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擎天一柱的故事(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罗浮道长迟疑了一会儿,但终于答道:“贫道……说信又不信,说不信也信。但不管信与不信,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件事说出了贫道心里的一些隐忧——这也是贫道之所以要在这时候讲给大人听的缘由。”
袁崇焕又问:“道长想得太多了吧?”
罗浮道长从树叶缝隙中透过的淡淡月光看了看袁崇焕:“非也。袁大人想必一定读过西汉刘安写的《淮南子》这本书吧?那里面有一个‘塞翁失马’的故事,大人还记得吗?”
袁崇焕道:“记得。不就是‘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么,忘不了的——上午我们还在说它呢,却被一干子官员们打断,好在这时候道长又给补上了——李聘这十二个字说得已很透彻:这祸福之间的循环往返,还真是没有一定之规呢。”
罗浮道长接道:“这正是:祸之来也,人自生之;福之来也,人自成之。祸与福同门,利与害为邻,它们在不同的时候、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事情之中,都会有不同的变数,任何人都难以知其究竟——就拿塞翁失马来说,贫道以为:倘若那匹马没有能带回骏马,甚至它自己也回不来了,塞翁还能说是福吗?倘若其子没有被摔跛,一家人好端端的,祸从何来?倘若塞翁一家没有遇上战乱,摔跛了腿岂不是其子一生的一大不幸?贫道由此再说说大人你——”
袁崇焕不解:“我?道长,这祸福又与我有何干系?”
罗浮道长起身在院子里来回走了几趟,之后才又缓缓言道:“这干系大啦,袁大人。正因为这祸福没有一定之规,所以凡人之举事,莫不先以其知虑揣度,而后敢以定谋。大人高升,又如了重返辽东之愿,这当然是大好事,更是大人之福。然而大人之祸也许这时也尾随而来,正藏身其中了。大人,是否该谋应对之策?甚或多作思忖、以为取舍?贫道再问:大人今日气势无疑正盛,但倘若大人在朝中没有得力的后援,大人能持久否?其次,大人此时正得皇上恩宠,信任有加,但倘若皇上中途变了卦,大人能持久否?还有三,大人曾大败对手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但倘若日后皇太极情况有异,大人能持久否?”
袁崇焕一时竟也语塞:“这……这倒未曾……”
罗浮道长并没有要袁崇焕回答的意思,而是继续慢慢悠悠地说着:“其实答案已明摆着:大人难能持久啊!就贫道所知,大人在朝中并没有后援;即便以后有了,以大人那只知向前却很少顾及身后的脾性,他们不和大人一起倒霉才怪!这是一。其二,自古以来,没有皇帝不爱变脸的,刚刚还晴空万里,转眼就满天风雨;焉知当今皇上对大人就一定永远信任、永远不变脸吗?大人,高处不胜寒哪!再说这三,大人的对手皇太极也并不是一个平庸之辈,记得大人就说过‘无论是战,抑或是和,皇太极都是著著皆狠且著著不后……’,战场上两军对阵一如下棋,对手一招领先或大人一步有失,则难免就要步步落后哇。

“还有,贫道也知道,‘知其不可而为’和‘尽其在我’是大人极为看重的座右铭。大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贫道打心眼里佩服。可是,不知道大人想过没有?有些事,并不是你想做就能做得到的,有一些你甚至根本就不能做。大人努力去做了,这当然不错。贫道也为大明有了像大人这样执著忠于朝廷爱护百姓的人感到高兴——然而,在大势面前,以一己之力,还能做得了什么?比如大人的去岁罢职,并不是大人不愿干,而是有人不想让大人干。朝堂上下,全都唯魏阉马首是瞻,大人还能干下去么!又比如前些天我们一起去看的那条小溪,平日里清澈见底,可爱之至。然则滚滚山洪一来,便立即变得面目全非了。那山洪,有谁能挡得住?那小溪,又有谁能救得了!
“自古以来,忠君爱国者、实心干事者、不怕死不爱钱者,比如商之比干、春秋时吴国之伍子胥、战国时楚国之屈原、秦之蒙恬、三国时魏之邓艾、南宋之岳飞……还有前朝的于谦、杨继盛和熊廷弼……这些人到头来哪有一个好的结局?而贫道所担心者:大人虽然不是第一人、也不会是最后一个,但大人的结局有可能最坏呀。这中间的原因固然很多,可最重要的还是:你执著于‘知其不可而为’、执著于‘尽其在我’,这正是任何当政者所不能容忍的,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任何当政者所不能永远容忍的——大人于此犯了官场大忌,难道还能有什么好的结局吗?前车之鉴,后车之师,三思,三思!”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