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永新(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而这时的王必同等人,正在大街上四处乱逛,一边看看城市的布局,免得战斗爆发后还不知道这个城市的布局,一边在各个小摊点上挑选商品,一边慢不经心的对着商贩进进询问看看能不能问出什么有用的消息来
“老板,你的面条怎么卖?”走了半天得到的都是一些没有什么用的消息,王必同等人不免有些沮丧,看到前面有一个面条摊不少的老百姓正在吃面,这时在是早餐时间,腹内空空的王必同看了看杨立三、范天赐、周镇涛、于宝福和王江成六个人,说:“大家可能都饿了,我们到了这里后可是一直都没有时间吃早餐的,所以,我想请个客,和大家一起吃上一顿面条!”说完就向着面条摊走去。
“他老是这样独断专行?”所有人中,就只有杨立三和王必同接触的最晚,所以他并不了解王必同,看了看已经在面摊上坐下的王必同,杨立三轻声的问了问旁边最了解王必同的范天赐,这是起义军军官告诉他的,在起义军中,最了解王必同的非朱堂升和范天赐二人莫属,所以他才问起了王必同的事,朱堂升还在城外呢,在这里的就只有范天赐了。
“这有什么不好的?肚子饿了就要吃饭,不是么?我觉得还挺正常的!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范天赐笑了笑,也走进了面摊。
“掌柜的!来七碗面!”看到两人都走进了面摊,其它人也就走了进来,王必同又向着老板吆喝了一句,忙碌的面摊老板抬起头看到一大帮人来到自已的面摊吃面,一时间高兴极了,答应了一声就开始准备煮面条了。进来的众人一看其他的顾客比较多,没有一张空着的桌子,后进来的众人只好分头坐下,取了双筷子,慢慢的等待老板煮的面条。
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老百姓不是瞎子和聋子,他们都长的有眼睛和耳朵,自然,老百姓的嘴巴不只是用来吃饭的,也是用来说话的,老百姓的言论自由是历朝政府不得不给的权力,但是只要说话就会泄露出一定的信息,一些细心的人能够通过这些话,经过整理,来得到致关重要的情报,
正当大家吃得正香时,两个刚刚进入面摊的青年人买了两碗面后就坐到了王必同和范天赐背后,他们说的话,本来王必同等人并不在意,只是想听听从他们交谈的内容,看看能不能得到对自已有用的东西。但是,让漫不经心的王必同没有想到的是,随口聊天的他们谈话的内容很快就将王必同吸引住了,因为他们这时说的是刚刚出城的永新守军。
“你说他们出城又是去干什么?”“说不好,指不定又是那些赤卫队闹得太凶了,杨如轩又派军队去围剿了,哎呀!倒了这一家又来那一家,北洋政府刚倒台,这国民政府就开始对百姓这么往死里整了,这年头大王旗天天换,倒霉的还是我们这些老百姓!”“是啊!这年头,本来以为北洋政府一倒,我们的日子就要好过一点了,可没想到还是那个样子,各种苛捐杂税比以前还多,连我们城里的税收都涨了,何况是底下靠天吃饭的乡下人呢?漕田那边的农民怎么不闹?还不是他们逼的!哎!这种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两个老百姓的话虽然轻,但还是传入了王必同的耳朵。王必同一听,于是将精力全部集中到了那两个老百姓身上,饭,自然就吃得慢了。
“老王,咦?你咋吃得这么慢,我们都吃完了!”范天赐站在王必同身后看到他的面条还有大半碗,惊奇的问道。“为什么吃得这么慢?因为咱们可能有事情要做了!我在考虑怎么办好这趟差事!现在大家先回家去!”王必同笑了笑,摸出了一把铜板,放在了桌子上,带着大家向着之前藏身的地方走去。
“敌人出城的原因是在城外发现了我们党领导的赤卫队?”杨立三激动的问道,“这是真的么?”周镇涛激动的说,“这里有领导的赤卫队,就很能说明问题!”“它能说明什么?它说明反动派在这里不并怎么得人心!”我们只要和城外的赤卫队配合好,就有可能消灭这些混蛋!”王必同给自已的汉阳造步枪上了膛,愤愤的说道。
“同志们!准备好了没?”王必同吆喝了一声,看了看身后的员们,见他们一脸的兴奋,王必同点了点头:“好了的话就走,找那帮混蛋的场子去!当然,在能保证自已生命的前提下,尽可能的节约弹药!”王必同提醒着大家,他可不想被革命前辈扣上一顶浪费革命财产的高帽子戴起!这种帽子可平、不是他们能带得起的!
