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现在怎么办?”一干革命家面面相觑,都被这个消息惊呆了,部队自八一起义后,在南下过程中,由于反动派的宣传,沿途农民望风而逃,使起义部队严重缺乏物资补给加上天气炎热,饮水又被敌人污染,疾病传播,病死饿死的士兵很多,加上反革命军队的围追堵截,军纪已经难以维持,部队非战斗减员情况严重。甚至出现了逃兵:第十一军第十师蔡廷锴部八月三日离开南昌作为前卫,四日在抵达进贤县时,乘远离主力之机,率部向福建逃跑,从监听到的消息显示,蔡廷锴已经公开投靠蒋介石的嫡系陈铭枢了。没过多久又传来了二十军参谋长陈浴新等相继叛逃的消息。蔡廷锴拉走了未改编的第十师,相当于起义军四分之一的兵力,第三十团团长范荩、几十名营连干部等员全部落入敌手,起义军实力遭到重大损失。“看看,你们都干了些什么?成天闹着要发动起义,这下起义发动了,同国民党复和的可能没有了,自以为拉起了一支队伍了,但是你看看,还是有人不同意你们的起义!还带走了部队!还是早点回到武汉,争取宽大处理!”张国焘又趁这个机会在一边煽起了阴风点燃了鬼火,想要搅个鸡犬不宁了。“张国焘!你倒底是中国员,还是反革命政府派来的特务?”王必同怒不可遏,历史上的张国焘可是处处为已着想,成了中国中最大的叛徒,但是张国庶却处处为党着想,成为国家承认的烈士,这两兄弟咋就相差甚远呢?
“你们是谁?我怎么没见过你们?”由于三人从来不出众,开会时也不怎么说话,张国焘对这三个人没有什么印象,看到三个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人,张国焘很惊讶:“天啊,周恩来!这么机密的事情你们还带外人来?你是不是想要背叛组织啊?”“背叛组织?我想知道,共产国际的指示是怎么说的?”王必同心知张国焘的指示同党中央下达的指令绝对不同,要求查看中央指示,以辩真伪。“你一个小毛孩有权力责问我,我是谁?我是共产国际派来的!要搞清楚!”张国焘将鼻子翘到天上去了。“共产国际派你来的?我看是你假传圣旨,故意歪曲了共产国际的命令!”“你们是谁?你们是反动派派来的特务?来人啊!快来人,把这几个反动派给我抓起来!”本来就心虚的张国焘咆哮了!张国焘知道就假传圣旨这件事除了自已没有人知道,但这时,三个小毛孩,绝对不是中央的,他们怎么知道自已假传圣旨的?这几个人肯定不是领导人,自已根本就没见过,说不定是周恩来带来的,哼,只要将这些人同反动派挂上钩,周恩来他们就会被牵连,自已只要再加把劲,将他们彻底搞垮,总书记一职就离自已不远了!
人心隔肚皮,一干革命家没有人想到张国焘这时心里做成是这种龌龊的想法,三个复兴党员也没有想到,这时的张国焘就已经被权力所迷失了。周恩来说:“你看会议实在太多了,都忘记给你介绍了,这三位是民主党派人士,是他们为保证起义成功而专程赶来的,为了这次的起义,他们也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之前的上海起义之所以成功,这三位同志功不可没,这次起义如果说中止,将会失去他们的支持,这也是不愿意看到的,由于这个政党不同于其它党派联系,这个党派是目前唯一能合作的对象!同样,我们也不能没有他们!”
“民主党派?”张国焘微微一楞,万万没有想到这三个人这么有背景,见有周恩来打包票,张国焘知道自已的夺权计划又失败了,但是也知道了这个政党对中央的影响有多大,看来,只要能够夺得这个党派的领导权,就能悄然影响的决策,中国的领导权不但回到自已手里不说,还能得到这个神密政党的领导权,一举两得,但是,这个神秘的政党,能够派人前来,同样也就说明这几个人是被派入的人员,能不能同那个神秘政党保持联系也不太可能了,只有密切观注这几个人的举动,才能得到有关那个神秘政党的资料。想到这里,张国焘开始考虑如何寻找这个神秘的政党了
汕头是个滨海城市,继续南下的起义军打到海边,原本是想通过海运获得苏联外援,可打到这里才明白,原来一切都是幻想。海面上到处是英日等帝国主义的军舰,由于同蒋介石达成了协议共同,这些帝国主义的军舰完全可以将海面封锁,看看海面上的帝国主义军舰,起义军明白了,想要通过海运获得援助,那苏俄军舰就得同英日等国血拼,从敌人的围追堵截中杀出一条血路。关键是苏俄肯定不会在这个节骨眼上为了而同全世界的帝国主义再打一场战争,这个才从废墟中建立起来的工农政权现在根本不可能为了而得罪全世界,而且苏联根本就没有多少可用的军舰。打下广州夺下广东省,接受来自苏俄的援助,现在,已经不太现实了!
