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阳明先生和儒家思想辩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天早上,攻克黔西的第四军开始整队离开黔西县站在山岗上的魏武清正发呆的看着徐徐升起的太阳,在入伍前家乡天空由于长年被白云掩盖,一年到头能看到日出的时候也不会多少天,所以当第一次看到蓝天时大家心情都非常好,观看蓝天白云也就成了未来人们的一种享受,不过在魏武清享受时,有人这时确非常的郁闷,看着简陋的地图的刘峰这时两眼充满了迷茫,“军长!这时应该去哪啊?你说的煤矿大县黔西已经被攻下了,贵州省西部已经没有什么有价值的目标了!现在我们应该打哪啊?咦?啊!啊!军长,等等我别走啊!我们下一步去哪啊?”看着地图喃喃自语的刘峰,抬起头才发现魏武清已经走下了山头,向着大部队所在的地方走去。落下了一大截的刘峰这才慌忙追上魏武清。“打哪?有什么办法能够快速结束战争??我们现在的后勤补给能力严重不足,刘峰你说说看。”“什么办法能够快速结束战争?军长,我也不知道啊?在这方面你又不是不知道我这个人,脑子呆得很!”“你脑袋呆?你脑子呆的话我早就成烈士了,反应机警也是大脑灵活的表现之一,以后要多读读其它书,像国外的书籍,像莎士比亚的书籍啊,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推理书籍啊,还有其它的书籍等等,以后我会给你找这些书的,活跃活跃你的思维!不要成天死抱着四书五经不放!这样才能多长见识!不要做什么要是傻呼呼的!”“莎士比亚?柯南道尔?他们不是中国人吧?读他们的书有用么?”刘峰怀疑的问道。有用么?怎么没用?这些书可是在后世都经久不衰,完全经受住了考验的,只可惜这个时代还没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么炼成的》一书,保尔柯察金在中国也是一个偶像级人物,等这本书出来了,一定要找人翻译出来。来充实川军的书库,知识和教育是国家的强国之本,好在这个时代绵阳已经有了师专,师资力量还比较充足,只要对川师专教育进行系统性的改进,全川的教育水平就会大大提高,魏武清可不想打日本人时士兵们一个个都是文盲,什么也不懂,那可就麻烦了。
“修文镇?”看了看地界碑,又看了看地图,刘峰惊喜的说,“修文镇?这里是修文镇!!军长我们到修文镇了!”听了刘峰那有点激动的语气,魏武清有点迷糊了:“不就是一个小镇嘛,有什么好惊喜的?像这样的小镇在贵州省还有不少呢!有什么好惊喜的?”“咦?首长,你还不知道啊?修文镇的东面是札佐,它的南面六十里处,可就是贵阳城了啊?”“什么?”听了刘峰的话,魏武清反应了过来,我们来到了离贵阳六十里的地方了?!“不单单如此,修文县还有个历史名人,阳明先生,首长听说过吗?”“阳明先生?他是谁?很有名吗?”听了刘峰的问话,魏武清是一头的雾水。“我怎么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人??”“首长,不会吧?您连阳明先生都没听说过?”“听过才有鬼了!快说说这个阳明先生!”“阳明先生,姓王字伯安,明代浙江余姚人,因为被贬至贵州时曾在这里的一所山洞内学习过,好像山洞就叫阳明洞,所以老百姓也就叫他阳明先生,他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被记录在《大学问》一书中,是一名‘心学’流派的主要大师!”“等到!啥叫‘心学’啊!”“不会吧,军长!您难到连孔孟之道都不清楚?”“呃?孔子孟子?那不就是儒家思想么?这怎么会不知道?可是心学是啥?它和儒家有关联么??”“关联大着呢!心学,是儒家思想的一个分支!知道了不?”“分支?孔孟之道底下还有分支?这是我不知道的!”“哦!我还以为军长连两三千年的儒学都不清楚呢!”刘峰的一席话顿时堵住了魏武清的嘴:“呃?的确是不太清楚,我只知道一个孔孟之道和焚书坑儒,关于儒家思想的其它的好像是成了统治者用来愚弄百姓的工具了!还有没有了?还有阳明先生到底怎么回事?给我说说!”
