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练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了正式的批文,一切就都好办了,我们在村盟势力范围内开始广泛招兵,顾家庄强悍的民兵队让村盟的百姓们眼红,于是村盟民兵组织建立了起来,虽然村落多,人口众,报名的人也是络绎不绝,但由于体质的问题,经过层层筛选,整个村盟的新兵总共只有两百多人,好在顾空庄的民兵队伍已经初见雏形,一个人训练四五个村盟士兵,也堪堪胜用,搞得教官们是头痛脑胀的,为此,由顾家庄民兵们客串的教官在训练了一段时间后心里也是一阵感叹:“原来新训是这样的幸苦和头痛,原来自已当新兵那会儿恐怕也是这样吧,哎!那时的教官好像还有几个被我们其中的几个新兵当场气晕了过去的,班长们也不容易啊!”
一队队新兵战士们被以五人一组分到了一名教官手里,教官们同众新兵们同吃同睡同训练,看到了教官的军事实力,想像着自已同入侵的土匪,抢劫的军阀一较高下,可以保护家乡保护亲人了,用自已的身体甚至生命,来保卫亲人,保卫家乡,来证明自已的存在的价值。新兵们一阵激动。要说土匪拥有的,除了几支枪支以外就剩下为了生存而不得不进行血拼所造就的一身凶狠劲儿,其它的基本上是不值一提。
但对于经常在刀口子上摸爬滚打靠弑血为生的土匪们来说,亡命之徒就是他们最好的诠释,杀惯了人的众土匪们不但不重视别人的生命,更不重视自已的生命,在战斗中丝毫不在乎自已身上那血流如柱的伤口,依然亡命砍杀着,这让那些要想让家人更好生活下去而当兵的战士们一时间只有招架之功,毫无还手之力,但中国人隐藏在骨子里的血性一旦被激发了出来,将是任何敌人的噩梦。
没有电影中拍摄的和小说中描写的革命军人那样一扫一大片的场景,也没有像电影中那样主人公抱起捷克机枪不停的喷吐火舌,丝毫不忌纬弹匣内二十发子弹的容积量和一挺机枪的自身重量再加子弹的重量,只顾向着敌人猛扫,敌人的子弹头不时的在自已的身边四处乱跳可就是伤不着主人公,倒是主人公丝毫不浪费子弹让自已百发百中一枪一个敌人瞬间让敌人死光光的光辉形象(要是这样,抗战中国也就不会打上八年,中国人也不会死那么多,反倒是日军应该几个旅团甚至是师团的全军覆没,中国也早就打到日本本土了)。只有残酷的军事训练和每天那整齐而又响彻天空的番号声,虽然这番号声并不能带来什么,但战士们确实需要的是那份气势,敢与天斗的气势。
白天解放军战士讲解战术动作,战场上使用的团队手语,每个动作众教官们几乎每天都要重复上百遍,无论是解放军战士们,还是顾家庄民兵们,或者是村盟的新兵们身上的衣服常常会被挂得到处是口子,一会这里才补上,没过一会那里又有了口子撕个口子,后来战士们也就根本不在去缝补了,不是不想缝补而是没有时间,高频率低强度的训练让战士们没有什么闲暇时间,有了闲暇时间还不如去训练来得实在,,所以新兵们经常来不及去缝补衣服。一套干净整洁的衣裤,到了后来就成了根根布条条,看得村民们心痛不已,上好的一件衣服就这样报废了,虽然老姓们一个埋怨,新兵们却根本不肯停下来: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只有自已变强了才能保护自已,才能更好的保护战友,消灭敌人!!到了那时,一件衣服算个啥?
三十公里长跑,十公里急行军,一百米冲刺,近身格斗,每个新兵战士都按照训练要求进行着训练,但这种未来人都未必撑得过来的体育煅炼硬是被新兵们坚强的毅力支撑了下来,让我们不得不佩服中国人什么事情都要较真的韧劲儿。
如何同身边的战友协同战斗,如何以最佳状态作战,如何组织进攻,如何撤退,每个动作都大有学问,让新兵们疲惫不堪的同时又兴奋不已,一天的劳累换成了体质的改善,在训练结束后的他们往往还要帮家里作一些农活,在作农活时惊讶的发现自已的脱胎换骨,能比以前做更多的农活了。这个发现更令新兵欣喜若狂,开始更加自觉的努力进行训练,都说命令不如自觉,新兵们见到了训练的好处,开始更加疯狂的训练,甚至到了让我们目瞪口呆的地步。
每天的军事训练一结束,村民们或高或低的院墙,成了新兵们的最爱,不少战士把高的院墙当成四百米障碍跑中的高板墙进行攀爬训练,把低的也当成了矮墙进行跨栏训练,飞檐走壁,这种小说中才有的训练在时常活生生的展现在村民的面前,让众村民们瞠目结舌,“刚才看到的那个战士一眨眼咋不见了?这里可是死胡同啊?啷个眨个眼他人就没见了呢??”由于合适作高板墙的院落少,时常有战士爬上墙壁后愕然的发现背面的墙壁上也有一名新兵在傻乎乎看着自已,于是反应过来的两人就在墙上展开了“搏杀”,誓把另一个打下高板墙,这种战士们自发的武打也被我们默许了,天知道自已以后会不会遇上呢?多一样技能总比少一样技能要强,这种上墙比武受到了战士们的热捧,很快成了不在训练课目中的训练课目。
