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取之有道(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赵菁按时来了,还带来两个人。一位是剪短头发,脸膛黑红,身体壮实的女子,年令有三十七、八岁样子。她虽不如赵菁娇秀,却穿着打扮不俗,眼露精明之气。另一位是个头较高,年令较小的小伙子,西装革履,面孔也微黑。
三人坐定,赵菁笑问:“小方给你说过没有?就是民营企业申请贷款的事情。”杨立强愣了一会,似乎记了起来,忙点头道:“说过。”“那我今天把人带来了。他们眼下正需要些贷款呢。”
赵菁接着介绍道:“她就是我们青埂报‘三八’妇女节前后,重点报道的女企业家叶白莲,是青叶粮油公司的副总经理。”又指着小伙子道:“这位是叶白莲的弟弟,叫叶登魁,是青叶公司的总经理。”忽然她面对姐姐,开玩笑地问道:“你家里人是不是思想封建,重男轻女,一把手位子让给你弟弟坐了?”
叶白莲则笑答:“倒不是这个原因,我弟弟确实有管理能力,应该总揽全盘嘛!”叶登魁却笑道:“我姐姐是让贤哩,实际上她才是我们家的主心骨呢。”接着他看了看赵菁,说道:“是不是我该对杨行长谈谈申请贷款的事情啦?”赵菁笑着点点头。
叶登魁便拿过文件包,掏出一份打印好的材料放下,说道:“我们青叶粮油公司,是在原来粮油加工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加工小麦和各种杂粮,还有菜子、棉籽、花生等油料作物,生产多型号面粉、精炼食油和各种饲料,现在资产已经滚动到1500多万元了。公司地址在县城北边的城北村,购置了原来县党校的旧校址,有三十多亩地,盖有宿办楼和生产车间。产品在大泉市形成了一个销售网,各县都有销售点,后半年准备打进省城市场。我们公司采取公司加农户的经营方式,有粮油农作物的生产基地,又有了自己的销售网,可以说产、供、销已经形成了良性循环。”
他大概介绍了公司简况,便直述主题:“眼下正是收购菜籽的大好时机,我们公司的流动资金还嫌不足。因此,想在贵行申请临时周转贷款100万元,期限三个月,用我们公司的固定资产作抵押。杨行长你看行不行呢?”
杨立强笑道:“行不行可以写份申请么,还是那句老套话,不给米啦还能把升子挡住!”叶登魁急忙把那份材料递给他,说道:“杨行长,这份申请就交给你啦!”
杨立强接过贷款申请大略看了一遍,给业务股打了个电话,然后转身问道:“你们是一家私营企业吧?”
叶登魁点头答道:“是的。”叶白莲接过话头说道:“这个企业是我爸创办的。开始挂着乡镇集体企业的牌子,后来因购买原料,让外地骗子骗走了三十万元,那全是到信用社借的贷款。这一下子,乡上和其他几位合作者,谁都不愿意承担责任啦,债务全都压在了我一家人身上。我爸为还这笔贷款苦熬了八年哩,好不容易积攒点基业,干脆就办成私营企业了!”
赵菁说道:“他爸叫叶成,那年我还采访过,写了篇通讯,题目是‘一个农民讲诚信的故事’,在大泉日报和省报上都登啦。他爸也名噪一时,难道你没听说过?”杨立强似乎想起来了,说道:“大概是九零年前后的事,我们还组织全行同志学习过报道呢。”

正说话间,接到杨立强电话的业务股长郑光伟进了门。
杨立强介绍之后,便将贷款申请递给他。
郑光伟坐下来仔细看完,问叶白莲姐弟:“你们的基本结算户开在那儿?”叶白莲答:“我们一直和信用社打交道,现在企业发展起来了,和外地之间的结算越来越频繁,就感觉不大方便了。因此想选择一家大银行,开立基本结算户。一来春节期间看到县电视台节目上连续介绍你们行的优质服务;二来赵总编全力推荐,我们就赶到这儿来了,想和你们行建立长久的关系呢!”
郑光伟望了望杨行长,说道:“从企业经营情况来看,短期贷款100万元,我认为可以考虑。不过,它是个私营企业呀,敢不敢给贷款呢?”杨立强笑道:“敢贷不敢贷的关键,看讲不讲诚信哇!他爸就是那个叶成,苦熬了八年还清信用社贷款本息的农民,你应该知道吧。”郑光伟有点惊讶地说:“原来是他家呀!名声在外,还贷款应该没问题吧!”
叶登魁却说道:“别考虑我爸的声誉,他是他,我们是我们,两回事哪。我爸九一年就去世啦,临终前,他再三警告我们说,千万不要打着他的诚信招牌诓人,让我们用行动去树立自己的名声。所以我们求贷时就不拉扯他了。”
叶白莲此时笑道:“我老爸经常念叨‘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句话。他病卧在床的时候,还写了首‘诫儿女’的长诗,作为遗言交给我们。而且说若与别人签订经济合同的时候,必须让对方看看这首诗,避免我们假借他的名声诓人。”
这话顿时引起在场人的兴趣,都要一睹为快。郑光伟忙问:“那首诗你俩带了没有?”叶登魁就从皮包里拿出一份打印好的诗稿来,递给了郑光伟。于是,郑光伟给大家唸道:
诫儿女
生意场上是战场,胆大心细莫要慌。
抬脚行事先筹算,利弊得失细估量。
害人之心不可有,人心难测最须防。
为父一时轻信人,上当受骗家底光。
一诺千金立信誉,八年苦熬还欠帐。
靠个诚字换人心,左右逢源人人帮。
苦尽甘来传美名,基业牢固又腾扬。
我今灯油将熬尽,嘱咐儿女当自强。
立身之本讲诚信,自个做事自个当。
我亡我名成虚名,莫用我名骗钱庄。
儿女与人签合同,当示此嘱戒法盲。
字字句句细细抠,敲响锣鼓好开场。
儿女不做昧心事,到我灵前烧炷香。
叶成临终至嘱
众人听完,又争相传阅。赵菁最后拿到手上,对叶家姐弟说:“这一份送给我吧!我准备写篇稿子登在青埂报上,也寄给市报,省报。题目都想好了,就叫:诚心诫儿女,诚信传家远。你们看咋样?”
叶家姐弟点点头,答应了赵菁。郑光伟看了看赵总编,感慨地说道:“老先生这种讲诚信的精神,很值得宣传啊。”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