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虚虚实实(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原来惹起杨立强这件事的风头起源于金光耀的案子。
担任大泉市工业局局长的金光耀被双规后,反贪局依法搜查了他的住宅和办公室,查出十多个存折与存款单,共有七、八十万元。《大泉日报》有位年轻记者跟踪了解,写了篇消息,但上级以案件正在调查阶段,还没有确切结论为由,压住稿件,不予报道。
可是,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从墙缝处刮出的小道消息却在社会上广为传播开来。传出的小股儿风头打了几个旋涡,便越刮越大,愈吹愈玄。有的说在老金家里搜出了七、八百万元,光老金从房地产商那儿就吃回扣100多万元,这下抓住条大鱼;有的则说老金算什么大鱼?他充其量仅是只大虾米,大鱼在上边呢,风头隐隐约约指向了市上几个头面人物。
高副市长随着年龄增长,越发讲究修行,渐渐地养成了步态迟缓,言塞语滞的官风,实际上却耳灵眼聪,心窍玲珑剔透。他庆幸自己这两年分管思想教育等务虚工作,与老金少了些接触,那股谣传的风似乎只从自己身旁掠过,风头好象对的是比他还要大的人物。
但是,时间不长,他听到的群众传闻日渐增多,就有点坐不住了。风传老金当年任黑石峪铅矿矿长那阵,财务混乱,从中捞钱不少,有关部门已着手查账。他寻思这股风要是越刮越大,真刮出个什么来,自身可就难脱干系,内心便着实慌乱起来。
不过,屏息静气,他定定神思量一番,立即明白,无根的风刮得再大并不可怕,怕的是从根本上烂了,只要老金口咬紧顶住,地皮下的根瘤就露不出来。寻思至此,便觉得该为老金出出点子,帮帮忙了。
好在高副市长还隐身于避风处,不惹人注目。他便以领导的身份设法找老金谈话,当着人面自然是款语开导,大话连篇,谆谆告诫,稍遇间隙,便换了脸谱,指破迷津,暗语点拨。
这老高暗中关照老金,说道:“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道理就不多讲了。口紧点,保别人就是保自己,外边会有人‘捞’你哩。万一追逼的紧,顶不住了就搅混水,虚虚实实,能进能退。我记得你说过给老杨送过一万元的事,就可以咬住他嘛。”
稍停,他又压低声音说道:“人家还无中生有呢,这有影的事怎么能不说呀!矿上的事,你得避重就轻,多表点功,比如说用贷款给财政上交了200万元,大不了是图虚名,搞假政绩,不至于犯罪么!”接着,他递上一片纸条让老金看,上有一副联语:
丢卒保车车保卒
亡羊补牢牢补羊
待老金看过会意,他便拿过字条燃着,点烟毁了。
金光耀其实早有这些想法,怎奈被关起来,心先一怯,又见几位办案人员严肃较真,气更虚了,只怕欲盖弥彰,惹火烧身。他虽然态度顽劣,难挤出牙膏,却也不敢胡乱攀扯。
现在有高副市长献策鼓气,胆便壮了。他暗自寻思:杨立强是以收息的方式退了那一万元,并没有经过王芝与自己手上,时间又这么长了,物换人非,帐也难找了,确也是个难查清的案子。
况且老杨素有清白名声,如今还沾上了贪贿腥气,令人觉得世风如此,谁都别笑话谁!假若查明真象,还老杨清白,自己也就说是让办案人员逼的,何况老杨把钱又没退还给我,也能说得过去。

于是,他便利用被讯问的适当时机,从口中挤出了杨立强女儿考上大学时,铅矿借机行贿一万元的事。
他交待的这条线索,对办案人员来说,甚是重要。一位支行行长一次人情收礼就有一万元,若在权力交换的关键处,大概会收的更多。看来,这案子很可能是老鼠拉木锨,大头在后边了。
故而,反贪局当即派老郭、老艾二人去市分行找乐行长通报情况,请求给予协助,尽快将杨立强带来先办学习班,接受审查,交代问题。
乐行长初听两人为查老金的案子而来,心就“咚咚”直跳,脚根有些发软,说话竟也有点语无伦次了。后来听清是找杨立强查案,吊起的心才复归原位,继而颇感欣幸,对进门的几位本行人员说道:“去看看青埂行的老杨来了没有,反贪局同志找他呢!”
之后,他又派何主任去大门旁专门等候。如此,杨立强人还未到,那股风却先刮到了大门口。
杨立强跟着老郭与老艾来到市政府招待所一间客房。反贪局刘副局长早就等候在那儿。刘副局长先对他讲清了政策,启发他自觉交待问题。老杨心中无事,态度平和,声称自己没有贪腐之病,还把平日坚持清白做人的原则谈了。
老郭以为这条大鱼城府颇深,遇事面不改色心不跳,还打出烟幕弹迷惑检察人员,内心更上了劲。他又讲了一番政策和正反两方面的例子,且把老金交待的事略点了点,警告他别当我们什么都不掌握。杨立强一下子明白了找他的缘由,便把当年的真实情况一五一十讲了出来。
刘副局长等人听得将信将疑,好在提供了刘义、朱久安和李海洋三个证人,便分头去做调查。结果很快搞清了,而且按李海洋说的,在支行帐上查到了收息清单,还查看了朱久安当时在“监察会议记录本”上的真实记述,三人都写出了杨行长拒贿的证人证言材料,应该说此事可以结束了。
但是,办案人员找老金与王芝落实时,两人虽分隔两处,却一口腔的辩解道:“他们支行那时只要见我们有钱就扣收利息,这和他受贿的一万元并不相干。那几个人的证言,是他们看见老杨出了事,便私下串通好的,故意把所收利息款嫁接过来混淆黑白,其实是害怕拔出萝卜**泥,想包住他们班子成员的黑幕,保护他们行长过关哩。”并再三声称:“不能光听他们一面之词呀,说老杨拒贿退了款,应该有收据之类的物证啊,那物证呢?”这样以来,事情便有点复杂了。
检察院反贪局刘副局长等人又找杨立强提出问题,查证依据。老杨提供线索说:“当年矿上的出纳小胡写有收据,存在朱久安那里。”于是,办案人员即找朱久安落实,偏偏因时间过长,朱久安把纸条夹在那个本子里给忘了,怎么找也找不到啦。办案人员又去找小胡,却由于铅矿停产,小胡下岗失散,一时查不出他的去向。这条线索就成了一件说不清的事。后来,又因为案子多事情忙,老杨的这件案子便暂时拖了下来。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