此时,起义军的枪弹损耗严重,士兵非正常减员更为厉害,起义部队的士气低落,危险到了只要那怕一个小小的失败、挫折,就有可能导致起义军全军覆灭!海面上的帝国主义军舰又不断向起义军挑衅。更为严重的是,赣南兵败的钱大钧和黄绍竑部一路跟踪起义军进入粤东,前者已到达梅县以东的松口镇,后者到了梅县,蠢蠢欲动。此外,一支以陈济棠任总指挥的“东路军”,正在从广州向东江推进,企图围剿起义军。而来自复兴党的支援也由于反动派对广东的封锁而无法送到,三人不得不亲自前往接应,周恩来考虑到这批军火和复兴党三人对的重要性,命令他们带领了四百余人前去接收这批巨额军火。而为了以防万一,三人答应了周恩来,于九月二十四日带着卫队和一部电台前往接收军火。
一九二七年九月二十六日,随着敌情的变化,在取道福建省兵至广东省东北潮(洲)汕(头)后,前委和参谋团决定:周恩来、谭平山、恽代英个郭沫若等留守潮汕,筹建革命政府,改组军事革命委员会为军事委员会和筹办政治学校,另派高语罕和江董琴前往香港联络张发奎,打算暂时缓和关系,以便集中主力对付广东李济深。为此,起义军在潮汕进行第二次分兵:起义军主力除第二十军第三师周逸群和革命委员会警卫团留守潮州外,其余各部由贺龙、叶挺、刘伯承率领开赴揭阳,准备迎击敌陈济棠。
经过两次分兵,起义军兵力实际上已分为三部分,力量进一步削弱。此时揭阳方向陈济棠部三个师共1.5万人,另敌潮梅警备旅王俊部也在向陈济棠部靠拢,而起义军只有6000余人。当晚,主力撤离汕头,27日叶贺刘部到达揭阳,按原计划:第一步到丰顺,先占梅县,再西进海陆丰,进而占据惠州,最后进攻广州。但这时形势已发生了急剧变化,起义军兵分三处,实际上已失去了打击敌人的能力。
九月二十七日,起义军总指挥部在揭阳接到汤坑牒报,敌王俊部、黄绍竑部实力约千余人,已集中汤坑,准备向揭阳前进攻击起义军。当晚总指挥即决计以全力迅速的手段扑灭该敌,于是第二天早晨将驻揭阳的十一军二十四师及二十军的第一师扫数调向汤坑方面进发,第二师也得到了命令由潮州赶来。不料还没有抵达汤坑,即发现敌人先头部队,不得不与接触。敌军被起义军军节节击退,当晚双方在距汤坑附近相对警戒,守备极为森严。第二天拂晓又开始战斗,起义军的进展缓慢,敌军一直扼守高山,用极猛烈的火力阻起义军前进,由于起义军缺少重火力,起义军伤亡惨重,这时由揭阳开来的援军赶到,将敌人击退,起义军完全占领高山。正为来之不易的胜利而欢呼的战士们这才发现,反动派又逃到另一高山上用机枪扫射,打得起义军不得不躲了起来,整整一下午,敌人一直占领着阵地不肯后退,双方冲锋多次,都没有攻入敌军的阵地,此时起义军才发现敌人兵力极多,而武器也十分精锐,之后的进行了一次偷袭,非但没有攻入敌人阵地,反而被重火力照顾,牺牲了不少战士,导致起义军损失非常巨大。此时,能集合起来的部队,只有二师第四团一个团了。总指挥见部队一则兵力损失过多,二则全军弹药将罄,已无法再继承支持作战,只得下令撤退。在撤退命令下达后,各师点查人数,已损失过半。只得由第一师担任掩护,残余军队向揭阳撤退。

在这个时候,部队才得知了是叶挺部的欧震营长阵前倒戈,投降了薛岳,会同增援的粤军向叶挺的起义军发动猛烈反攻。汤坑战役,让起义军处于四面被围的境地,让起义军南下广州的愿望完全化为了泡影。起义军几乎都被包围了。汤坑战斗是起义军南下作战的首次失利,也是南昌起义从胜利到失败的转折。汤坑主力受挫,潮汕两地随后也相继失守。三十日黄绍竑部进攻潮州外围,起义军残余部队战至下午,分两路突围:一路是第三总队向西南方向突围,赶上叶挺部董仲郎师;一路是第三总队向东北突围,在团参谋长周邦采的率领下撤,几乎是同时,三河坝也告急。钱大钧指挥三师之众,扑向那里。朱德等人不知汤坑、潮州和汕头发生的事,仍然在坚持作战。因伤亡太大,不得不于三日天黑后撤离。在三河坝完成阻击任务后,朱德的部队已损兵过半。
朱德和周士第率领第二十五师,在十月六日清晨撤出三河坝后,当夜兼程去追赶主力部队。可是,一个意外的沉重打击却突然来到。他们抵达饶平以北的茂芝。七日情晨,遇见第二十军教导团参谋长周邦采带领的从潮安退下来的起义军官兵二百多人(粟裕大将就在其中),才得知第十二军二十四师和第二十军已在潮汕失败。主力失败的消息如同一盆冷水浇在大家头上。许多人心情沉重,思想混乱,一些指挥员也处于不知所措的境地。