在给了魏武清一个大大的鄙视后,刘峰开始说起了这个阳明先生,像他们这些自幼饱读诗书的人,对文人的崇拜那是拜上了天的!所以对我们来说毫不起眼的文人在他们眼里的地位绝对不会低到什么程度,对他们这些文人而言,可能的话甚至比一些民族英雄的吸引力还强,在他们眼里就像军人崇拜岳武穆,抗日志士崇拜戚继光一样。“哲学家、政治家、思想家?还有一个军事家的头衔?!看不出来这修文镇还藏龙卧虎啊,有这么一个大人物!大儒啊!”刘峰滔滔不绝的给魏武清讲述着这个名人时,却没想魏武清开了小差,也没听进去几句,只知道对方是个历史名人。毕竟,对于魏武清而言,儒家思想对自已没有任何吸引力,可能的话,魏武清还是宁愿花时间多购买一些机器设备来武装四川,也不愿意去消磨光阴去访问那些对备战抗日战争没多少用的人,加上那个地方只是他几百年前的故居而已。他所留下的,只是人们对他的尊敬而以。

“一个用来愚昧民众的落后文化,只会成为毒害人民的毒瘤!两千年的文化沉淀得到的精髓,只能成为中华民族崛起的绊脚石,清王朝就是利用孔孟之道扼杀了渐渐崛醒民族意识,让中华民族陷入了沉睡之中,结果在帝国主义的疯狂入侵下毫无还击之力,甚至还招架之功都显得苍白无力,大东沟一役中国最强的北洋海军全军覆灭,除了中国缺乏足够的战争经验与战前统治阶级一味苟安只想剥削无产阶级好花天酒地不无关系,有传说清朝统治者还挪用了北洋海军的购舰专款修建颐和园,令北洋海军无舰可用、没有军舰可更新。在这里面,愚昧民众可是起了大作用的!”当着身边的‘大儒’,魏武清批起了孔夫子的不是。
“首长,您此言差矣!孔夫子老先生的论语等都是有道理的,只是被人曲解了而以!”刘峰以大儒的身份开始同魏武清这个新新人类针对儒家思想进行起了辩论,“曲解?我曲解了儒家思想?那我问你:‘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是不是孔夫子说的?”“是!”刘大儒非常干脆的承认了,“这不就了结了!”魏武清两手一摊:“先秦李牧,南宋岳武穆,明末袁崇涣,不都是死在这句话下?李牧被毒酒赐死,岳飞十年心血被十二道金牌毁于一旦!袁崇涣更是冤,传说他连尸体都没能保下来-中了满清的反间计,被不明真像的大明百姓给吃了!!连墓都不知道在哪里!!他们不忠?他们忠于国家忠于民族才会被流传了下来!就是因为一个忠于君主才害了他!!”说到这里,魏武清激动了!突然,魏武清想起了一首歌:岳飞的满江红在去年五卅惨案后已被谱成曲子,好像是个叫杨荫浏的人谱写的!以前玩《剑侠情缘》时,独孤剑第一次打不过秦桧领悟新武功满江红时电脑里就会传出这首歌,让自已心潮澎湃!有机会可以去拜访一下这个谱曲的人。哦!对了,还有精忠报国!这两首歌都可以当川军的军歌,还有一首诗,好像叫《将军令男行》,在网上看书时这篇诗词给自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去找找大伙看看,有没有人知道这首诗的全文的。
“首长!首长!你怎么了?”“安?哦!我没事,刘峰,给我纸!我要记东西!”“好的!给,纸和墨水!”魏武清找了节小树枝礁了点墨水写下了几首军歌的名字,没法,没有钢笔,也没铅笔,用不来毛笔,只能用树枝来写了。“首长!‘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这句话还有下文的!”“下文?下文不就还是那些愚昧的忠诚嘛!那有什么?”用树枝礁了墨水写字的魏武清满面的不屑一顾:“如果还有下文,历史上就不会出现那么多死忠而又不知变通的臣子了!”“为人臣不忠,当死;言而不当,亦当死!”刘峰突然冒出了一句古文。“什么?”魏武清蒙了!完全没有听明白刘峰说的什么。“你刚才说了什么,你再说一次!我没听清!!”
“‘为人臣不忠,当死;言而不当,亦当死!’首长!这才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由来!它才是全文!这是一个老套,而又古板的政治理念,造就了不平等的社会。君王不管多么荒唐,作为臣民只有忠心的份,绝对不能够进行任何形式的评估,更别说是批判了。其中有一句‘故明主观人,不使人观己’这一句话不但抹杀了任何可能存在的批判精神,还把全国的臣民变为了君王的奴才,只是作为一个受气包而已。”刘峰一字一句的说。“……?”魏武清傻了,“这是什么话?怎么从没听说过?”魏武清问道。“全文啊,‘君要臣死臣必死的全文,为人臣心不忠,出言不逊才当死,而不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意思!”刘峰满口的之乎者也让魏武清头大。“晕了!孔夫子啊,古人啊!之呼者也的文言文太难理解了啊!”魏武清有点抓狂了,刘峰嘴巴里的书生气太重,把魏武清熏得快晕过去了。完全现代化了的新中国只将文言文中的部分文章改编进了课本中让中国的这种古老文化得以保留了下来,大部分文言文只是进了博物馆被历史学者拿去研究了,并没有像唐诗那样大量被编进教科书让学生汲取里面的知识,时代的不同使得新一代中国人往往对难以理解的文言文束之高阁,看都不看怎么能够了解熟悉?对文言文根本不能理解消化,渐渐的对文言文越来越陌生,到最后也就懂不起了,魏武清被几个之呼者也搅得晕头转向连刘峰的话都没听清,只是在那傻傻的发呆,今天同刘峰辩论孔子的文言文,说的和听到的文言文恐怕比在学校里学到的还多,正如刘峰所说,中国人对字面理解往往都是拿起半截就跑,如鑫字读音为新,但不得不承认,不少人都有还把它读成金,淼字读秒,而不读水,这种歪曲理解同统治者的刻意误导一样,让儒家精髓渐渐的被埋入土中,以致于生于中国的儒学在母国渐渐没落,却在韩国兴盛,这可能就是中国人的悲哀吧。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