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杨家的使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当年杨德盛来到明珠郡的时候,只见这里民风古朴,良田万亩,以为这里便是名震天下的桃花源,不由得欣喜若狂,于是决定在这里暂时定居下来,日后再慢慢寻找好友刘卸风的下落。
在征得明珠郡郡主的同意之后,便在这里建起了这间龙门客栈,这龙门客栈相当于明珠郡的一个驿站,专司接待本郡来往的行人与及进入本郡境内的各方人士。
稳定下来之后.他便利用闲暇时间寻找进来时的那个洞口,打算从原路回到河马洞,在洞里面寻找好友刘卸风的踪迹,然后带他来明珠郡,在一起过日子。
明珠郡方园几百里,四面环山,且全都是悬崖峭壁,只有鸟儿才有可能翻山而过。于是他采取地毯式搜索,沿着明珠郡四面的山脚寻找。石缝杂草树丛等等任何可疑之处都一一搜索过了,可搬动的石头也搬过了,几个月下来,竟找不到当初的入口,明明记得当初自己就是从万丈悬崖下面的一个小山洞里爬进来,小山洞距离地面最多只有一两米,可现在居然找不到那个洞口。
不久,在来往于龙门客栈门前的本郡行人当中,他认识了附近的一位姑娘,两人一见如故,于是喜结良缘,生下一子,取名杨承德。承德,有继承祖上遗德之意。
虽然有了家庭,又有了孩子,一家三口的小日子过得甚是甜蜜,但杨德盛并没有放弃寻找。凭他的直觉,刘卸风一定尚在人间。
他白天早早就出去,晚上很晚才回来,每天出去之前总是充满信心,回来时总是唉声叹气。晚上有空就跟小杨承德讲明朝的那些事儿,长期的潜移默化,让小杨承德从小就对明朝产生一种特殊的感情。
寒来暑往,一转眼十几年过去了。杨承德长成一个英俊的小伙子,杨德盛则变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他再也没有体力去寻找刘卸风了。于是,他把这个重任交给杨承德,杨承德早就想到外面看看明朝的风光,于是欣然接受这个使命。
从此,杨德盛便呆在家里管理龙门客栈,杨承德则到处寻找走出明珠郡的洞口。可是哪有那么容易,几年下来,一点头绪都没有,搞得他非常沮丧,不过,他的性格倒是非常像他的爸爸,挫折越大,斗志越强。
他依然不屈不饶地寻找。他的韧性感动了一位姑娘,于是便成就一段姻缘。不久便有一个小儿子。杨承德非常尊重父亲,请父亲为孙子命名。杨德盛想了半天,终于给孙子取了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叫:杨忆风。忆风,有追忆好友刘卸风之意。
当忆风8岁的时候,杨德盛抱恨而终,在临终弥留之际,还在不断喊着好友刘卸风的名字,直至断气。
想想他坎坷的一生,无不令人扼腕长叹;想想他执着的性格,无不令人肃然起敬;想想他人生的目标,无不令人百感交集;想想他的抱恨而终,无不令人为之垂泪。
其实,人都是这样,活在这世上,总要有一个奋斗目标,至于此目标怎样才算远大,怎样才算有意义,并没有一个所谓的标准,最重要的是有了目标,并为之奋斗。如此便是有意义的人生。不管他是为一日三餐而奋斗,还是为赚上1亿无而奋斗;也不管他是为得到某个职位而奋斗,还是为得到某个名声而奋斗;更不管他是为他人而奋斗,还是为自己而奋斗。总之,他认为他值得为之奋斗,那便是他的目标,他的人生便在奋斗中得到了升华。
老头子辞世之后,非但不打击杨承德的信心,反而更刺激了他的斗志。
从此,杨家后人便谨尊祖上遗训,以寻找走出明珠郡之路为己任。说来也怪,杨家历代清一色的独子独苗,杨德胜的儿子是杨承德,杨承德的儿子是杨忆风,接下来便是杨念明、杨爱明、杨慕明。
如此传到第七代杨思明。
有一天晚上,龙门客栈来了几个人外人,其中有两个长着白皮肤,鹰钩鼻,红头发,蓝眼睛,叽里咕噜讲着奇怪的语言,没有人能听懂。还好一同来的另外两个人会讲汉语。杨思明才知道他们的经历,于是好酒好菜款待他们,并提供最好的四间客房给他们休息。
第二天,便请他们带路去找寻找昨天进来的山洞。可是奇怪的是,一行人找遍了附近所有地方,硬是找不到,那四个人连连说见鬼了,没有一个人想明白为什么会这样。

后来,他们一起找了好多天,就是没找到,那四个人很快就放弃了。
四个人之中,有个人好心好意地劝杨思明:“杨大哥,您就放弃了吧,你看,你都找了大半辈子了,还不是一事无成?好好教育你的儿子杨必归,让他学点有用的知识,过你好日子吧。你看这里,不愁吃不愁穿的,过得多滋润。”
已经长弯了的树不可能在一日之内扳直,几十年养成的脾气岂是几句话就能改变得了?
