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平定益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这种事?你怎么不早说。”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种事和天上掉馅饼的机率差不多了。
庞统很肯定地点点头道:“我在刘备手下任副军师之时,便是负责联系刘焉手下文武将官的,虽然一直没有多少人投靠过来,却收到了一些成效。”
“这法正也是其中之一?”我有些惊讶地道。不过想一想也就释然了,在演义之中,法正就是张松迎刘备入川的同谋。
“是的主公。法正此人擅长谋略,能力出众,却不为刘焉所喜。当初与统也算相识一场,只是顾念刘焉恩情不肯归降。如今刘焉将他下狱,他定然心如死灰,加上主公又是难得的明主,相信我再去游说一番,他定然肯降。”庞统很有把握地说道。
我点点头,突然又想起还有不少俘虏,不知道这庞统又是怎么打算的:“军师,本次建宁一战,由于有邓贤之助,城内将领官员除了雷铜之外无一逃脱,不知军师有何打算。”
“只要说动法正,剩下诸将都好办。原先孟获手下都是一些蛮力之士,只要主公给以高官厚禄,不愁他们不降。那个叫金环三结的蛮将,更是孟获手下的第一洞元帅,主公好好笼络,此人是出使南蛮副使的不二人选。余下刘焉一系的将领,或让法正动之以情,或让我去动之以理,或让主公晓之以利,都可一一收入帐下。”
我听后大喜,连忙让庞统快快行动。这建宁一战能夺城倒在其次,能搞到这么多将领才是真正值得高兴的地方。一想到手下多了,不禁又想起只有小巩的日子,那段时光是越想越怕,也不知我是怎么熬过来的。
第二天,庞统便带着法正来见我,我命人摆好酒宴,席上只有我与法正庞统三人。魏延等人是武将,让他来也白搭,还不如人少点好说话。我以隆重的军师之礼请法正入席,法正受宠若惊,却又略感不安道:“主公厚爱,法正愧不敢受。庞军师智计胜我十倍,还望主公明鉴。”
庞统知道我在笼络人心,也不答言,只是微笑着站在一旁,看我如何说。
我笑道:“我若是匹马,孝直就是马鞭,快马加鞭才能一日千里嘛。如今一鞭在手,自然要一骑绝尘了。”
不理庞统那副“又来这套”的表情,我继续说道:“这军师乃是为我出谋划策之人,孝直和士元各有所长,在计略上自应取长补短。至于谁当这军师,又没人说军师只能有一人,你二人都是我的军师。我知孝直怕谋多难断,我却认为集思广议,多多益善。这蜀中之地,还是孝直要熟一些,我是这样想的,以后我军在蜀中的谋略,一般以孝直为主,士元嘛就多作补益。而在荆南,士元要熟悉些,出谋划策就一般以士元为主,孝直补益。我叫这为军师分片负责制,哈哈哈。”
法正初时接触我,哪听过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一时又是感激又有些茫然。庞统在刘备手下吃过“副”军师的亏,对我的这种建议自然没有意见,很配合地便同我一起邀法正入席。
酒过三巡,看法正已经不再拘束,言谈之间也随意起来,我便不失时机地问道:“孝直军师,不知对我军的下一步行动有什么看法?”
法正听到我这独特的称呼,微微一笑,却也不再表示反对,放下酒杯,捋着胡须道:“主公,云南太守吴懿与我交情颇厚,我愿前去劝降,他定然举城来投。”
一边的庞统却插言道:“我听闻吴懿乃是刘焉之子刘璋的义兄,孝直此去,未必说得动他。”
法正摇摇头,道:“吴懿与那刘璋虽为义兄弟,但素日并无太多来往,且吴懿与刘璋结义之举初时刘焉颇为赞同,可刘璋一向文弱,刘焉担心其子以后压不住这异姓兄弟,所以对吴懿很是猜忌。主公平荆南,退刘备,连克交趾建宁,威名远播,实在要强于刘焉数倍,只要我晓之利害,必能说动吴懿。”
我笑着对庞统道:“看看,这就是地理差异,在荆南士元军师自然是我军第一谋士,到了蜀中,还是孝直要熟悉一些。来,为了平定益州南部,我们干了这一杯。”
庞统也笑道:“在主公手下当军师也要看天时地利人和,这次我只占了天时,孝直却把地利和人各都占了,在蜀中果然是孝直厉害。”
法正举起杯来,同我与庞统一起一饮而尽,说道:“士元休要取笑于我,若非士元点醒,我犹在梦中,哪能得见明主。主公,出使云南之前,我还有一事向主公请令。”
“哦?孝直有话请说。”
“听说主公要与南蛮谈和,我愿为使,定然促成两军和议。”
我和庞统相视一笑,庞统道:“主公正愁出使人选,孝直倒主动站了出来,连主公开口都免了。其实孝直不必这么老实,主公什么都好,偏偏就是手下对他老实了,他就要偷懒,以后有什么事都得多憋一会儿,主公忍不住了,自然会来找你的,到时候还能讨点好处。”