对于杨如轩来说,今天是一个天塌的日子,他没有想到,自已所谓的共匪散兵游勇是井冈山起义军的中坚,能征善战的红四军,且其面对的不是底下报告的三个营,而是四个营,这还不算已经到了永新城的侦察团,这一切的一切,都注定了他的失败。
这时的杨如轩所部七十九团在团长郑有龙的带领下向着漕田赶来,他们也只是知道西乡一团防队长向上面报告说有来自莲花县方向的红军数百人正在向澧田挺进,杨如轩并不知道红军已到澧田,于是决定派出七十九团按计划前往澧田方向警戒湖南方面的红军部队。
所有人都不知道的是,早在七十九团出发之前,七十九团团长刘安华准备向西出动的消息,就已经被暂驻澧田的红军部队得知了,朱德于是有了充分的时间作伏击准备,经过考虑,朱德决定在澧田到县城之间选择有利地形歼敌。
十九日清晨,天还未亮,红军主力二十八团及三十一团一营在朱德、王尔琢率领下经九西、石螺冲向永新进发。当部队来到草市坳时,先头部队得到了赤卫队的报告,说敌七十九团已从县城出发正朝我红军主力方向扑来。此时朱德正好在澧田到县城之间的草市坳一带,四处查看有利地型的朱德发现了草市坳,三面环山,山势起伏,其中一座最大的山叫黑栋山;另外一面靠着一条小河,但河水湍急;中间是一块较大的田垄,一条小道绕着山脚转。山虽不高但杂草丛生,林木繁茂,非常适合军队在此设下埋伏,地形和环境对伏击敌人十分有利,就决定在此迎击敌人。他将二十八团一营隐蔽在黑栋山一带,为主要伏击点;二营埋伏在靠近草市坳的一座小山岭背后,击敌右翼;三营埋伏在荷花塘、田背、洋湖村一带,截断敌人退路;三十一团一营用做预备队。整个部署对来犯之敌形成一个三角形包围圈,同时与永新西乡的赤卫队取得联系,配合红军作战。

上午约十一时,敌七十九团在外号刘胡子的刘安华团长的带领下,有说有笑毫无戒备地闯入红军的伏击圈。众红军战士一个个紧张不已的躲在树木杂草中,各种虫蚁在身上攀爬给自已带来的是奇庠无比感觉,这些小生命用这种方式抗议人类突然钻进自已的家园,这些瘙痒的感觉战士们还得忍着,生怕自已的一个小小的动作触动了周围的植物乱晃让敌人发现这是一个埋伏,那么,之前所有的一切努力都得功亏一篑。
一百七十米!一百五十米!看到这些士兵大摇大摆的走进伏击圈的反动派士兵,朱德冷笑了:“这些敌人还真胆大,也不派斥候四处搜索一下,甚至连个尖兵都不设,就这么堂而皇之的进入伏击圈,这倒底是有恃无恐?还是这个指挥官没长脑子?熟悉国民党军的朱德手上的怀表,十一时二十分!“开始!”
随着朱德一声令下,早已按耐不住的战士们纷纷向着敌人开起火来,红二十八团一营率先从正面向敌人发起突然袭击。刘安华做梦也没想到在这里会碰上红军主力,他以为自已的敌人只是一群手无寸铁的百姓,所以他完全把这次任务当成了春游,士兵们手里的枪膛里只有一个弹夹五发子弹,而轻机枪等重火力还在后面的骡马上没有卸下来,结果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不计其数的弹雨一波又一波的倾泄下来,让试图组织起抵抗的反动派士兵一个个倒在血泊之中,这完全是单方面的屠杀,一时间刘安华的士兵伤亡惨重。
“快!快夺占制高点!晚了就来不及了!快!冲上去!赏大洋五十!美酒一担!”反应过来了的刘安华急了,开始气急败坏的冲着自已的士兵吼叫着,指着草市坳的致高点命令着。被打蒙了的敌人如梦初醒,两个排的敌人开始如蝗虫过境一样黑压压的嚎叫着向着致高点冲去,他们也知道,如果冲不上去,自已的下场可能就是全军覆灭!冲上去才有一线生机,抱着这种心理,加上金钱的诱惑,七十九团的士兵一个个死命的向上冲着,竟然没有一个后退的!
