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中苏中东路战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什么?东北打起来了?”李婧芸傻了,天啊!难道日本人的行动提前了吗?难道历史改变了?“怎么了?婧芸,你发什么呆啊!”魏武清这时拧着大包小包的东西跟了上来,却发现李婧芸在和两个中年人说了几句话后就傻傻的站在那里了,动都不动一下,被吓坏了的魏武清急忙扔下包来到李婧芸面前,摇了摇呆滞了的李婧芸,“两位,出了什么事了?她的反应怎么会这么大?”看到被自已摇了半天的李婧芸还没回过神来,魏武清于是将疑问转移到了两个和李婧芸说过话的中年人身上,他希望能从中年人身上得到答案
“这位姑娘大概是受了这个刺激的过吧!”中年人将手中的报纸抽出了一张,交给了魏武清,并指了指。就在这时,李婧芸也渐渐清醒了过来,开始喃喃自语的说道:“这怎么可能?还差两年多啊,中原大战还没开打啊!”而魏武清也找到了中年人指着的报纸内容,只见报纸的第一版上,用粗黑体的繁体字刊登着当日头条新闻,但是看过之后的魏武清被骇得差点魂飞天外:“苏联突然向中国东北四省发动袭击,侵入中国黑龙江省绥滨县(今属黑龙江鹤岗市)、吉林省密山县(今属黑龙江省鸡西市)。战争爆发了!”
“苏联人打过来了?”魏武清大脑里一片空白,而本来清醒了的李婧芸在听了魏武清念出中苏战争的消息时,又晕了,不是说九一八么?怎么会是苏联人打起过来了而不是日本人打过来了?两个正在进行讨论的中年人在看到这对情侣的面色大变之后,那个男孩更是出了一身汗,被吓坏了的他们马上安慰起两上小伙子了,看样子,这两个青年人还是接受不了苏联人斥诸武力的任为。而反应过来的两人,拿起东西就向天府学院落跑去。
中东路战争的爆发如同晴天霹雳,霹得穿越者们手足无措,天啊!这可是在历史资料里没有的事件啊!顿时天府学院内好一阵鸡飞狗跳:“历史是不是改变了?”“抗日战争会不会变成抗苏战争?”“苏联会不会全面入侵中国?”巨大的不安一直萦绕着川军上下。
中东路战争开始后,每天,已经脱离文盲半文盲的川军战士都会自发的荷枪实弹进行站岗巡逻,而且在解放军战士们的表率作用下开始了强化训练,取消了周末一天的休息,改为半天,而川军的后备兵源组织:退伍还乡的军人和民兵部队一起也开始进行频繁的军事训练,川军高级将领中没有一个人对中苏长达数千公里的边境线掉以轻心,更没有人对此持乐观态度,一直进行着训练,直到中东路战争结束后,也没有放松过。从这一刻起,川军的抗日战备训练,正式拉开了。
这场战争,可以说,是蒋介石自食苦果,1928年6月北伐军到达北京,南京国民政府于是成为全国中央政府。新政府对外政策称“革命外交”,表示对外政策要全面革新。在其后出版的宣言里指出:列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为国家独立所不容,今当“遵正当之手续,实行重订新约,以副完全平等及相互尊重主权之宗旨”。此前广州政府主张废除不平等条约,而北洋政府主张修改不平等条约。南京政府表示继承孙中山的遗志,但实际上做不到“废约”,而采用一个有弹性的术语——“革命外交”。即“遵正当之手续”,就是通过和平谈判,修改旧约。不管是修约,还是废约,都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正当要求,也符合历史潮流。问题在于蒋介石将帝国主义分成两类:炮舰帝国主义和“赤色帝国主义”,前者指英、日等传统帝国主义,以武力推行殖民压迫;后者指苏联,通过革命输出进行扩张。在实践上,南京政府对英美日等一般都称“友邦”,通过谈判与他们“修约”,用软的一手,因为还要取得他们的援助;对苏联,因为其支持中国革命,则采取“革命”的手段,用硬的一手。这就是蒋介石“革命外交”的真谛。
自从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整个西方世界一片欢欣鼓舞。中国和苏联这两个世界领土和人口最多的国家一但联合起来,苏联向东欧渗透,中国向南洋进军,对于西方世界来说可以说是一场噩梦,而英国最为担心。因为英联邦在亚洲最大的领地:宝地印度可就在中苏两国的鼻子底下。这次蒋汪的反革命行为,不但保证了印度的安全。更是从后面捅了俄罗斯一刀,中苏漫长的的边境线将让苏联不得不派出力量进行监视:自已可还占领着人家几百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呢。
当年十一月东北“易帜”,张学良放弃东三省自治,打青天白日旗,归服国民政府,全国统一。张学良的义举,受到了全国上下一致赞扬,几乎被举为民族英雄。他年少气盛,在对外方面也想大显身手,决定强行收回由苏联人控制的中东路铁路。蒋介石对张学良大力支持,东北于是成为推行革命外交的试验场。
