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欠债的大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通过与涩泽荣一的交谈,加上徐过对过去所学的回忆,他总算弄清了他这个大名为什么会如此贫穷。
包括一桥家在内的所有大名都拥有财政自主权,除了要不定期向幕府缴纳不定量的“献金”外,没有向幕府缴纳赋税的义务,大名们的内部开支也由他们自己负责。
大名的收入主要依赖封地内农民的年贡,而支出就多了去了,包括所有下属武士的禄米,封地内的各种开支,藩邸的支出等等。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庞大的支出靠那些年贡哪里会够?久而久之,几乎所有大名的收支都失去了平衡,陷入严重的财政困难。从而不得不向大阪等地的富商借钱以维持生计。
藩主的经济如此拮据,一般武士的处境就更加困难了。据涩泽荣一说某些贫困的武士常常把随身的刀、盔甲(这些都是被认为体现出武士的精神的物品)典当出去、并且永不赎回;而有些武士只有在需要登城时,才会从当铺里暂时取回自己的武士装束,等到他们从城中返回后,又要把装束送回当铺。还有武士由于贫穷所以没有能力在家里雇佣人,只能自己做家务活儿,有时还得在家里做些零碎活计补贴家用。反正绝大部份的武士都必须从各个渠道借取款项来暂时维持生活。
而在这其中,一桥家还算是好的,因为藩邸本身就在江户,不需要像其他大名那样由于“参觐交代”的原因,必须一年住在自己的领地,一年住在江户。
这些大名由于往返于江户与领地时,为了摆出威武堂堂的场面,往往有上千人的卫士跟随护驾,这上千人的旅费可是一笔庞大的开支。而且由于“参觐交代”的关系,各藩在江户都得设有一座像样的藩邸,以供大名、藩士居住。住在江户的话,又难免与达官显要交际应酬甚至送礼贿赂,这都是庞大的开支。而这些,一桥家都省下了。但还是欠下了大坂鸿池、江户三井两家数十万两白银。
没钱?这对徐过来讲,绝对是个不小的打击。
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徐过必须广纳贤才,必须制造枪炮武装自己的军队,还要在诸大名中纵横捭阖,所有这些都需要钱。而现在徐过不但没钱,而且还欠下了巨债,这该如何是好?
“眼前这人将来是个商业奇才,但就算现在马上让他去经商,那也不可能立竿见影啊!”徐过望着毕恭毕敬站着的涩泽荣一,有些不知所措。
转念一想,不由暗骂自己也太小儿科了:“自己现在已不是小职员了,而是大名,一方诸侯。怎么几十万的白银就把自己吓住了?自己有身份,有领地,有军队,既然以前能借到钱,那就再借吗?虱多不咬,债多不愁嘛!何况又不是我一人如此?我在这里发什么愁啊?”
心一宽,徐过就有了主意,笑吟吟地对涩泽荣一道:“涩泽君,你约一下鸿池、三井,我要见他们。”

鸿池是谁?徐过不知道,但三井想必就是著名的三井财团创始人三井高利。他在幕末可是个风云人物,先是为幕府提供金融汇兑等服务,成为了幕府的御用商人,后来却又为倒幕势力提供巨额资金,是日本明治维新的功臣,成为"政商三井"。说好听点,这是个有眼光和头脑的商人,说难听点,是个见风使舵的角色。
“是,臣下就去办。”涩泽荣一应了声就要告辞。
“涩泽君,假设你有十个空的酒瓶子。三个空瓶子可以换得一瓶酒。那么,你一共可以喝到几瓶酒呢?”徐过忽然莫名其妙地问道。
涩泽荣一诧异地望着徐过,不明白主人是什么意思,但回答得却很快:“五瓶。”
“来,涩泽君过暗暗赞叹,怪不得将来此人能成那么大的气候。
涩泽荣一拘谨地在旁坐下,一头雾水地看着徐过。
“藩国收支不衡,入不敷出,长久下去也不是个事。涩泽君可有何良策?”徐过问道。
涩泽荣一不知道平时一向只管花钱而不管来源的主人今天是怎么了?为什么关心起这个来了?
“荣一愚钝,除了向町人借贷,实无他法。”涩泽荣一小心翼翼地回答道。
所谓町人也就是士农工商中对工商,主要是商人的一种称呼。
“町人为何如此有钱?”徐过觉得自己就像个考官。
涩泽荣一想了一会儿,缓缓说道:“町人能做买卖,低进高出,自然也就有钱了。”
非常实在的回答。
“那我们为什么就不能也做点买卖呢?”徐过接着问。
“可……可我们都是武士啊!”涩泽荣一惊讶地张大了嘴。
“武士为什么就不能做买卖?”徐过偱偱诱导。
“町人唯利是图,为富不仁,武士岂可为之?何况幕府也明令禁止啊!”涩泽荣一回答得理直气壮。
“幕府之令先不去管他,孔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又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可见,圣人也不排斥富贵吗?”徐过回忆着看过的涩泽荣一所著的《论语与算盘》,心中暗暗好笑。
“这……这……”涩泽荣一一时有些反应不过来。
“好了,你去考虑一下,如果藩国要经商的话,该怎么做?做些什么比较好?”徐过知道他从八岁就开始熟读《论语》,真要辩论起来,自己定然不是对手。便做出结束谈话的样子,直接吩咐道。
“是……”涩泽荣一有些迟疑地应道。
“此事不可说与他人听。”徐过一脸的严肃。
“是。荣一明白。”
就在这时,一名新来的,长相黑壮的小姓进来禀道:“岛津老爷来访。”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