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退前尾戏(4)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方元闿此时倒声腔响亮地说道:“我看杨行长提出的办法可行。如果市上领导没有这个决心,不愿意拍卖,那我们就以法收贷,反正宾馆的全部资产抵押给我行啦,收回来后再由我们拍卖。至于员工的安置问题,市上也制定有破产企业职工的安置办法哩。说句实际话,宾馆好多员工早已下岗,自谋出路啦。若按制定下的办法处置,应该说没有多大阻力,而且砸烂铁饭碗,是改革的大趋势么,大家也应该理解呀。就象我们J行员工,眼下同样保不住铁饭碗了!市场经济都发展到这一步,正式职工的名份,又有啥用处呢?”
稍停一下,他望着赵总和罗萍说道:“我好象记得市上发过这样的文件,鼓励行政干部到企业工作,还制定了几条可去可回的优惠条件哩。所以嘛,赵总最次也能落个和吴矿长一样的结局啊!罗科长有会计师职称,你怕什么?招聘到那里,都有你一口饭吃呢!”这后面几句话,还真的让两个人感到轻松了。
杨立强赞许地看了看方元闿,心想还是年轻人的思想前卫一些。人常说“话是开心的钥匙”,赵增双和罗萍的矛盾心情,绝不是一天两天了,今天似乎算想透了:与其在火鏊上受煎熬,还不如破釜沉舟早点脱身。于是,两人脸上露出微笑,都表态赞同拍卖处置的办法。
杨立强与赵增双一块去见罗士兴市长。罗市长听完他俩的想法和建议,轻拍着办公桌,思考了一阵,说道:“快刀子剜根,公开拍卖处置。这个主意好!那就让我们商量一下再说吧。”
他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碰头会上,提起了这个话头,但意见却不统一。赞成拍卖的说道:“用行政模式管理企业,弊端太多。而且现在是越拖越瘦,越拖越垮,还不如拍卖给别的企业。以后不管谁经营了,我们地方上照章收税,既把事理顺了,也对市上财税有所贡献。”
不赞成的则说道:“开创一块基业不容易哩!与其卖了,还不如承包出去,照样实行企业化管理。市上既方便自己使用,又能收取一定的承包费用。省却了人员的安置问题,也相对保持了稳定。”
青埂宾馆是张向东书记当县长时,全力支持建设起来的。现在要决定是否拍卖,他微笑着不多搭话,只是推说按大家的意见办么。
其实,他心里是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恍惚间,一双饱经风霜,含悲、含愁、含苦的眼睛痴呆呆的盯着他,那是自己苦了一辈子的老农父亲的双眼。他泛起记忆的深处,想起了当年家里人要卖老人家养的那头黄牛时,老人始终都没有吐出那个“卖”字。
他当时只觉得老父亲的眼神怪怪的,而今才似乎理解了老人家复杂的心情。于是,他也像老父亲那样不明确表态。市委书记态度含糊,这个问题便议而不决,拖了下来。
罗市长叫来了杨立强,忿忿地对他说道:“地方上有些事情像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处理起来挺难呢!干脆按你们提出的第二套方案办,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你们依法收贷,谁还能说个不字。起诉吧,你们是原告,我们是被告,通过法庭把这件事情协调地解决了。不过,给你们的领导说说,手下留点情啊!大银行么,指头缝里多漏洒点碎银子,让市上把下岗职工,安顿得好一点。”

杨立强笑着点点头,借机把安置赵增双的事提了一提。罗市长笑道:“老赵是个本份人,我们会安顿好的。”
以后的事情就按这个路数办了。当然,费了不少时日。双方在法庭调解时,市上以地皮涨价为由,按照大都市标准抬高宾馆价格。银行方自然不同意,要求实事求是的评估。
最终以中介机构说和,折价三千多万元,达成协议。除扣还二千五百多万元贷款本息,银行还给市上付款500多万元。市上用这些钱偿还了欠债,安顿了近100名职工。银行方虽然多少背了点亏,却也减少了好多麻烦。
罗萍被青旅公司聘去当了会计。赵增双调到市旅游局任纪检书记,还算保住了一根小帽翅儿。
收回了青埂宾馆,大泉市分行立即委托一家拍卖公司拍卖。杨立强让罗豪把情况通报给港商许开昌。许董事长委托刘宇总经理参加竟拍。
结果价格上扬到3000多万元时,由刘宇应声落锤定音。作为港商,他们听惯看惯了香港寸土寸金的高价,觉着这个价格还算便宜。而对于市J行来说,卖到这个价格就很不错了,前后平衡,没有吃亏。杨立强忙乎了多半年时间,此时总算歇下心来,松了一口气。
就在初提青埂宾馆问题的同时,老杨还办成了一件大事,为省行资产公司牵线搭桥,盘活了,也了结了省三药厂拖欠多年的顽贷。
原来,他的女儿杨丹妮医学院毕业后,留在附属医院参加了工作,和男朋友令伟家结了婚。令伟家的父亲是医学院药学系的教授,也是杨丹妮舅舅张鸣的老同学。杨丹妮就因为这个世交关系,结识并嫁给了令伟家。
令教授前年暑假看望亲家杨立强时,还在儿子、儿媳陪伴下,和老伴游览了青埂山。别看令教授是位高级知识分子,的确也不讲迷信,但在女娲氏神像前,见好些老头、老太都祈求女娲神保佑得个孙子,也心里一动,拉着老伴跪下来,递上了一百元的香火钱,虔诚地拜求娲神赐福,给自己送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孙儿。
不知是精诚所至,感动了娲皇,还是事缘凑巧,杨丹妮还真的为老两口生了个小孙子。令教授笑的合不拢嘴,等孙儿过了百日之喜,又和老伴一块前来青埂山向娲神还愿。
他和杨立强闲坐时,谈起了高等教育的改革,说医学院和其他的医科院校合并建起了一所医科大学,还成立了医大药业集团有限公司,适应市场经济,走科研生产与经营销售一体化的路子。
杨立强很感兴趣,比较细致地询问药业公司的情况,且向老亲家提起了地处青埂市的省三药厂,请教道:“省三药厂有厂房场地,又有一批下岗的技术工人,能否借助你们医大药业集团公司的力量,让它起死回生啊?”他眼神里略带焦急,看着亲家如何回答。令教授却笑着反问道:“你为啥这么关心那家厂子呢?”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