中东路是沙皇俄国与清政府订约“合办”的,中国出土地和500万两库平银,绝大部分资本都是俄国政府出的。该路西起满洲里,中经哈尔滨,东至绥芬河,北起哈尔滨,中经长春、沈阳,南到旅顺口。日俄战争后,长春以南到旅顺口(含旅顺口军港)的一段被日本占去,称南满铁路。这里所说的中东路是不包括南满铁路在内的苏联控制的部分。1919年苏俄发表第一次对华宣言,承诺将这部分铁路无偿地归还中国,北京政府错过了时机。苏俄又不愿意彻底抛弃沙俄在华既得利益,随着国际局势的好转,收回了承诺。1924年签订的《中苏协定》和《奉俄协定》规定,中国有权赎回该路,在中国赎回之前,实行中苏共同管理。理事长和监事长归中方,副理事长和副监事长归苏方,铁路局长归苏方,副局长归中方;实行局长负责制,各处重要处长也由苏方把持;中方实际上没有管理铁路的实权。这就是说,该路所有权属于苏联,中国只是参加管理而已。张学良易帜后,即着手收回苏联控制的以上路段,而对日本控制的南满铁路,由于有日本有着强大的军力在朝鲜虎视眈眈,张学良连一根毫毛都没敢碰。

五月二十七日,东省特别区(当时管辖哈尔滨以及中东路沿线地区)得到白俄密报,共产国际在苏联驻哈尔滨总领馆地下室举行秘密会议,宣传,所有铁路沿线党员管理干部均已出席。特别区以违反《奉俄协定》不得宣传的规定,下令对苏联总领馆进行搜查,哈尔滨警察局在当地所有报纸上发表声明说:第三国际在总领馆开会,会议讨论了俄国最近在华北的行动,以期与冯玉祥在华北制造大动乱。苏联政府对这次事件提出强烈抗议,要求立即释放被捕人员,归还公文和盗窃的钱、物,表示对这次违反国际法行为不能长期忍耐下去,但并未采取同样的报复行动(1927年,北京政府搜查苏联大使馆,苏联曾撤使,但允许中国驻苏联临时代办处继续工作)。
苏联对搜查领事馆事件只提出严重抗议,没有做其他激烈反应,给张学良造成了错觉,认为自己越硬,对方越软。张学良认为彻底解决苏控中东路铁路的时机已到,于是在蒋介石的一但苏联入侵中央会派十万军队,三十万银元支持的口头许诺下,张学良便下令武力夺取中东路。
当天下午,东省特别区和从满洲里到绥芬河的各个路段的军警一齐出动,接管铁路,解除苏联在铁路上的所有权力。并将包括苏方铁路局长在内的大约六十人被驱逐出中国国境。原苏联人留下的职位空缺,或由中国人,或由白俄分子充任。这样,东北当局就将包括属于苏联部分的中东路管理权全部夺取过来。
就在这时,自以为很聪明的张学良拒绝了蒋介石派出军队前来的要求,他认为蒋介石是想乘机进军东北,牢牢地掌控东北这块地盘,同时乐观的估计苏联可能会像上次一样发个声明而已,只要求蒋介石给他提供军费和武器。万一仗打起来了,只要求蒋介石提供两百万元军费,其余兵员款项由张学良自筹。
这时的蒋介石也认为苏联不会对中国动武,对苏联产生了误判,认为当时苏联国内情况不佳和在国际上陷于孤立,苏联以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者自命,因而忌讳对被压迫民族直接使用武力,特别是在他本人高举民族主义、收复国家主权的旗帜,动员举国一致向苏联“收复主权”的时候。因此,他提出的“革命外交”表现为“一手软”、“一手硬”的双重模式。在对苏联打交道方面,蒋介石本人自认为还有其丰富的切身经验。三二零事件,他向苏联顾问团发动进攻,使之妥协,结果他取得全胜,夺取了军权;通过整理党务案,夺取了党权;北伐战争,他冲破苏联阻碍,向东南发展,奠定了他取得全国政权的基础;他成功地发动四一二政变,吞并武汉政府,赶走苏联顾问和驻华各地领事,凡此种种,无不以他的胜利告终。这一切使蒋介石得出错误结论:以为大不了是苏联与;而中苏断交恰好切断联共(布)、共产国际与的联系,失去了共产国际的只能是两眼瞎抓,说不定如同没头苍蝇一般听命于苏共的命令向国统区发动大规模进攻,自已只要布置得当,就能重挫井冈山的红匪,从而一举攻下井冈山,捉住那个让自已咬牙切齿恨不得生吞活剥的家伙,更有利于巩固他刚刚取得的全国政权。
老蒋万万没有想到,自已对张学良的怂恿,不但破坏了《中苏协定》和《奉俄协定》,为苏联发动罚战争提供了最有利的借口发动了中东路战争,让东北军损兵折将,之后的进军东北的行动更让张学良对蒋介石多长了一个心眼,为双十二事变逮捕蒋介石埋下了伏笔。一九三零年,在美国的调停下,张学良被迫在伯力(哈巴罗夫斯克)签订了《中苏伯力会议议定书》,议定书恢复了苏联在1929年7月10日以前在中东铁路的一切权益,会后苏军撤出中国东北,但继续占领中国领土黑瞎子岛等地,时直八十年后在中国政府发理据争之下俄罗斯也才归还半个。中东路战争彻底封死了中苏之间若即若离的关系,直到欧战爆发后为防止占领中国东北的日本过于强大从背后威胁,出于为自已安全的考虑支援中国抗战,两国关系才得到缓和,但是苏联确趁机大肆勒索。中东路战争,张学良除了损兵折将外,什么也没得到。所得到的是惨痛的教训和残酷的现实:作为军阀混战中最强悍的东北军,从此元气大伤,一蹶不振。这次战争更是导致了一个更加惨重的后果:为日寇洞察东北军的实力提供了宝贵资料,如果说田中奏折是日本二十世纪侵略中国的风向标的话,中东路战争的结局无疑给石原莞尔、东条英机、板垣征四郎、土肥原贤二、本庄繁等人吃了一剂定心丸,心里有底的他们在一年多以后策划了震惊世界的九一八事变,近乎日本本土三倍的百万平方公里的富饶山河被日本独占,三千万东北人民惨遭日本蹂躏。可以说,中东路战争,是中华民国时期抗日战争的前奏。
嘟嘟小游戏 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戏,等你来发现!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