我笑骂道:“好你个庞士元,竟然连主公都损,当罚酒三杯。”说完又对法正道:“孝直莫听他胡说。不过这出使南蛮一事,还得稍微等一等。”

“可是等宛温的战报?”法正是个聪明人,庞统将目前我军的形势都对他说了,他自然猜得出宛温打这仗的用意。
庞统道:“是啊,只要黄老将军那儿有好消息传来,孝直就可以动身了。”
三个人又扯了几句闲话,便各自散去了。
不出庞统所料,城中俘虏的将领官员要么就是被法正说动,愿意来降,要么就是被庞统几次威胁,看明形势之后投降。而我的任务也最简单,没事就找那几个蛮将,许几个官位,说一些封赏,开始这些蛮牛还瓮声瓮气地拒绝,后来见牢里面好多原来刘焉手下的文武将官都投了降,出去穿囚衣,再回来就是穿官服了,一来二去,哪有不服软的。我也暗自庆幸,孟获这个刺头不在,没有带头捣乱,这些小虾米果然好对付。
三天之后宛温传来战报。四万南蛮兵进军宛温城塞。黄忠出城挑战,结果一刀把那个号称南蛮第一勇士的武将砍落马下,搞成个重伤,然后两名蛮将带兵来救,却又被黄忠回身一箭,射穿其中一人的皮帽,那支长箭卡在头上就像一个超长箭钗,吓得一众蛮兵不敢追赶,被黄忠从容退回城塞。
众蛮兵畏惧黄忠武勇,气势已失,攻起城来更是不堪,数日下来损失惨重,只得退后十里下寨以待援兵。
我心中不禁连声叫好。这黄忠有勇有谋,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既重挫了蛮兵锐气,又没有杀死对方重要将领,这样谈判起来,把握又升上三分。
短暂讨论了一下之后,我便派法正为正使,由金环三结为副使,带上金银粮草,前往南蛮谈和。
法正出使期间,我又收到中原探子发回的战报。孙坚与曹操在陈留城下前后一共投入约二十万的兵力,最终却打了个不败不胜,双方收兵回城,但是江夏却在甘宁的猛攻下最终失陷。之后孙坚将后方集结过来的十万大军一起派向了许昌,主将孙策,副将周瑜陆逊,堪称豪华阵容,许昌城在夏侯渊的率领下抵抗了一个月之后,外援断尽,最终陷落。
而徐州的陶谦终于认清风向,发兵三万杀向陈留,并向孙坚请求援兵。似乎想趁曹操大战之后去捡个便宜。只能说陶谦运气实在不错,孙坚居然真的派了两万的援兵支援。之后陶老儿如愿以偿地捡到个天大的便宜,攻下了孙坚动用十万大军也没攻下的陈留。
而刘备则有点倒霉,在前期取得了一定战果之后,看着北面的长安洛阳两座举世闻名的坚城,终于放弃了继续北进的念头,将兵力集结到永安,继续加强对江州的进攻,结果竟然被曹操趁机翻盘,占回了宛城,据说刘备气得当场晕了过去,在张飞准备上前人工呼吸时及时地醒来。
马腾平定了境内羌人的叛乱之后,重新集结兵力,准备再攻长安,而这次曹操已经没有多余的援兵可派了,长安危如累卵。
至于汉中的张鲁,仍然保持着一贯的沉默。没人会说他实力不足以加入这场天下大战,他手中的教兵足有十五万之众,无论是北上还是南下,都是一支决定性的力量。
收到这个情报之后,我和庞统都认为,曹操受到数面围攻之后,已经很难再东山再起了,反而是目前反曹联盟中的孙坚,在这场大战中表现出了惊人的实力,前后投入了三十多万的部队加入中原战场,是联盟之冠,他也是地盘扩张最快的诸侯,加上手下众多的猛将谋士,其战争潜力深不可测。
看来与刘焉的战斗得抓紧了。法正去同南蛮交涉,我和庞统也没有闲着,处理好建宁的事务,再将荆南派送来的一些官员汇报和请示回复了之后,便带着五万大军遥逼云南,先给吴懿弄点压力再说。
此时江州重燃战火,这一次刘备军来势更猛。失去宛城的刘备将气都撒在了刘焉的身上,五万大军由刘备张飞关羽亲自率领,对江州展开猛攻。刘焉不得不从成都和涪水关将援军一次又一次地送达江州,对于显得偏远的云南,则是顾不上了。
云南由于在之前的战斗中将大部分的兵力调去支援建宁和江州了,所以目前城中只有约一万二千人的部队,而对气势汹汹的五万大军,吴懿心中也是没有底。况且江州的战局明明白白的告诉云南守军——想要精神支援绝对有,想要派兵支援绝对没有。
我率领的五万大军加快行动,将整个云南包得严严实实,只是围而不打。云南守军知道实力悬殊,也没有突围的打算,就算突围出去,也不见得被刘备打得失了方寸的刘焉会饶过这些丢城失土的将领。
数日之后,法正带着和议达成的好消息赶到了进攻云南的大军驻地。南蛮王同意只要我军年年向南蛮送一些钱财粮草,则保证两军之间的和平。并且同意与邻近都市进行正常的商业来往。
我同法正讨论了一下当前的局势之后,法正认为现在正是说降吴懿的最佳时机,于是马不停蹄地进入了云南城。
法正进去的第二天,云南城开城投降,走在队伍最前面的就是云南太守吴懿和军师法正。至此,整个益州南部平定,通向成都的大门已经打开。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