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袁崇焕刺血为书(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明天启六年(大金天命十一年)元旦这一天,北京、盛京和宁远好象早有约定似的,都没有举行大的庆典活动,但那些举足轻重的人物们又同样都在忙碌着。
在北京紫禁城,天启皇帝朱由校一直都在忙碌着--他在忙雕刻的"白皮靴"工程:三千个"白皮靴"木傀儡大阅兵。几百名手艺精湛的工匠在他的指挥下,没明没夜精雕细刻地大干了三个多月,终于赶在了元旦前如期完工。阅兵的小校场当然也少不了,就在他的木工作坊旁边几乎同时建了起来。
元旦这一天,文武百官和后宫诸色人等早早就聚集在那个小校场周围,兴致勃勃地观看由天启皇帝朱由校主持的"白皮靴"木偶阅兵方队。
校场上,三千个"白皮靴"木傀儡个个都栩栩如生,组合成整齐的方队,正在等待着它们主人的检阅--每个木傀儡脚上,都是那一色雪亮的白皮靴,在阳光的照耀下,发出逼人的光,更是特别地引人注目又令人生畏。
站在校场边上的朱由校,在众人的阵阵欢呼声中,痴迷地看着他的得意之作,不由嘿嘿地笑了起来。
魏忠贤也嘿嘿笑着,他已经大权在握无所顾忌了--
令他心存顾忌又拉不过来的孙承宗,终于被赶出了朝廷,回家抱孙子去了。朝廷上下凡是名列东林的人,大都被清除干净:该罢职的罢了职;该入狱的入了狱;上了黑名单不想让活的,已经送一部分去了西天;剩下的也都交待给了崔呈秀和许显纯们。他手下的那些"白皮靴"们很快就要去抓他们,不要多久,望乡台又要多了些鬼魂、朝廷也少了明目张胆反对他的人了。
他的干儿义孙已经遍布朝廷上下,无论官场民间,一草一木、一举一动都在他那"白皮靴"们的监视之下。那些天天都要匍匐在他的脚下大小臣工,往日总是自吹自擂什么举人进士学富五车志向高远什么的,可现在为了保官升官避祸免灾,早就斯文扫地了,喊起"九千岁"来,竟是一个比一个响亮,送起钱财来,竟是一个比一个多。
自从制服了客氏、表现出"下头一点也不差"的那一夜,他不再为自己受到阉割而自卑,他用暴虐证明了他的实力,他已经永远地压在客氏之上了。曾经气指颐使的"奉圣夫人"对他附首称臣,不仅用心用意地服侍他,还不时挑选些宫女送到魏府"伺候"他。而在女人身上姿意施殿的暴虐,更让他在不断的得意与满足中认识到:他这个"九千岁"就是这世上无所不能的强人!

他实际上已经成了大明朝的主人--别看表面上还在"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可这"一人",也不过跟他做的木傀儡一样"全都听咱家的,还说什么‘万岁‘呀,一点也不如咱家这个‘九千岁‘呢!"--他整天地忙碌着,但对袁崇焕紧急求援的上疏,却不屑一顾地吩咐王体乾和李永贞:"留中吧,不要理他!有高第在山海关给咱家经略,咱家放心多了。就宁远屁大的那一点事,也要来烦咱家劳神操心么!"
在盛京的大政殿--元旦这一天,努尔哈赤正在召见皇太极,听取他关于备战的详细报告。元旦的庆典活动,他早在年前就已经下令取消了。从出兵科尔沁至今,他为伐明这件大事一直忙碌着:他要四大贝勒及众臣督促部属全力备战,他要大金国的臣民都知道即将进行的战争多么重要,他要鼓动起每一位出征的将士的信心和勇气,他要他们一往无前一直到北京城……
就在听完皇太极的报告之后,努尔哈赤赞许地点点头,接着就用力地敲了一下面前的那幅地图,便下达了渡河西进的命令:正月十四日誓师出兵……
而在宁远--元旦这一天,袁崇焕则和过去一样一点也不敢松懈。他每天都要检查应对之策的实施情况:从城防的值守到各营的操练;从修台护铳到布设火器;从坚壁清野到搜捕奸细;从敢死队员的选拔到运弹运粮,甚至器物的储备等等,他都要亲自过问、亲自查看,力求做到万无一失。至于元旦的庆典,他压根就没有想过……
十一门红夷大炮的炮车在除夕前已全部赶制出来,元旦这天,载着红夷大炮的炮车被推上四面城墙。连同早就布置在城墙上的铳炮及各种火器,构成了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火炮营的官兵对红夷大炮和各种铳炮的施放也都早就熟练,他们那雄纠纠气昂昂的神态以及那一排排威风凛凛的红夷大炮和各种铳炮更让一万多守城的将士信心倍增……
日子一天天逼近了,正月十四日,努尔哈赤如期誓师出兵。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