25 《中国与德国重庆协商条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日本投降对中国而言并不是什么好事情。GMD军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区域,而蒋介石委员长命令日本军队和伪军只能向GMD军投降,因此GMD军队需要紧急朝北方进军。GCD方面则主要集中在华北和东北南部地区;并且随着苏联红军全面占领中国东北,GCD马上组建“东北民主联盟”以它的名义向东北紧急派出10万大军,带领这支军队的就是未来的L彪元帅。蒋介石从苏联人那里获知太祖已向东北派出了军队不敢怠慢,找到美国大使司徒雷登和德国大使陶德曼,要求二人也安排船只、飞机把GMD军队也向东北输送,以避免整个东北落入GCD的手中。可是根据《苏、美、德三国密约》的规定,中国东北为苏联的利益范围,美国和德国不得干涉;所以陶德曼婉言拒绝了蒋介石的要求;司徒雷登则认为:东北是中国的领土,民国政府作为中国唯一中央行政机构完全应该在自己的土地上行使主权。他马上联系正停泊在上海的美国太平洋分舰队,安排第一批22000人的GMD士兵启程赶赴东北;同时向华盛顿发出电文,主张支持蒋介石委员长在东北的“光复”行动。
美国的这个动作明显刺激到苏联斯大林的神经。在他看来蒋介石军队的北上是应该的,但不能和美国的军人一起进来;德国没有出动军队趁机浑水摸鱼令他感到欣慰。同时,伴随着中国|军队接受日军投降的还有GMD军队同GCD军队的摩擦以及冲突。在徐州,2万日军士兵和将近4万伪军等待向中国|军队投降;让他们为难的是GCD的新四军和GMD的74军几乎同时到达城市要求这些士兵向他们投降。日本佐木中将是左右为难,最后伪军的一名军官提议把投降军队一分为二,一半对GCD投降;另一半对GMD投降。佐木中将没有别的方FA,采纳了这个“馊主意”,结果导致GCD军队和GMD军队在城下的一场火拼;最后新四军不敌74军向北撤退,张灵浦中将以胜利者的姿态进入徐州城接受日军的投降。这场被称为“徐州受降冲突”只是发生的众多冲突中最大的一次。事后GCD方面要求GMD政府予以解释和严惩犯事军队;蒋介石委员长反而宣布奖励张灵浦一枚“宝鼎”勋章。这是一个信号,一个极度危险的信号;在时间进入11月,GMD近30万大军在辽东半岛站稳脚跟,随即在杜聿明的率领下朝沈阳挺进,一路上凡是被发现的GCD武装一律不是被剿灭、就是逼迫他们被缴械。苏联军队服从来自莫斯科的指示将东北的城市村庄一点一点的移交给GMD的政府官员,并且还出动少量的装甲军队严密监视GMD军队,似乎希望通过这个手段来避免GMD和GCD之间愈演愈烈的矛盾。
在华北,阎锡山为了收复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强令GCD八路军限时从山西撤离否则就用武力将八路军驱逐出去;在山东,德军第117步兵师顺利在青岛登陆,第三帝国的官员找到GCD在山东的最高军事指挥官陈毅,要求GCD军队要么交出一份可信的、具体的有关于山东GCD军队一切信息;要么自己主动离开山东——根据中国政府同第三帝国达成的《有关德国驻扎中国山东问题纲要》中说明的:第三帝国有权利知道在山东中国|军队具体人数、武器装备、驻扎地点;并且德军可以在山东任意地点驻扎军队且人数不限。

各种情况会合在一起,这只能说明:中国很有可能再次爆发一场内战,一场GCD和GMD的新战争。而且德国、美国会站在GMD一边;苏联保持中立姿态。
1945年元月,东京远东军事FA庭正处于紧张的忙碌之中,联盟国确定在1945年5月正式召开对日本战争犯的审判。
1月23日,德国外交部长里宾特若甫乘坐德国战舰“欧根亲王”号抵达中国陪都重庆(中国政府还没有把首都迁回南京)和中国高级官员就中德双边协议展开谈判。里宾特若甫此行的目的有两个:1、要求中国进一步对德国商人开放特权,最好将原来英国的特权全部转给德国;2、向中国尽可能多的出售军火和武器。
就蒋介石本人而言,他不喜欢美国式的民主政府,他喜欢德国的一党独裁。所以他指示同里宾特若甫进行谈判的孔祥熙,尽量满足德国的要求来换取德国的援助。很快《中国与德国重庆协商条约》新鲜“出炉”。它主要内容为:就蒋介石本人而言,他不喜欢美国式的民主政府,他喜欢德国的一党独裁。所以他指示同里宾特若甫进行谈判的孔祥熙,尽量满足德国的要求来换取德国的援助。很快《中国与德国重庆协商条约》新鲜“出炉”。它主要内容为:中国承认德国恢复在一战以后失去的山东一切权力。
1、 德国负责修建中国华北的任意一条铁路。
2、 德国在山东全境的驻兵上限为10万人。
3、 德国可以在青岛建造永久性防御工事,在青岛胶州湾租期满后中国政府不再租借军港则必须按原建造时价格收购这些工事。
4、 德国重新向中国派驻军事顾问。
5、 中国领空及领海全面向德国空军和海军开放。
6、 原英国负责中国海关一切事宜,现有德国官员负责。
7、 德国每年向中国援助价值9000万美元的军火。
这一份《条约》的签定令中国舆论大哗,美国也对此感到愤怒。美国报社纷纷发表文章指出:德国和中国的这次交易显然是计划将美国利益最大化的排挤出去,美国记者发布的文章无一不以自己是中国最友好的朋友自居;他们提醒中国人们注意一个危险的情况一场类似西班牙内战的场景会在中国爆发。同时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接受华盛顿的严令,要求马上也和蒋介石政府签订一份对美国有利的商务、政治条约。为此司徒雷登和中国外交部长王世杰在重庆签署《中美农业协议》以希望把持中国的农业进出口。中国报纸则主要抨击GMD政府再次大肆出卖国家主权,并不惜向德国摇尾乞怜来换取德国的军火援助。
这两份德国和美国的条约和协议再加上30年代中国同德国签署的合约,令中国蒋介石控制的地区在实质上沦为德国的“殖民地”;美国没能得到它想要的大部分权益这对日后德、美,华、美关系的急剧恶化埋下伏笔。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