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赋闲的日子(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老家来了三个人,他们是家乡的父老乡亲推举的代表——乡亲们都知道袁崇焕立了大功却不为朝廷所容的事,都想来看望他,只因路途遥远,所以就推举了代表。他们专程来到白马村,一是代表乡亲们看望受委屈的大功臣,再就是与他相商重修三界庙的事,并且希望他能为重修三界庙写一篇碑文。
袁崇焕非常感谢乡亲们的深情厚意,在这样的时候,乡亲们的一句话都暖他的心哪。对于碑文,他爽快地答应了。
可从何写起呢?
他想到小时候听母亲说,有一次他生了病,还是母亲去三界庙求了神才给治好了的。长大后他为这事问母亲:“求神真这么灵?”可母亲笑着说:“人,有千般万样的活法,可不管怎么样活,有两样东西不能丢了!一是诚心,千万不可失信于人;二是善心,千万不可做恶造孽——孩子,记住:头上三尺有神灵,常作善事,神就保佑你;多有恶行,鬼也要緾着你。要说到求神,其实就是求自己呀!”
想到母亲的这些话,袁崇焕的思路不禁豁然开朗,只见他握笔在手,不曾停顿地一路写了下来:
……三界者何?盖天、地、人为三界,人只顾目前
不顾身后,见人而不见天,严于人所见而不严于人所不
见者,此中定有神以通之,以起人之俨若思,而收其邪
秽。况一念诚,则鬼身可质,妻友倍亲,以至山河、天
地、昆虫、莫木,俱法身变现之界,却在眉睫。一念伪
则藏头掩面无地可容,神魄俱为胡越,安所得于游三界
之中而无拘无碍哉?……
是由一念之重而推之,以至重之之极,则无不重。
而信也,善也,美大而圣神也,无所不重。由一念之轻
而推之,以至轻之之极,则无不轻,而财也,物也,身

家性命也,无所不轻……
一气呵成之后,袁崇焕将文稿递与三位代表,态度诚恳且又谦虚:“请不吝指正——如有不妥,再作斟酌修订。”
三位代表中有一位是老夫子,他仔细地看了一遍,又朗声读了一遍,激动中更多的是敬佩:“好文章啊!教人善、教人诚,至理名言!此文,必将传之万世;三界庙,也必将由此文而名扬海内——老朽代乡亲们谢谢将军了。”
袁崇焕忙道:“老先生多有夸奖,晚生愧不敢当啊!”
老夫子又接道:“袁将军,老朽所言发自内心哪。看如今这世道,称霸作恶者多,积德行善者少;弄假骗人者多,言而有信者少;重财轻义者多,有情有义者少;投机取巧者多,朴实淳厚者少……正所谓人心不古、世风日下——而有将军这篇雄文,振聋发聩正当时啊!”
袁崇焕道:“晚生因感悟小时候母亲说的一段话而有此拙作,原也想劝导人们为人诚信、多行善事:父勉其子,兄勉其弟,相亲无比,尔无我猜,我无尔虞,从神而脉脉天。倘若如此,则溪南一片土,即清都紫府矣——此亦晚生之愿,也与家乡父老兄弟姐妹并后来者一道共勉。”
老夫子又道:“将军厚意,我等一定带回家乡。另望将军在方便的时候回咱水南看一看,乡亲们都想你呀,袁将军!”
袁崇焕也动情道:“晚生也想乡亲们哪!记得十四岁那年晚生离乡,二十年后才回去一次,一晃又这么多年了,也该再回去看看家乡了——十月间路过广州,恰遇罗浮道长邀晚生去罗浮山一游,晚生答应了。倘若能够成行,晚生一定回去,回去看望乡亲们!”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