七日上午在茂芝的全德学校召开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朱德、周士第、陈毅等二十多人。会上,朱德介绍了起义军在潮汕失利的情况后,断然决然,他说:“我是员,我有责任把南昌起义的革命种子保留下来,有决心担起革命重担,有信心把这支革命队伍敌人的包围圈,和同志们团结一起,一直把革命干到底!”经过讨论,大家的意见被归纳为四条:第一,要尽快找到上级党取得联系,以便取得上级的指示;第二,要保存这支军队,作为革命种子,找到一块既隐蔽又有群众基础的立足点。将军队开到敌人兵力薄弱的湘粤赣边界地区,这个地方是个三不管的地带,这一带农动搞得早,支援北伐最得力,应当以此为立足点;第三,据情报看,敌人已从南、西、北方面向起义军靠拢,现在敌强我弱,起义军又是孤立无援,所存弹药不多。行动上要隐蔽,沿边界避敌穿插行进;第四,要继续对全军做艰苦的政治思想工作,要发挥党团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坚决扭转对革命失却信心的混乱思想,安定军心,更要防止一些失败主义者自由离队,拖枪逃跑,甚至叛变投敌的严重事故发生。会议否决了少数同志关于解散队伍的提议”。会议上的军事决议,简单的说,就是:隐蔽北上,穿山西进,直奔湘南。这一下,就为这支处于困境而陷入混乱的队伍指明了出路。
全德会议之后,起义军交与朱德带领,周士第和李硕勋分头去香港、上海寻找党组织。同时汕头亦遭受敌警备司令部姚雨平攻击,周恩来和周逸群率警卫营和第二十军第六团撤往海陆丰开辟了海陆丰根据地。十月一日,参谋团得知潮汕失利,聚拢了第三师失散部队,放弃原定撤往福建的打算,改由炮台,关埠、流沙一线向海陆丰撤退。
而这时朱德在向赣南进军途中,同陈毅为了巩固这支起义军余部,保存革命火种,适时地进行了三次整顿。这就是天心圩整顿、大余整编、上堡整训。人们统称它为“赣南三整”。其中在天心圩军人大会上,朱德镇定地说:“大革命是失败了,我们的起义军也失败了!但是我们还是要革命。同志们,要革命的跟我走,不革命的可以回家,不勉强!”“大家知道,大革命是失败了,我们的起义军也失败了!但是我们还要革命的。同志们,要革命的跟我走;不革命的可以回家!不勉强!但是,大家要把革命的前途看清楚。一九二七年的中国革命,好比一九零五年的俄国革命。俄国在一九零五年革命失败后,是黑暗的,但黑暗是暂时的,到了一九一七年,革命终于成功了。中国革命现在失败了,也是黑暗的,但黑暗也是暂时的。中国也会有个一九一七年的。只要保存实力,革命就有办法。”随后,部队被改编成一个纵队,共800人。这支部队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基础,战斗力核心,
新中国建立后,粟裕回忆起这段历史时,曾说:“朱德同志这些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话语,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政治形势,展示了革命必然要继续向前发展的光明前景,令人信服,感人至深。陈毅同志对之作了极高的评价。他曾经说,朱德同志的这次讲话,是讲了两条政治纲领:坚信必然胜利;革命必须自愿。我们对部队进行宣传教育,就是依据这个纲领作些发挥工作。”
朱德的讲话产生了强大的感染力,使大家在黑暗中看到了光明,在困难中认清了方向,受到鼓舞,增加了信心,陈毅说:“人们听了朱总司令的话,也逐渐坚定,看到光明前途了,当时如果没有总司令领导,这个部队肯定是会垮定的。”“朱总司令在最黑暗的日子里,在群众情绪低到零度,灰心丧气的时候,指出了光明的前途,增加群众的革命信念,这是总司令的伟大,没有马列主义的远见,是不可能的。”
天心圩整顿,是起义军余部转战途中的一个转折点,是“赣南三整”的开端。这次整顿的主要内容,是进行思想教育,统一大家的认识,振奋革命精神,扭转了部队中思想混乱、人心涣散的局面。朱德在这支部队生死攸关、需要作出何去何从的关键时刻,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挺身而出,担当起历史赋予的重任,把部队绝境,并且博得了全军对他的巨大信任。朱德也在这次整顿中,奠定了自已的领导地位。
嘟嘟小游戏 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戏,等你来发现!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