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宁远城上震天撼地的怒吼(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气势汹汹的鞑子兵来了--正月二十三日,努尔哈赤挥师越过首山与螺峰之间的隘口,兵临宁远城下。按照预定的部署:他的先头部队已在城南五里处扎营,将通往山海关方向的大路拦腰截断,后续部队也先后到达指定位置,从而完成了对宁远的大包围。努尔哈赤的大营,就在城北的一处高地扎设。
一切都在按计划顺利进行,努尔哈赤听完各部的报告,非常满意地连连点头,随即由四大贝勒陪同,沿城绕行一周实地查看。回到大营,他要皇太极立即找来李永芳和孙得功等降将前去招降袁崇焕--"还是我说过的那句话:不降则攻城,破城即屠城!"他心里清楚:袁崇焕是不会低头的,于是狠狠地一挥手臂,就象宁远和袁崇焕已经在他眼前消失了似的--接着,便又招呼担任前锋官的代善和阿敏一起到地图前面,向他们作攻城前的最后一番交待。
一如努尔哈赤所料,招降没有成功--李永芳和孙得功他们恰好遇上了正在北门城楼查防的袁崇焕,便声嘶力竭地向城楼上喊起话来:"大金国汗让我等致意袁大人,大汗这次带三十万大军来攻宁远,志在必得……八旗劲旅,威震天下,无敌不克,无坚不摧……袁大人若肯投降,大汗一定优待。不降则攻城,破城即屠城!我等好心来劝,也是为宁远全城军民着想,为大人前程着想。请大人三思,千万莫错过机会,后悔一辈子啊!"
袁崇焕的回答则义正词严:"岂有此理?滚回去告诉你们的主子:宁远本来就是我大明土地,由他劫掠霸占,又再放弃。我修好了来住,理所当然要死守,哪有投降之理?他号称有三十万兵马,未免太夸张了吧。何必如此虚张声势?算起来,他的兵力也不过十三万上下。这点兵马,我宁远兵民却也看不到眼里。至于说后悔么,告诉你们:固守宁远,我袁某人从来不知后悔、不曾后悔、也永远不会后悔!滚回去,你们这些卖身投敌的无耻之徒!顺便也告诉你们的主子:他派进宁远城的奸细已被尽数抓捕,那个内应也得到了应有的惩治--宁远城,他休想踏进一步,让他早死了这条心吧!"
耐心听完李永芳和孙得功他们的回报,努尔哈赤只是淡淡一笑:"此事,原也在我意料之中,你们已经尽职了。回去吧,准备好明日大战。"

一切早已准备好了,也都作了周密详尽的部署,他只是坐等捷报而已--信心十足的努尔哈赤随即吩咐:"传令各部:今晚吃饱喝足睡好觉,明日卯时攻城!"
晚饭后不久,努尔哈赤便早早地安歇了,而且很快就酣然入眠--这是久经杀场百战百胜的他多年来养成了的习惯:每当大战的前夜,他与平时那夜以继日的忙碌完全不同,总是要提前入睡,睡得还非常地沉稳--他当然也想让他的将士们知道他此时的心态:一座小小的宁远城、一个小小的袁蛮子,都算不了什么,他早就稳操胜券了!
宁远城里的袁崇焕则不同,自备战以来,他就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了。
临战前的这一夜,他的每一根神经似乎都被蹦得很紧很紧,心情也紧张到了极点--整整一夜,他不知疲倦地带着宋世英和一队兵丁在城内巡视在城墙上查看,黑子呢,也一直跟在主人的身边,一声不响却也寸步不离……
天快亮的时候,他们巡视完了全城。宋世英再三劝他稍作歇息,他摇摇头,反而带着他们又去了衙门附近的驿馆。
驿馆里,还有昨天刚到宁远的几位客人。
客人是朝鲜去北京的使者以及他的译员韩瑗等随从人员。朝鲜原本是大明的属国,年年都向北京进贡,以换取明朝对它的保护。建州女真的崛起对朝鲜也是一个很大的威胁,所以明朝几次出兵建州,朝鲜都站在明朝一边,或出人或出钱帮助明朝。而在明朝三战三败、特别是努尔哈赤收买了不少朝鲜的王公大臣之后,朝鲜已经明显地改变了态度,它对明朝和建州都交好,谁也不得罪--努尔哈赤眼下要的就是这一点,出兵南朝大可以放心--甚至在战前,还派人将伐明的事告诉了朝鲜。而对此,朝鲜却另有考虑,担心明朝怪罪它。于是,就有了使者与其随从的此行,他们的任务就是前往北京观察动静、打探情况,以便出现不测事态,也好早做准备。说来也巧,朝鲜使者一行人前脚刚踏进宁远城门,努尔哈赤的大军跟着也包围了宁远。就在这样的非常时期,他们前进不得、后退不能,也只有留在了这个非常之地。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