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高卢人的反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942年5月,在东线德军对苏军开始夏季大进攻的时候,一列从维西FA国开出的专列抵达德国著名城市科隆。第三帝国元首将会与维西FA国的国家元首贝当进行会晤。说实话,张磊原先对这场由自己主导的会谈充满期待。原先的FA国已被打垮,德军在东线重新发动规模强大的攻势,英美盟军还在遥远的非洲苦苦挣扎,德海军狼群集团始终吞噬着盟国商船。这些都表明第三帝国仍然处于压倒性优势地位。
很快在5月30日,贝当的专车进入科隆以后,张磊在市政厅欢迎这位年迈的老帅。可是接下去,张磊亲眼瞧着贝当元帅的双脚踏着有力的节奏进入会谈室,张磊莫名地想起相同的一个人来,一个让他极具厌恶的、已经死去多时的人来-魏玛和国总统:冯.兴登堡元帅。不错,贝当元帅这次同张磊的会晤、他的目的就是最后逼迫张磊作出一些保障:在欧洲战争结束以后,FA国能恢复自由和独立,不是简单的德国傀儡政权;德国保证在未来的“新欧洲”国家排位中,FA国的国家地位应与意大利相等。而张磊愿意和贝当会晤的目的则是:维西FA国加入轴心国阵营对西方盟国和苏联开战以及将自己在非洲的殖民地自觉的分割给意大利和西班牙。在会谈室里,一有3个人,除去两位元首,还有一位就是张磊的本人翻译,他坚决反对贝当的翻译出现在密室中。
会谈一开始就很糟糕,最后自然大家都一无所获,贝当小心谨慎地回避张磊的每一个要求;张磊则是赤L裸地发出威胁和“最后通告”。会晤不欢而散;在办公室里,当着希姆莱、鲍曼(他那恭谦的“元首秘书”的头衔,远不能反映出他的权势滔天)、里宾特若甫、戈培尔和施佩尔的面,大骂贝当不识抬举:“无耻的混蛋,下L的军人无赖,竟敢在欧洲霸主的面前装出一副高高在上的神情!他以为他是谁?啊?对,看他的样子好像他以为自己是那个傲慢的铁人兴登堡!该死的!我会要你好看!要你好看!”说完,无辜的桌子、椅子、地图、茶杯等等物品成为了张磊的发泄品。里宾特若甫无奈地把目光悄悄地转移到元首私人翻译官-保罗.施密特的身上,这位翻译用极小心的语气说道:“内当同元首说话时,很傲慢,像一个元帅在对一位下士讲话。”说完就两眼对着地板不再言语了。里宾特若甫和其他高官都露出一副“原来如此”的样子。元首可以容忍你的“不合作”态度,但绝对不能容忍你的傲慢-他已经受够那些仗着自己军衔比自己高出一大截的人装出一副“小样,见了长官换敬礼?”的姿态了。
早些时候德军于1939年夏天闪电般攻陷FA国大多数地区以后,贝当宣布对德国投降。德国占领了原来FA国最重要的工业地带并对南部的独立FA国形成一种默默地的威胁和监控-假使德国人对维西FA国的表现不满意,那德国代表代表只需要向巴黎的德国总督发出一封信,然后德国人仅仅只要把生产出来的铁丁和马掌停止对维西FA国的供应,那么不出10天,维西FA国的一切运输都将停止。这将严重打击维西FA国人民的生存状态。长达2年的占领岁孕,长长的火车和卡车满载着从被占领土地上掠夺来的战利品奔向第三帝国本土:其中有为国内前线掠夺的食物,为帝国国防军和党卫军掠夺的新式武器,为军工厂掠夺的原材料和技术工人,甚至于还有大量的金银珠宝和外汇美钞被用来资助德国正在主导的战争。“这场战争的真正受益人就是我们自己,在战争结束的时候我们一定会大腹便便,”戈林对着自己所负责《帝国武装军备计划》在转交给施佩尔时吹嘘道:“记住了我的朋友,我们什么也不用还回去,我们要拿走能够拿走的所有东西,这正是当年我们投降时,FA国佬自己的所作所为。”被坏朋友传染了,原本老实的施佩尔也在自己手下面前野心勃勃地叫嚣:“我要掠夺,赤L裸地掠夺!无休止地掠夺!”

被德国占领的最初一段日子里,平均每天有300列火车满载着武器物资和各种战略资源运往德国,FA国简直成了德国最大的食物、原材料、成品供应国。反观维西FA国本身,它所生产出每一样东西,从粮食、酒类到飞机引擎和汽车坦克全被用来支撑德国的战争经济和战争军备。1940年,一位维西FA国部长不满地抱怨:“德国人把我的祖国当成一个可以随意清扫的大仓库。”
同时,FA国也在不停的抗击着德国占领军。例如在1940年的相对平稳期,有很多盟军战俘秘密逃亡出来,他们要么在荷兰和比利时悄悄地乘船前往英国;要么就越过德国同维西FA国的占领分割线进入还保持中立的维西FA国,在那里,德军的势力要弱上不少,之后或者前往瑞士,再改飞机前往英国,或者直接冒德军潜艇攻击的风险乘维西FA国的船只前往爱尔兰(爱尔兰于1941年下半年加入德国一方参与战争)之后再逃往英国。当然,无论哪一方式都少不了FA国群众的鼎力支持;出于保持战争后方平稳态势,德军没有大规模的进行报复,只是对参与的各种人都实行关押政策;当然,他们没有和犹太人一样被送往各种可怕的集中营,他们都被关在民事监狱里罢了。
还有一种极具威胁的抵抗方式:秘密印刷品和地下报刊。几乎是在德军取得军事胜利从而占领西欧国家的领土开始,这些让占领区负责治安的第三帝国官员大为光火的地下工厂的产物就冒了出来。很多地下消息起源于写给朋友请朋友誊抄一份然后转下去的“雪球信”;这种原始的新闻很快就被更先进的努力取代了。那些由专业人士编稿,由信使冒着很大的风险散发,记者们在教堂、阁楼、加油站、工厂、学校、洗衣店里工作。一个有魄力的出版商在自己的车库中开了一个简易印刷公司;散发报纸的青年男女将报纸藏在商品地下,在教堂大门和其他人流较多的地方进行散发。
唯一能让德国当局感到放心的是,因为德国的军事实力和政治实力始终处于优势地位,这些抵抗者付出的代价是很高的、极为昂贵的,而且对德国构成的实质性挑战只能用“蜉蝣撼树”来形容。
gg]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