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琴棋诗酒(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赵佶一听,还有这么白痴的皇帝,要借别人的兵替自己打仗,详细问了,才知道了事情的原委。
原来此时的扶桑,正处在一个特殊时期,被后世称为院政时代。天皇大权旁落,手握实权的藤原氏虎视眈眈。六年前,为了对抗藤原氏,扶桑的建仁天皇想出了一个奇怪的办法,将皇位传给了当时只有十岁大的白痴儿子彪仁天皇,自称上皇,成立了所谓的院厅,与藤原家争夺实权。可几年下来,由于藤原家树大根深,建仁非但未能撼动他分毫,自己反倒是损兵折将,仅有的一点军队,都被阴死了,皇权反倒更是弱化。此时一个手下献计不如去大宋求援,才有了公主带队一事。派这公主来,其实多少有点美人计的意思。不过消息不密,被藤原家知晓,排出手下沿途追杀了一路,最后只剩下这三个人。
赵佶看看三口惠子,见她眼睛大大,翘翘,倒也有几分姿色,更难得的是一幅柔柔弱弱的样子,不知道到了床上是不是也这么听话。可惜他跟扶桑的过节太多,所以对她也就兴趣缺缺,问道:“若是我大宋出兵,不知贵国又如何回报?”
山口惠子听了翻译,没想到这堂堂的大宋天子居然如此现实,按照建仁的授意道:“天朝若是能够出兵相助,我朝可为天朝附庸,岁岁来朝,永不相悖。”
赵佶一听,当我三岁小孩啊,就你们还永不相悖,我还不如去信一条狗,啊,对不起了,狗狗兄,用你做比实在侮辱你了。叹了一口气,故意为难道:“贵国路途遥远,海上风浪难测,我大宋将士只怕是不愿去的,更何况若是士兵伤亡惨重,我如何向百姓交代啊。”
山口惠子没什么谈判的经验,听了赵佶的话就急了,信誓旦旦说可以出什么白银千两作为报答。赵佶不以为然,只是摇头。山口惠子急得要哭,只好说赵佶想要什么就给什么。
赵佶表面上装作勉为其难,心里乐开了花,在一张纸上花了一副简易的扶桑地图,将北海道画的模棱两可,道:“你国的北部有一蛮夷居住之地,不服王化,若要朕出兵相助,先要承认此地乃是我大宋的领土。”
山口惠子也曾听说北部有一荒岛,气候寒冷,无人居住,听见赵佶不过是这么小小的要求,乐不可支。两人又继续商议了半天,因为山口惠子来时,建仁抱定了以后赖帐的想法,所以交代她只要大宋肯借兵,什么条件都可以先答应下来,所以与其说是谈判,不如说是山口惠子任凭赵佶蹂躏,最终的协议如下:
一.大宋支持建仁上皇重振皇权的行动,扶桑承认其本州以北的岛屿全部属于大宋。
二.扶桑本国的全部海外贸易,以后由大宋独家经营,本国人再不许从事任何海上活动;大宋一次性付给扶桑一千万贯。
三.大宋原则上同意出兵帮助建仁,但是具体的出兵数量和出兵时间由大宋决定;为了配合大宋士兵和货物的运输,扶桑将大阪,神户以及横滨等地送给大宋,被一次性付给大宋两千万贯。
四.扶桑对大宋欠款一千万贯暂时靠出卖国内的金银矿产的开采权来支付。
赵佶看看这个多少有些可笑的协议,知道建仁只怕随时都可能翻脸不认人,反正签这协议的不过是个公主,能有多少效力。不过他原本也没想拿着这张废纸去找建仁动嘴,有些事情需要的不过是一个借口,我管你以后承不承认,你不承认,我还不会自己拿吗,反正我朝上国可没去抢别人的东西,咱有协议,是你们主动给的,咱也没办法对吧。
两人协议达成,山口惠子急于回国报告喜讯,赵佶却告诉她不必急于一时,反正建仁这么多年都挺过了,一时应该还死不了,待自己选好了属下,再护送公主回国。
这海外贸易和海军早就是赵佶计划中的东西,此时有了扶桑国内的支持,办起来利润更大,不过到底要派谁去呢?赵佶想起正在家中闭门谢客的蔡京,这人吗,是个人才,不用浪费了,只是不知道他现在想明白这大宋到底谁是老大没有。准备了几样东西,来到蔡京的宅子。