清晨起床后到长跑前的时间都有人不知疲倦的或投掷专门用来训练投掷的木制手榴弹,或进行教官们头天教授的体能训练,或者拿着把十多斤重的木枪相互对练着教官们传授的拼杀技能。为了保卫自已和亲人的生命,每个人都训练得非常刻苦,没有人去偷懒,没有人玩花招打报告当病号,只有刻苦的训练,甚至生了病受了伤的战士轻的溜出为伤病号安排的房间回到训练场,重的能下床活动的战士也拄着拐杖一步一步的向前进,进行康复训练,不能下床的也在床上做着一些小消耗的体能锻炼,令其它伤病员也开始争相效仿,吓得照顾伤病员的村民们一时间不知所措,好在后来解放军战士们得知了这一情况,火速赶来制止了这种不要命了的训练苗头,好说孬说才让战士们好好养伤,不然,战士们这种疯狂恐怕会让他们自已一辈子也只能在床上度过。

“嗯!不错!肌肉很结实,说明你非常的用功!!”捏了捏一名新兵的上臂,明显感到皮肤下那坚硬的肌肉,吴汉龙拍了拍手赞许道。“是!我们每天要做三百多个俯卧撑,分成十组完成!一百多个仰卧起坐,分成十多组完成!”“咝!”大伙听了,抽了一口冷气,这个对于大伙不算什么,许多人都可以完成,但由于这个时代的中国百姓体质问题,能做到这点也很不错了,看着士兵们结实的身板,灵活的动作,每个解放军战士都非常高兴,
手榴弹投掷时,大伙心惊肉跳的看着这帮楞头青面红耳赤的拿着教学手榴弹玩杂技,哆哆嗦嗦的拧开手榴弹底盖,生怕手榴弹突然爆炸。把导火索尾端的指环套在小拇指上,用握紧了木柄的手甩了出去后,感觉到套在小拇指上的拉环拉掉了导火绳,闻到一股硝烟味的他立刻就跳到了一边的坑里抱起了头,听到了手榴弹的爆炸声响后,才敢探出头来,虽说教学手榴弹只是炸药装量相当少,但在原来的世界里每年小孩放烟花爆竹时都会出点事故,国家都明令禁止私人销售是有原因的,看着因为燃放烟花爆竹被炸掉手指痛哭流涕的孩子们,没有人会反对严格控制烟花爆竹的生产和销售(那么多烟花一起被点燃可不是好玩的了,而是灾难了)。更何况教学手榴弹里装的可是比烟花爆竹强大得多的军事火药呢,装药虽少,但教学手榴弹再怎么说也是真正的手榴弹,也会伤人的,把它给扔出去,扔得越远越好。
看着新兵们甩出的手榴弹,在空中晃晃悠悠的四处乱飞,落地点忽远忽近地,看得大伙直为他们捏了一把汗,好几个新兵由于过度紧张,捏着手榴弹来不及扔出去就晕了过去,好在投掷手榴弹的新兵蛋子旁边有个教官看着他,一但新兵战士失手他就会马上捡起手榴弹扔出去,才没酿成大祸。也有几个人紧张得忘记了往手指上安套环,拿在手里直接是甩了出去,眼睁睁的看手榴弹在地上砸了个坑,滚到了一边像在嘲笑没拉套环的自已。最惊险的是有一个新兵哥哥扔之前紧张的忘记了方向,居然把拉了弦的手榴弹更是直接甩向了大伙,本来远远的站在一边一直有说有笑看热闹的众人顿时吓得是魂飞魄散:手榴弹来了!!!在一片鸡飞狗跳的惊叫声中四散而逃,好在教学用手榴弹可以算是假冒伪劣产品,装药很少,也没有安装破片,为了安全兵工厂在造这种教学手榴弹时就专门考虑了这些方面的问题,那颗手榴弹在原来人头攒动现在空无一人的位置爆炸开来,只是发出了一个比爆竹大不了多少的屁大声响,令在场所有人同时做了个擦汗的动作:刚才可没有几个人逃出了手榴弹的杀伤范围,这要是是一颗真正的有杀伤力的手榴弹的话,可能没有几个人能安然无恙的站在一边回顾刚才的惊险。如果是在空中爆炸的话,恐怕包括那名罪魁祸首在内的人全得在医院里去挂号了。
这种楞头青人数还不少,好在到了后来心态摆正了,汲取了刚才的教训,围观的人也站得更远了,加上教官更加细致的教导,直到日落西山,虽然将手榴弹拿到手中没有向小拇指上套拉环就扔了出去的人还是大有人在,但好在再也没有像刚才那样将手榴弹扔到人群中的大事出现。
(汗!!上等兵时代的我就听说过这件事,那一年的新兵团体验手榴弹时,那个紧张的新兵扔出了手榴弹,虽然扔了出去,但方向力道都错了,手榴弹居然被扔进了被用来躲避的避弹坑,后面就不用说了,刚刚习惯性的跳进去的两人(那倒霉新兵,他的新训连长)马上向外跳,好在新兵连长冷静正确的令那新兵爬在地上,后来就不用说了,手榴弹就在两人脚下爆炸了!!那新兵蛋子当场就被吓哭了,分军区电视台采访他时,那小子还在哭,被吓坏了,那可是真的手榴弹啊!当时看了电视台采访后我只觉得后脑直冒汗,那小子命大,新训连长的正确处理才让他活了下来。我新兵时代第一次扔手榴弹时也因为紧张只扔了不到二十米,还被新兵排长给踹了一脚:“小子!还不到二十米!不及格!”让我郁闷至及!没想到到了后来在新兵战友中被以讹传讹到只剩不到五米,差点让我吐血!冤枉啊!)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