看到敌人企图抢夺草市坳的制高点。朱德也急了,一旦制高点失守就麻烦了!一但敌人占据了制高点,不但起义军众将士将暴露在敌人的火力打击之下,也能让敌人组织火力掩护残敌从容撤退,最重要的是可以迅速的了解战场环境,是战是退都有他们说了算了,主动权!这样敌人就掌握了主动权,这不是他想要的!朱德立刻命令这时预伏在草市坳附近的红军二十八团二营趁机出击,前后夹攻,一定要将敌人堵到草市坳的大桥头村。
二营的战士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赶到大桥头村,这时敌人部队还在同守村的红军官兵激战。两支军队在大桥头村经过一番厮杀,双方都已经精疲力尽了,在员不怕牺牲的精神鼓励下,还是贪生怕死的七十九团官兵精神终于崩溃了,看着越来越近的红军战士,为数不少的士兵开了小差,不是当了逃兵,就是向着冲了上来的红军战士投降了。
此时埋伏在田背上的红二十八团三营及闻讯赶来的永新地方武装也迅速出击,三路人马将溃散之敌团团包围。这时,草市坳附近的群众在地方党组织的指挥下,手拿各种武器前来助战,经过一个小时的战斗,起义军兵力是越打越多,而反动派的兵力是越打越少,看到失败在即,意志崩溃的残敌最后还是缴械投降了。
是役,朱德率红军主力歼灭了敌人的七十九团,缴枪400余枝,并击毙了敌团长刘安华。随后,起义军在朱德的带领下开始向永新县城杀来。
此时,敌师长杨如轩还在永新县城搓麻将,李池星向他报忧:“师座,都这个时候了,刘安华还没回来,是不是派点部队去了解情况?”打得正起劲的杨如轩见李池星坏了他的兴致,但他也知道李池星是为自已好,于是不悦的说:“来的红军不过是一些土匪,有什么枪?人多有个屁用!怕什么!再说城里还有一个团,红军就是生了翅膀也飞不过来。”李池星见自已打扰了杨如轩的兴致,自知遭了嫌弃,于是只得离开。
就在李池星顺手关门的同时,县城里就传来了一阵阵爆炸声,打得正起劲的杨如轩猛的站了起来,躲在城内的王必同动手了,熟悉了永新县城的侦察团战士们开始对着各个要害部门进行突袭,虽然他立刻着手派人对混入城内的王必同进行了进攻,但是躲在城外的朱堂升却没有君子的风度,在永新地委的协助下,起义军成功的同朱德会了师,而躲在城内的起义军这时趁着混乱打垮了守卫城楼的敌人,打开了城门,带着红军一鼓作气杀人城中,仓促之间杨如轩惊恐万状,率师部警卫官兵百余人与红军进行巷战。红军人城后得到城内群众和先期入城的侦察团支援,由于地形熟悉,如虎添翼,将守城的敌人包围了起来。杨如轩见大势已去,加之在战斗中头部负伤,遂换上便衣,在随从的护拥下,仓皇从东门浮桥上逃跑。没有了主心骨,守城敌军军心浮动,开始四处溃散,部分被王必同收编,缴获大批辎重物资。
而正在龙源口地区围剿井冈山的国民党军近4个团闻讯仓皇向吉安撤退。此次战斗,红4军以4个营和一个侦察团的兵力歼灭国民党军1个师部、1个团另1个营,缴获枪300余支,迫击炮7门、山炮2门,银元20余担,打破了江西国民党军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第三次“进剿”。
嘟嘟小游戏 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戏,等你来发现!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