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福兮祸兮(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陈子壮真的说对了——皇上擢升袁崇焕为兵部尚书、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的谕旨很快就送到了广西巡抚的手里。
而当巡抚老爷在梧州知府、藤县知县等大小官员的陪同下急匆匆兴冲冲地赶到白马圩时,这才知道督师大人早些日子已经去了罗浮山。
事关皇上平辽大事,谁敢有半点的耽误?于是一干人立刻雇船去广州,会同广东巡抚、广州知府等一道又往罗浮山去。
和广西巡抚等一干官员同船一起到广州的,还有袁崇焕的母亲何老夫人、妻子叶氏、三弟崇煜、女儿如蕙以及万有莲。
何老夫人知道,升了大官的儿子最为满意的,就是能够再返辽东,而儿子一旦接了圣旨,更是恨不得马上飞到辽东去。为了不耽误儿子的行程,她当机立断:去广州和儿子话别,并亲自把有莲交待给他。
叶氏决定留下来:一是要伺候婆母,不只是她自己的一番孝心,而且还有丈夫的那一份孝心,自古忠孝难两全,毕竟丈夫报国事大,不能让他再分心啊;二是要成全有莲,有莲没有了爹、没有了娘、没有了哥哥、没有了家,一个人孤苦伶仃多可怜,让有莲跟了丈夫,她也就有了依靠了哇。
小如蕙却一直闹着要跟父亲到辽东,她说她已经熟悉了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风俗人情,她说她跟爹爹一样一直都忘不了那里,她说要看着爹爹和伯伯叔叔们一起,把满鞑子赶出辽东去!
奶奶说:“你还是个女娃娃呀!”
小如蕙却调皮地一伸舌头:“女娃娃咋啦?奶奶,古时候还有花木兰呐!再说啦,前年宁远那一仗,我和奶奶、娘还有佘伯母不都上了阵?爹爹立了功不也有我们一份?要说起这事啊,我还都忘了,该向爹爹讨赏呢。”
奶奶说:“咳,你看你这嘴皮子多利害?可话说回来——这一回,奶奶和你娘都不去啦,你还小哇,这么小又去那么远的地方,奶奶和你娘都不放心哪。”
小如蕙又踮起了脚:“我已经大了,快十六啦,奶奶!你瞧瞧,我都长这么高了。再说——不是还有有莲姨么?”
奶奶拗不过小孙女,答应了。
不过,奶奶也发了话:“跟你爹去辽东,行!奶奶不拦你。不过——你爹爹的事是大事,他要是先走,你只能跟你三叔和有莲姨一道走,可要听话哟。”
小如蕙高兴得又蹦又跳:“知道了,奶奶。奶奶放心,娘也放心,我不会耽误爹爹的。”

四月底的天气,山外已经很热很热了。可这罗浮山中,却还是清风细细凉爽至极。冲虚观内外,更是古树参天、桃李荫翳,置身其间实在惬意舒适极了。
今日没有客人来,冲虚观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袁崇焕和罗浮道长一边喝着茶,一边又继续着他们中断已久的讲经论道——这一次,他们说的是老子李聃《道德经》里的一段: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
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
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
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罗浮道长依旧慢慢悠悠的:“《道德经》博大精深,说治国为政的不少。可说起君王为政啊,倒是咱大明的开国皇帝朱洪武对此体会颇深。比如,关于这一段第一句的十六个字,他就写了长长的一段:‘王昏多尚技巧,务虚不务国之正实,则献奇物朝朝,刑政不明,法令彰彰,则冤屈有变。是以圣人绝奇用,务朴直,伸冤枉,诛谗佞,数事既行,黔黎咸宁,区宇清而风淳。故复云闷闷,言淳朴守无事,民俗实,君福也。亦言察察,谓苛政也。民多不足,此君之祸也。’”
袁崇焕十分赞同:“是啊,说得真好!”
罗浮道长继续说道:“你看,从为政苛酷到为政宽厚,道不同而结果也异:苛酷必致祸,宽厚则得福。而最终,又都回到了君王自己的身上,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正所谓行善作恶终有报,全都是自找哇。这明明白白的道理,谁不懂?都懂!洪武皇帝的后人们也不会不懂,而且知其利害。可偏偏就是没人拿它当回事!如果洪武皇帝在天之灵有知,必定要火冒三丈:他写这些的一番良苦用心算是白费了哇。”
袁崇焕点点头:“道长说的透彻。元末之苛政,洪武皇帝亲身经历过。他出身微寒,逃过荒、要过饭,自然深受其苦,也深知其害。开国立新朝,登基做皇帝,更是从历朝灭亡特别是元朝灭亡的教训中看到了苛政的结果:它不只是只害苦了老百姓,到头来还要害了当政者自己!民穷,国亦穷;民不安,国亦自危——所以洪武皇帝才有了君福君祸之一番高论。”
罗浮道长又道:“这又说到福与祸了,何止君王有福有祸,为臣为民也都一般同啊。这福兮……”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