杨思明不但不听劝阻,反而瞧不起他们那种畏畏缩缩的性格。
那几个人摇摇头,留下几张小纸条一样的东西,说是在这里受到款待,无以为报,以此作为纪念。然后便朝着明珠城方向走去,从此再也没碰见过他们,想必他们已经在明珠城的某个地方住了下来,讨老婆生孩子,过上快乐的小日子。
杨思明则继续他的事业,为了让家族事业得到无限延伸,在自己努力的同时,他不忘将自己的理念灌输给自己的儿子杨必归。
不久之后,龙门客栈又来了一次外人,一次两个一次三个人,每一次,杨思明都用好酒好菜款待他们,然后第二天请他们带路去找他们走进来的山洞。可就是找不着。有些外人也很着急,有的甚至跟着他努力找了好几个月,最后只好放弃。
而杨思明的人生字典里根本没有“放弃”这两个字。
杨必归跟他爷爷和他爸爸一样,头脑里就是一根筋,认定了的目标永不放弃,而他的目标便是祖传的:寻找出去的路。但他知道这个目标已经是简装版了,因为在他10岁的时候,龙门客栈来了的那四个人,其中一个人对父亲说的那些话,他至今还依稀记得。
杨必归很快到了结婚的年龄,于是就娶了个本郡姑娘,不久便生了个儿子,杨必归的儿子便是现在的龙门客栈小二杨春来。
为什么这次不“思明”,不“必归”了呢?这都归功于杨必归的老婆,也就是杨春来的妈妈,她为人温文尔雅,且知书达理,认为给儿子起名字是一件大事,不可胡来。她对杨家历代的起名方式颇有微词。她对丈夫说:“不要把自己的喜好和理想寄托在儿子的名字里,这样做是对后代的一种缚束,是不对的。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人生目标,不要把自己的人生目标强加在后代身上。”
于是,杨必归将给儿子起名的事交给老婆。
生他的时候,刚好是立春,“杨春来”这个名字便诞生了。
这杨春来可不像祖辈们那样死脑筋,他变得比他们头脑精明多了,他喜欢用计,不喜欢用力,他认为:动脑的人永远支配动手的人。
基于这个理念,他的脑细胞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聪明人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喜欢去做别人不敢想的、不敢做、很有挑战性的事,借以向他人显示自己的优秀,并以此为人生目标。
在明珠郡境内,所有人不敢想不敢做的事便是:寻找出去的路。
为什么在明珠郡境内现在没有人敢去寻找出去的路?因为一直以来,凡是着手寻找出去的路的人没有一个是成功的,杨家历代的身上便是最好的证明。在明珠郡,没有任何人的毅力和决心比他们大,也没有人的付出与努力比他们多,他们尚且无法取得成功,何况其它人?于是,大家便认为这里根本没有通到外面世界的路。
至于为什么偶尔有人能走进这里来,人们的解释是:上天只开通进来的路,没有开通出去的路。
杨春来是个聪明人,他想证明给人家看,于是便自然而然地选择了这件号称明珠郡最难的事:寻找出去的路。
他的这个选择恰恰跟家族历代的使命相同,这可以说是偶然,也可以说是必然。
然而,某些遗传的性格还是有所残留,这对于杨必归来说,应该算是好事,否则倒是值担忧了,担忧什么?当然是担忧帽子的颜色啦。
杨春来既然是个聪明人,也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他自然明白: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各方面的人才组成一个团队,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于是,杨春来找到了水牛,在水牛身上,杨春来再一次向世人印证了自己的理念:动脑的人永远支配动手的人。
水牛很快就成了他的跟班。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