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海事(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从被窝里钻出来支援的海盗们看到了一个让他们永远难忘的景象,大炎朝水师没有从楼梯进攻碉楼,只是把数个铁圪塔绑到了楼下,点了个火星,然后不顾头上的飞蝗,飞快地逃开。读…啦就在他们惊愕间,那个坚固无比的碉楼在闷雷声中,轰然倒塌,碎石乱木噼里啪啦地从空中落下。
没等烟尘散开,逃离的大炎军又整理好了队伍,向另一个碉楼走去,没有弓箭威胁的大炎军在紧随其后,控制住新的阵地,大队人马用弩箭扫荡着面前的一切。
“别让他们靠近碉楼”!一个头目喊了一句,惊呆了的海盗们如梦初醒,呼喊着冲了上去。兜头一阵箭雨,把他们射了个七零八落。在付出了数十条生命的代价后,终于有人冲到了大炎军五十步内,前面的大炎军不慌不忙把一个个点燃的铁圪塔丢到了他们脚下。
“轰、轰、轰”,连串的爆炸声把幸存的海盗送上了天空,浓烟和烈火随着海盗们的断肢扶摇而上。与此同时,山那边的烈表门也响起了剧烈的爆炸声,火光映红了半边天,那是汤文广与刘文龙率领的另一路人马。
“饶命”,当杨振羽接近第四个碉楼时,楼上的弓箭手丢掉武器,大叫着逃了出来,一旦大炎军接近,碉楼就是活棺材,看惯了鲜血的海盗们也无法忍受这种一步步眼瞅着临近的死亡。
“轰、轰、轰”,震耳欲聋的手雷爆炸声宣告了烈表山彻底结束了海盗的时代,大火映红了整个天空,大队的大炎军用连驽和手雷开路,迅速地靠近了营寨的中心,被惊醒的海盗们要么出来投降,要么没等靠近大炎军就变成了孤魂野鬼,如果有人敢躲在屋子里抵抗,几个手雷扔进去,连人带屋子就会被从岛上抹去。火光,照得整个烈港如同白昼一般,远近几十里都能看见。
看大局已定的方子廉把令旗交到了部将的手里,转身奔回了西门。西门,几个一直追随着他的旧部默默地围成了一个小圈子,圈子中间,是余佐冰冷的尸体,虎目圆睁
“伯循”,大颗的泪水滴到了余佐苍白的脸上。
“小王爷,伯循让我们求你两件事”,旧部们一起长跪在方子廉脚下。
“快快请起,你们这是干什么,说,我照做就是”方子廉悲凉地答到。双膝一曲,拜倒在余佐的尸身前。
“伯循说,请小王爷善待岛上的降人,他们多是迫不得已,做了海盗后,官府抓住要杀,想洗手不干,不但官府依然不会放过,旧时同伴也要杀他们灭口,无路可去……”。
景孝十二年夏末,延州卫得线报,浙商汪文诚与海盗暗通曲款。浙州总领刘文龙嘱其勿动。暗放毒药于汪家运往金山粮中。金山盗食之,死三百许。各路海盗寻仇,趁夜屠汪氏满门。汪氏族人恨之,以海寇藏身之所烈表山告于文龙。
烈表山乃浙州门户,七月,汤文广、方子廉、刘文龙合兵夺之,方子廉率众夜入西后门,百户杨振羽以安北所献手雷炸破内城,毁碉楼三。汤文广破列表门,前后夹攻,贼无路可退,竞相而降。此役歼海寇千五,俘七百余。子廉以国家大义责之,海寇泣曰:“从贼实非得已,上岸,则官府海寇皆杀之”。刘文龙以此语告太子,未几,景孝皇帝下旨,凡大炎朝百姓被挟裹入海盗者,只要悔过,既往不咎,并准其招安。太子遣门下士梅苏朱二说沿海众盗,盗大小十余股先后来降。柳氏自此以舌辩而闻名朝野。时海盗衣食,皆购自浙州沿海诸岛,汤文广拟迁双屿诸岛之民入内地,以绝海盗之粮,曹浩川、方子廉力谏阻之朱二本名江岩,行二,人称梅苏朱二,为浙州茶商之子,好读书,不求甚解,时人末许之。太子立幕,朱二投汤文广帐下,和性不喜书生,以军中书生无用却之。朱二慨然而言:“寸舌能抵百万兵”。和奇其言,荐之于太子。未几果立大功。太子素有贤名,帐下颇多名士,文臣中,以沈斌,朱二为最。
景孝十二年七月,翰林潘庭录奉命劳浙州水师,宣旨完毕,登烈表山顶,见峰顶海寇之坟,碑皆向西。庭录问其故,左右答曰:“乃期魂归故里”。
