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明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却说醒言众人雇了一条江船,直放汉口,到了汉口后另换长江江船,沿江东下,长江自汉口到九江,流向东南,众人在九江上岸玩耍了一番。九江之地离徽州黄山已经很近,原本醒言从九江南下便可回黄山,但醒言心中忽然想要去拜访一下那位蝶谷医仙,便又和常遇春一道乘江船前往淮北。
胡青牛所隐居的蝴蝶谷,是在皖北女山湖畔,凤阳以东的明光附近。众人来到明光,但见田地荒芜,饥民处处,饿殍遍野,百姓多以树木草根为食,破败荒凉之象所在皆是。
元朝末年,朝廷施政不当,加上天灾**不断,各地均有很多饥民,江淮之间尤为严重。江淮之地地处长江、淮河之间,洪涝灾害频繁,遇上大灾年便是颗粒无收,饥民到处游荡,若是太平年间,朝廷尚可赈济一番,但此等乱世之中,朝廷纵有心也是力不足,所以江淮之间的大小起义较之其他地方更为炽烈,后来的明太祖朱元璋便是发于此地。
且说醒言见到灾民惨状,心下恻然,他此前虽然也对蒙古人存有敌视之心,但却从未想过要拯救一下天下的黎民苍生,他遭遇坎坷,历尽人情冷暖,对许多事情自来都是冷眼观之,现在见到这从未见过的人间惨状,不由怜悯之心大增,对常遇春道:“常兄弟,你说这天下何时能够再得安宁太平?”
常遇春道:“鞑子暴虐无度,残我百姓,只有将鞑子赶出中原,我汉人才能得享太平。”
醒言心中一动,道:“听闻贵教的宗旨便是要驱除鞑子,拯救天下黎民,不知我说的对不对?”
常遇春道:“顾大哥所说不错,我曾听老主公说过,我明教源于波斯国,唐时传至中土。当时称为祆教。唐皇在各处敕建大云光明寺,为我明教的寺院。我教教义是行善去恶,众生平等,若有金银财物,须当救济贫众,不茹荤酒,崇拜明尊。明尊即是火神,也即是善神。只因历朝贪官污吏欺压我教,教中兄弟不忿,往往起事,自北宋方腊方教主以来,已算不清有多少次了。到了南宋建炎年间,有王宗石教主在信州起事,绍兴年间有余五婆教主在衢州起事,理宗绍定年间有张三枪教主在江西、广东一带起事。只因本教素来和朝廷官府作对,朝廷便说我们是‘魔教’,严加禁止。我们为了活命,行事不免隐秘诡怪,以避官府的耳目。正大门派和本教积怨成仇,更是势成水火。”(摘自倚天原著)

醒言对明教的来历历史并不十分清楚,此时听了听了常遇春的描述方才大致了解,心中对明教众豪杰也不禁生出些许好感来,当下便道:“常兄弟,明教为拯救天下黎民苍生而起义不断,牺牲颇多,虽然由此造成了大量杀戮,但这份心意却是比那些名门正派强多了,他日在下定要与明教众英雄好好结交一番。”
常遇春一怔,奇道:“江湖中人一向师我明教如洪水猛兽,顾大哥怎么会有如此想法?”
醒言笑道:“我自去结交豪杰之士,关别人什么事?”
常遇春听他称赞教中几位首脑为豪杰,心中欢喜,复又有些担忧,道:“顾大哥还是不要跟我们走的太近的好,免得被那些正道人士所敌视,最后惹火烧身。”
醒言哈哈一笑,道:“不是我自大,这天下间,还真没有多少人放在我眼里。”
常遇春闻听此言,顿时豪气大生,道:“却是我多心了,大丈夫生于世,当建功立业,扬名后世,岂能事事瞻前顾后!”
众人行了半日,来到一处山谷,沿着一条小径行了一程,但见花丛处处,树木苍苍,蝴蝶遍处,或花或白,或黑或紫,翩翩起舞,好一派祥和宁静的气象,与谷外的萧条颓败景象绝然不同,上官雁书见了道:“这位胡先生真是会享福,竟挑了个这么好的地方隐居。”
常遇春道:“我这位胡师伯向来脾气怪异,不喜见外人,待会见了面,若他有什么言语冒犯了各位,还请见谅。”
醒言微微一笑道:“那是自然。”
行到过午,只见一条清溪旁结着七、八间茅屋,茅屋前后左右都是花圃,种满了诸般花草。常遇春道:“到了,这是胡师伯种药材的花圃。”他走到屋前,恭恭敬敬的朗声说道:“弟子常遇春叩见胡师伯。”过了一会,屋中走出一名僮儿,说道:“请进。”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