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婊子也想立牌坊(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桃花早谢的事很快就被魏忠贤置之脑后了,就象他对陕西白水和澄城的熊熊大火还有辽东的事都不大放在心上一样。
他现在所关心的就只是各地为他所建的生祠,每当报来某处又建了一座生祠的事,他都会兴奋万分、狂喜不已。
生祠之建,始于浙江巡抚潘汝桢和苏杭织造中官李实。这是去年六月的事了:原来,有几位大臣上疏言灾,说了一番“天心仁爱,降威以示警”的大道理后,恳请“明主克谨,修德以弭灾”,并具体提出了“减赋役以保民生,慰良臣以固辽东,慎刑罚以正朝纲”的措施。魏忠贤听从了李永贞的建议:“不妨给小民一些实惠——比如最近来京城的那些苏杭机户,多年来为京师各衙门索要各种费用所累,此时下诏免去,不仅那些机户感恩戴德,也堵了上疏言灾人的嘴巴。”于是就有了这样的一道圣旨:
朕与厂臣深知苏杭机户之苦,着令各衙门免去“茶
果费”“手续费”“铺垫费”等一切费收……
这一邀买人心的举措,让魏忠贤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功效——
杭州的机户们历年来吃尽了京师衙门的苦头,他们一直承担着为皇家织造缎匹的任务,原本是官府预支钱粮而由他们办料织造。可后来官府不仅拖欠钱粮,而且要机户进京交货。在京城,又有各衙门名目繁多的索要,稍不如意,就百般挑剔刁难,甚至不给“回批”,为此而倾家荡产者不在少数。
如今,魏忠贤免了衙门的各种索要,他们咋不感恩戴德呢?虽然也知道姓魏的种种恶行,但有什么比现得的实惠更重要呢!众机户推举代表去魏忠贤府第向他致谢,表示要“在各家供奉魏爷的长生牌位”,在场的李永贞却给他们出了一个让魏忠贤兴奋不已的主意:“九千岁对你们恩重如山,只在家供奉长生牌位,未必九千岁还要挨家挨户去享用不成?倒不如在杭州为九千岁建一座生祠,既了却了你们的心愿,也好让万人敬仰呀!”

众机户回到了杭州之后,也没有忘记为九千岁建生祠的事。可是,算了算建祠所需的费用,因为数目太大凑不出来,机户们也就把这事儿给搁置了起来。
可想不到远在京城里的魏忠贤却认了真,他三天一问五天一催地要苏杭织造太监李实报告建生祠的进展情况。
这可难煞了李实,无奈之中,他只好一面派人催促众机户出钱出粮,一面去找浙江巡抚潘汝桢想办法。潘汝桢呢,才一听说,便心中暗喜:“建祠,这不是讨好厂公的大好机会吗?”
两个人一拍即合,先将建祠地址选定在西湖岳坟的前面,又请人绘好图样送往京师,厂公自然喜出望外,“照准”的圣旨很快就送到了杭州。
不久,一座富丽堂皇的厂公生祠就建成了。
有了潘汝桢和李实在杭州的首建生祠,魏忠贤就深深地感到了:这才是他真正所需要的东西!生祠,就是人们对他的“看法”,除了金銮殿上那把龙椅的巨大诱惑之外,这也是一件他朝思暮想关乎千秋万代的大事啊。
因此,生祠对魏忠贤来说,真是太重要太重要了!
他位尊九千岁,已经大富大贵,又受了皇上那么多的封赏,这在平常人欲求不能的事,他都轻而易举地得到了,就如同随手在家里捡了一件什么物什似的。也许是那些东西太容易到手,魏忠贤也就不怎么看重了。现在的魏忠贤看重的是:人们对他的“看法”!
一个人,无论是高贵如皇帝、王爷、大臣、勋爵,还是低贱如流民、乞丐、伶人、婊子,大都十分在意其他人对他自己的看法。即如暴君桀、纣,一边用暴力钳制人口、不准说他的任何坏话,一边就逼着他的臣民为他歌功颂德;即如婊子,也时刻想着为她自己立块贞节牌坊呢。
有了潘汝桢和李实的开头,各地为厂公建生祠的“喜讯”也就源源不断地传报到魏忠贤的府第……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