邵雨飞站在南去的船头,早生的华发在海风吹拂下身后飘飞,此刻,他没有心思欣赏刚刚成列的舰队,烈表山被破之日余佐的话伴着涛声敲打着他的胸膛:“今死,无所恨,唯求邵兄禀明小王爷,望念及当年情分,葬余某列表山顶。生,余某无面目为中原人,死,却要做中原鬼……”。

这支舰队是邵雨飞先前梦寐以求的,船只由白水州、海波、闽州等几个全国规模较大的船坞按图纸分别督造。图纸是邵雨飞、方子廉、刘文龙等人按风无岩提供的画像,结合尖底船的优点,召集举国的造船好手,呕心沥血而成,光模型就做了十几个,第一艘试验船出来,还特地到海上兜了几圈,当即就让很多老船工傻了眼。该船比尖底船小,由于工匠们的工具多为安北所造,所以船只部件也就采用了安北等地流行的米尺作为度量标准。舰长35米(全长,包括舰艏斜桅),三桅,船帆横纵结合,船头白帆斜拉,吃水5-6米左右。放到水上如同入海蛟龙一样,不到片刻,就远远把同行的尖底船甩在后边。由于采用了尖底船特有的双舵设计,在浅海和深海都能进退自如,为了充分发挥这些船的性能,太子柳仁下令在全国重金礼聘有经验的船老大负责操船,而舰长(官职为千户)只负责指挥战斗。曹浩川借鉴安北书院的建制,奏请太子柳仁,在松江卫设立水师学院,专门为水师培养后继人才。
目前,该舰队共有船七艘,按北斗七星命名,曰: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每只战舰上定员250人左右,装单层炮甲板,共有火炮44门,其中重炮8门,按方子廉要求改进的远射程舰炮36门,分别装在两舷。尽管自己的职位比一般船长高得多,邵雨飞和刘文龙却毫不客气地抢了一艘作为自己的座舰,由于过几天,三艘更大的船要到津海吊装火炮,行首航礼,汤文广和方子廉都接收新船去了,所以这个舰队暂时由他二人带着做水上训练,顺便找已经在近海很难觅到得倭寇试试炮。
津海,原为距安北最近的一个不出名小港,有白水州商人见此港紧邻安北,富林货物可以借水道一路入海,所以特地在此建造了大船坞,为海商提供船只的制造和修理,太子建海关、海卫,巡行至此,见此间风物,叹曰:此乃天赐良港,因名之为津海,在此建津海卫,水师战船皆在此加装火炮。
二人带着舰队从海波卫一直巡航到许耀祖坐镇的白水州,都没找到半个海盗踪影。反而惹祸上身,招来了许耀祖这个太岁。耀祖仗着自己官大,赖到了舰队中不肯下船不说,还越俎代庖地指挥舰队到夷州、九乳螺洲等地兜圈子,兼差给商队护航。气得刘文龙每日力谏许耀祖要抓南方沿海大事,不要做这种像自己一样下级小官才干的粗活,许耀祖一笑了之。邵雨飞倒是乐得轻闲,在船头回想自己海上半年的收获。纵横四海,是他多年的愿望,但看着昔日的同伴倒在自己的箭下,让他心里无论如何也难以释怀。所谓的倭寇,竟有很多是自己当年生死与共的战友,这一点让他感到十分迷茫。“为什么他们认为自己是炎黄子孙,却不肯承认自己是大炎朝百姓!为什么自己天天想诛灭的倭寇,竟有这么多是当年一起抗击北奴的手足兄弟,这次回到海上,到底是对了,还是错了!”
抬头看看自己的舰队,一条条战船如同蛟龙一样在浪尖跳动,叹了口气,邵雨飞摇摇头把纷乱的心思甩进大海,“且不管他,等等看风兄如何回信吧,我先看好我的船,别让文龙他们看笑话”。他一边招呼船只跟紧旗舰,一边希望远去安北公干的冯子铭能在风无岩那里帮他带回一个确切的答案。海上数月,冯子铭从一个书生,变成了邵雨飞手下得力干将。在他的建议下,每天,刘文龙、邵雨飞等人都会把自己船上的各种情况整理记录下来。“我们可能是大炎朝第一批走向大海的人,我们必需为后来的人留下借鉴”,学生出身的冯子铭身上充满使命感,每到一处新的地方,张罗着水手测水深,标定地图,记录新奇飞禽走兽的准是他。但是,随着见识的增长,关于大海,关于未来,冯子铭有比所有人更多的困惑。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