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登基大典刚开始,天变了(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夜,仍然漆黑一片——在信王府那间装饰华丽的书房里,心畅气顺的朱由检坐在那儿,一边有滋有味地品着香茶,一边想着白天施凤来等一班文武大臣接连三次的劝进,想着他的那两次婉辞和第三次的“勉从所请”,想着这些一如儿戏般的所谓“劝进”,他不由“噗吃”一声笑了……
而当想到礼部所呈四个供他圈点的新年号:“乾圣”、“兴福”、“咸嘉”和“崇贞”,他更是平添了几分的得意:对这四个年号,他原本也不知点用哪一个才好,但又决不同意原封不动地启用其中的任何一个——这就是他的脾性,既然当了皇帝,自然要处处都显得比臣子们高明得多嘛!
他端端正正坐在那儿,目光从“乾圣”转向“兴福”,又转向“咸嘉”,再转向“崇贞”……转了一圏又一圏,看了又看想了又想……他终于开始点评——对于“乾圣”,他批道:“乾为天,圣则安敢当!”对于“兴福”,他则说:“中兴甚好,亦不敢当。”对于“咸嘉”,他不满意:“咸旁为戈,今年内方欲息干戈,自然勿用。”而对于“崇贞”,他没了说词,就在“贞”字旁加了个“示”部,借以向众臣表示他有别于常人。
他停下笔,又想一阵,这才在改动之后的“崇祯”两字上画了一个大圈,然后交给施凤来。
而当施凤来毕恭毕敬地接到手里、并且高高捧起向在场的众臣展示时,只见他们一个个立时跪伏在地,一边不住地叩头一边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大声称颂道:“万岁圣明,‘崇’字意指高大,‘祯’字意指吉祥,我大明崇祯新朝中兴在望,必将兴盛必将吉祥必将伟大啊……”
想到这里,他的脸上又不自觉地重现出当时的那种得意来……
他自然又想起了还在勖勤宫的那个夏季的一天——
那一天,天气闷热难耐,午睡中的他梦见了两条乌龙盘在殿柱上戏耍,他觉得十分好玩正要走近殿柱前去看个仔细,却被突然而来的一声惊雷惊醒。惊雷之后,便是一阵大雨,天气顿时就凉爽了许多。
一个多时辰后,大雨停了,他到院中的一口水井边汲水。他将桶放到井里,待拉上来时,居然汲上来一条金色的鲤鱼在水桶里游来游去;兴奋之余,他又汲一桶,又有一条金色鲤鱼被汲了上来!
他当时的心情真是好极了,在将两条鱼放进西苑水池之后,他便向东李一五一十地说起了他的梦和那两条金鱼的事。东李笑逐颜开地对他说:“梦得好哇,这就是你以后富贵至极的吉兆;放生的那两条金鱼呢,还会保佑你——要知道:好人,终归是有好报的呀!”
一直到他出居信王府邸,有一次他还洋洋自得地向他最信任的王府太监之一曹化淳重提这件事。没过多久,曹化淳还特地给他写了一首诗呢:
勖勤宫里雷初动,西苑池中浪几重。
金柱旧曾占好梦,锦鳞今始识真龙。

曹化淳这个马屁精还真拍到了点子上,朱由检心里当时美滋滋的,立马就赏给了曹化淳几枚金叶子,还专门把那首诗抄了下来放在他的案几上,时不时地还要看一看呐。
福贵至极的事果然应验了:明日登基,坐上了龙椅、当上了皇帝,他不就是真龙天子了么!
“锦鳞今始识真龙,说得多好啊!”——那个夏天里梦中的乌龙预示了他的今天,放生到西苑水池中的金鱼又保佑他走出了勖勤宫,保佑他走进了信王府,保佑他今夜走过了乾清宫凶险的一夜,又会保佑他明日走上皇极殿,保佑他坐上那把象征着至高无上的龙椅……
想到这里,朱由检脸上的得意不禁又添几分,昨夜那个奇怪的恶梦给他带来的不快早就忘得一干二净了。
夜深了,他却毫无睡意——他还在想:既然当了皇帝,那就要干出个样来!他要力挽皇兄朝的颓败之势,大明朝的中兴就要在他的手里出现了。想着想着,东李那慈祥的面孔忽然浮现在他的眼前,似乎在问:“你就要登基当皇帝了,能作一个青史留名、让世人和后人敬仰的中兴之君吗?”
他也在心里问自己:“你能做得到吗?”
没有任何的犹豫,他又在心里信心十足地答道:“能!朕天纵英明,还有什么做不到的?”
他从从容容地取出那枚佛头银,虔诚地向上高高抛起来。然后,他又从从容容看着它在空中的旋转、看着它的落下、看着它落在地上后向上的那一面——今夜,不管向上的那一面是皇帝头像也好、还是双柱也罢,朱由检都非常高兴地,仿佛忘掉了一切……
八月二十四日,时交五鼓,朱由检进宫。在施凤来等一班文武大臣和魏忠贤等一班内侍太监的引领下,朱由检完成了一切应当进行的礼仪,接着便在群臣的簇拥下去了皇极殿——登基大典即将在那里举行。
午正时,金碧辉煌的皇极殿里,登基大典开始。
正当施凤来、魏忠贤等群臣太监在阶下向朱由检山呼万岁礼拜朝贺之时,只见天空骤然间变得漆黑,紧接着就响起了一阵一阵“轰隆——轰隆——”的雷鸣声。初时还有些低沉,可到了紫禁城的上空时,突然就变得尖利可怕——闪电一个接着一个、炸雷一声接着一声,令人顿觉毛骨悚然……
朱由检不由浑身一颤,满脸苍白地呆坐在那里,让他一直沾沾自喜的勖勤宫里的那个吉祥的梦,还有业已忘掉了的前天夜里乾清宫里的那个不祥的梦,都一齐浮现在他的眼前——“老天这是怎么啦?既然早就预示朕是真龙天子,又如何在朕登基大典上如此示威示警呢?难道……”
他突然觉得脑袋一下子好象大了许多,好在他还能勉强把持得住,连忙将身子靠在椅背上,只是再也不敢想下去了。
不少跪在阶下的大臣也都在心里犯着嘀咕:“这可不是个好兆头啊!”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