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赵率教守锦州(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天聪元年(天启七年)五月十一日,皇太极亲率正、镶两红旗和正镶两白旗六万铁骑抵达锦州,迅即就将锦州团团围困,犹如铁桶一般。
对于锦州,皇太极不仅志在必得,而且认为易如反掌。不为别的,就因为锦州的守城主将是赵率教,而此人在天启元年的辽沈之战时,还未待金兵攻辽阳先就弃职潜逃了!
这一点,刚从朝鲜凯旋的二贝勒阿敏说得最为透彻:“赵率教么?当年辽阳还未围城,他就先跑了。这一次兵围锦州犹如铁桶,他跑不了啦,还能不降?一个怕死的胆小鬼,这种人哪,老子见得够多了,根本不足为虑。不就像朝鲜国王李琮那个熊样?还没有打他几下呢,就尿了裤子害怕了、趴下了,乖乖地举手投降,给我签订又一个城下之盟!”
刚刚扎下大营,皇太极就连下两条命令:一是招降赵率教,二是派重兵在双驼岭一带设伏。
他非常自信,甚至很有些得意地对在场的贝勒、众将及诸臣道:“二贝勒阿敏说得不错——赵率教非降不可,他只有这一条路可走。而我八旗铁骑取锦州则一如探囊取物,这就叫不战而胜;在宁远到锦州的必经之路上重兵设伏,正好消灭袁崇焕派来的援兵,这就叫围点打援;袁崇焕既失锦州,又受重创,我大金也就先灭了他的志气,我八旗铁骑一路横扫过去,一盘散沙的宁远还能象去年那样抗得住么?这就叫先声夺人。懂吗?”
可是,这一次皇太极却错了!
殊不知人是会变的——在袁崇焕的熏陶和感染之下,如今的赵率教早已经不是从前守辽阳的那个赵率教了,他早已变惧怕为愤恨、变怯弱为刚强了,他的腰杆直了、骨头硬了——就象完全换了一个人似的。
面对即将到来的鞑子兵,赵率教挺直了身躯,在校场上向正在练兵的将士们高声讲道:“弟兄们!一年前,我奉袁大人之命与弟兄们一道来到锦州修城守城。一年来,我们把血汗全都浇铸在这锦州城墙里了。如今城墙修好了,鞑子兵却要来夺城,我们能答应么?记得袁大人去年在宁远城说过:‘是七尺男儿,为朝廷、为百姓一定能作到生能舍己;就是倒下了,也要作一个誓不还乡的千秋雄鬼!’我和弟兄们今天是在锦州城,相信也能这样说:‘七尺男儿,我们配!作千秋雄鬼,我们也不悔!”

就在鞑子兵围城当天,赵率教又在城楼当众对天立誓:“誓与锦州共存亡!”这些话,和袁崇焕去年守卫宁远时说话的语气甚至声调都特别地相像——不同的只是:一个说的是带着岭南口音的京腔;一个则是大嗓门的陕西话——就连站在赵率教身后的左辅和朱梅,也和在场的所有将士一样激动得热血沸腾,就象又回到了去年正月时的宁远……
对于皇太极的劝降,赵率教又有他的应对之法——
他笑着对部属道:“和皇太极这狗日的玩玩这样的把戏,也好!咱也拿这手拖狗日的几天,等一直拖到袁大人的四路奇兵开始动作之后,再让狗日的鞑子们吃咱的铁子儿!”
对城下等着回信的鞑子送信人,赵率教则道:“回去告诉你们的汗王,说老子先考虑考虑,为示诚意,我就不发炮了。不过你们的营盘得靠后挪挪,免得我的这些弟兄们有谁不小心点着了捻子,那炮又没长眼,一炮轰了出去,伤着了碰着了那可不是好玩的哟!”
赵率教的这一着倒还有效——皇太极还真把赵率教的话当了真啦:他相信自己对赵率教的判断,又特别寄希望于不战而胜,所以也就照着赵率教的要求,将靠前的兵营向后挪了挪——接连下来的几天里,双方拉锯似的你来我往谈起了条件,一直到鞑子的兵营不时响起火枪统炮的声音方止。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