却说那蔡京当日被赵佶好好教育了一番,回到家中,从新研究这位少年天子的诸般手段,才发现皇上不动声色就已经将谏官系统和武将牢牢的抓在了手中,更是在举手之间将困扰大宋多年的钱慌之害去了大半,才觉得自己当日上了勾倒也不冤枉。

几日前赵佶要祭拜狄青,建英烈祠,结果遭到文官的反对,最后双方各退一步,终于还是在城外的七宝山建了狄青墓。常人听了这消息自然不会深想,蔡京却想的深了,以为赵佶的本意不过是要祭拜狄青以激励武官,所谓建忠烈祠云云,不过是转移文官视线的障眼法,结果轻轻松松就完成了自己的目的,甚至将赵佶此次的行为看成了一次对文官系统的试探,对武将的威压,暗叹这新皇的心机未免太深了点,自己得罪了他,不知道还有没飞黄腾达的机会了,愁的头发都白了几根。
赵佶来的时候,蔡京正在后堂闭目养神,听到赵佶驾到,惊喜万分,一高兴脚下绊蒜,一个踉跄,头磕在了门上,顾不得疼痛,慌忙的跑到前堂,跪地道:“臣蔡京参见陛下。”
赵佶见蔡京规规矩矩的跪在地上,早没了当日那骨子里的傲气,脸上居然还青了一块,配上几根白发,显得有点可怜,暗自点头,问道:“不知爱卿这些天在家修心养性,可有什么心得啊?”
蔡京知道赵佶是说他名利心太重,见赵佶没有发话,居然不敢起身,低头道:“臣受官家指点,回来读了苏子瞻赤壁赋中: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才明白这天下之事,自由定数,不可强求。臣只愿清风明月,最次终老,其他的事情不敢再想了。”
赵佶扶起蔡京道:“爱卿大才,何必自惭形秽,朕还有几件事要爱卿去办呢。”
蔡京大喜,再次跪地道:“官家若有差遣,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赵佶道:“那就委屈爱卿先到杭州呆几年吧。”
蔡京一听,什么,很是奇怪,官家要贬自己去杭州,若说是要挫自己的锐气,就应该直接下旨,为何又要亲自前来,难道是怕自己心声怨怼,所以先来安抚一下?
原来当时制度,重京城而轻地方,全部的高官,基本都集中在京城,地方没有什么封疆大吏,也没有多少财权和兵权,好处就是也不会有什么地方和中央的对抗,坏处就是地方上穷的够呛,想干什么也没钱的。杭州虽然也是前朝一国之都,可跟汴梁还是没法比的,蔡京曾经贵为中书舍人,要他去杭州,绝对是贬官了。
赵佶见蔡京一脸诧异,笑笑道:“朕有几件事,想让爱卿先在杭州试试,若是办得好,以后通行全国,也不是不可能的。”
蔡京一听,又惊喜的差点背过气去,当年王安石变法,走的就是现在地方为官最后进入中央的路线,现在官家如此安排莫非也要大用自己,还好他心脏没什么毛病,不然这么折腾没准就废废了。
赵佶将准备的东西拿出来,一个就是地球仪,不过上面只画了大宋沿海和扶桑,高丽等地,告知他要在明州(后世宁波)大力通商,不过关税不再所有货物都一样;在杭州等地开展水稻的两熟试验;秘密调查当地的金钱帮。
原来植物的生长于阳光水分等均有关系,若是阳光充足,雨水充沛,水稻用不找长一年就能成熟,所以南方有些地区,一年之中,水稻是可以种两三次的,这与只种一次相比,自然粮食产量更高,不过到底什么地方能种两次,也要因地而论。赵佶怕贸然在全国推行,只怕百姓不愿,官员胡乱强迫,反倒麻烦,所以先让蔡京小范围试试。
只有关税的问题,此时只是简单的将商品十取其一,起不到对产业和进出口贸易调节的目的,所以关税的调整是必然的,正好也让蔡京先试试,说不定还能弄出一个自由港来。
赵佶正要离开,忽然又想到一件事,道:“对了,还有一事,长公主曾经结识了一个叫金莲的朋友,听说她爹爹去杭州开了一家粥店,长公主很是挂念,爱卿走时,顺便把长公主要送她的礼物带去吧。”
蔡京一听,如何不明白赵佶的意思,点头道:“臣明白了。”
赵佶笑笑,还是小人还用啊,不再多言,转身去找另一个人。
先发这些吧)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