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朝堂议政(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皇帝说完话就要退朝,忽听下面有人大声道:“万岁,臣有本上奏。”
皇帝心里顿时不悦,他的问题已经解决就想回去好好的休息,昨晚这个恶梦让他一夜都没睡好,到现在头还昏沉沉的。平日里他就烦大臣们有事找他,让他一会儿都不能安宁,这才放手让宰相主持大局,自己只要做个样子就行了。
他皱起眉头,向下面一看说话的是老将军吴林,吴林已经七十多岁了,但他精神矍铄,身体强健,年轻时在沙场上争战了几十年,就是现在他上了年纪,也时常操练府中的家丁。老将军生来性格耿直,大汉朝这些年来兵力积弱,而北方的大辽和大夏日渐强大。多次南下入侵大汉,掠走财宝百姓无数。而反观大汉的军队积弊甚多,要不是边关的将士拼死守卫,外族的兵马早就杀到京都了。而这次大辽出兵三十万南侵,满朝的文武似乎已经习以为常,根本没有放在心上,可他深知现在是什么时刻。可恨皇帝看到边关的告急文书后,也只是让他们和以往一样自己招募新兵,以拒外敌。没想到今天皇帝为了一个梦就把大臣们召集来,更有那宰相荒唐的圆梦。皇帝信以为真,真以为就可以借此吞并大辽,如果一个梦就可以判断一个国家的存亡,那大汉朝将近两百万的军队还有什么用?
皇帝见是吴林,虽然心中不悦,可他深知这位老将军的脾气,再说吴林德高望重。他也不好当众和这位老将军发火,只好耐着性子道:“哦,老将军有什么事但说无妨。”
吴林须发皆白,脸色涨得通红,躬身道:“启禀万岁,如今大辽兵寇边关,兵力超过以往。边关战报大辽兵分两路,分别由和亲王耶律宗仁和大将军耶律洪达率领大兵十五万,攻打雁门和宣化。这次他们来势汹汹,边关告急还请陛下速发援兵呀?”吴林说到情急之处,神情激愤浑身的甲胄作响,吓得旁边的一众文官不自觉的后退了两步。吴林说完狠狠的瞪了身后的兵部尚书一眼,那意思你怎么还当哑巴?
兵部这些日子来接连收到前方的战况,开仗的情景让这位尚书大人忧心忡忡,可他一来无法调动大军增援,二来前方吃紧他几次找户部要钱要粮都没有答复。没钱没粮这仗可怎么打?现在看老将军的颜色,兵部尚书张述赶紧出班道:“万岁,老将军所言非虚,此次大辽国攻势甚猛,大有不破关绝不退兵之意,而我大汉在雁门和宣化各有五万军队,以寡敌众,情势紧急呀万岁!”
皇帝听了眉头皱起,道:“朕不是已经下旨让边关自行招兵了吗?想我大汉子民忠君爱国,定然能挡大辽兵马于关外。大辽久攻不下到时锐气全无,我边关将士乘势出击,杀得他们大败趁机开疆列土,让他们这些蛮夷俯首称臣。”说到这里,他不禁面露笑容,似乎已经看到大辽的皇帝跪在自己的面前。
张述听他的话简直哭笑不得,打仗岂是儿戏?就这么简单就能把大辽军打退?吴林心里暗骂:“糊涂!”当下重重的哼了一声,要是换做旁人皇帝早就让殿前的武士拿下了,可看是他只好忍住,拉长声音道:“老将军莫非还有什么话要说吗?”
吴林大声道:“万岁,边关招募的新兵又怎么是辽国几十万精锐大军的敌手?还请万岁祥查,速速发兵支援才是正途。”
皇帝听吴林几次强调辽国势大,不禁暗自的犹豫,当下眼睛朝宰相望去。
刚才吴林说话的时候,以宰相秦彦为首的一众文臣都是一言不发,现在看皇帝看自己,秦彦不得不说话了,弥缝着双眼,手捻着胡须秦彦不慌不忙的道:“依老将军所说,辽军此次就是想和我大汉一分上下,可现在实在是无兵可派呀。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老将军口口声声让陛下发兵,到底是想陛下调动哪的兵呢?”

宰相一说话,众文官纷纷附和,宰相大人所言极是,大汉朝确实无兵可派呀?有一文官道:“老将军的意思莫非是调动延州的兵马?”
吴林气的胡子翘起老高,冲着那文官怒喝道:“胡说,如今大辽兵南下,大夏国也虎视眈眈,延州兵马怎能调动?”
秦彦见吴林如此模样,心中暗笑。过了一会儿见他怒气小了,这才道:“那老将军究竟想说什么呢?”
吴林根本不理他,转头对皇帝道:“万岁,为今之计,必须要调动京都外的十万铁甲军,才能保我大汉边境平安无事。”
他此言一出,刚才还是寂静无比的朝堂立刻炸开了锅,立刻有人大喊道:“万岁,万万不可呀!那十万铁甲军是保卫京都的屏障,怎么能轻易的调动?老将军实在是危言耸听,边关的将士肯定能把辽国的兵马挡住。”
吴林见这些人各个的义愤填膺,上言皇帝千万不要听他的话调动十万大军。心中火起:你们说的好听,其实就是怕大军走了,自己的财产不保,这些人整日嘴上说为国操劳,可实际上无一不是贪财怕死之辈,真是该杀!早晚让陛下将你们全都杀了,省的罗唣。看这些人嘴上仍是喋喋不休,吴林猛然怒喝一声:“住口!”
官们见他须发皆张,怒目而视吓得立刻乖乖的闭上了嘴巴,可还有几个跪在地上,长呼道:“陛下,万万不可听信吴老将军之言啊!”双眼含泪,一辐死柬之色。其余人虽然不说话,可看皇帝的眼神都是一致,就是千万不能调动城外的大军。
皇帝本来就心里烦闷,刚才这些人乱七八糟的话让他心里更烦,吴林这一声的怒喝,他心里其实高兴可吴林说的要调动城外的铁甲军,他也是心中不愿。一时间拿不定主意,只好问秦彦:“宰相以为老将军所说是否可取呢?”
吴林听皇帝问起秦彦,转头看向他:这家伙平时就一直和自己不合,现在看他怎么说。
只见秦彦微微一笑:“陛下,微臣以为老将军所言有理,边关紧急调动大军前去势在必行,这十万精锐大军一去,辽可破。另外京都还有三万的守备军和五千的御林军,就是有事发生,有老将军在也无忧矣。所以老臣也赞同老将军的提议,望陛下定夺。”
此言一出,众文官脸上都是不能相信的神色,就是吴林也是心里疑惑。不知他为什么一反常态,竟然不和自己唱反调反而同意自己的话。难道他真是象他说的那样想的?
皇帝听文武两位重臣都是一个意思,当下犹豫了再三,最后说道:“好!传旨命十万大军即刻启程前往边关。”
兵部尚书赶忙应道:“遵命,臣立刻就去安排。陛下臣还有一事启奏。”
皇帝不耐烦的道:“有什么事速速的奏来。”
张述看出皇帝不高兴,当下连忙道:“陛下,如今山东、山西、河北几省来报,那白莲教又开始兴风作浪,白莲余孽还公然抢劫边关将士的粮车,袭击官军。”
“哦!”皇帝立刻勃然大怒“这些乱臣贼子,传旨各地将他们速速的剿灭,凡是白莲教众一概斩首,绝不容惜!”说完生怕百官还有什么事,挥手道:“退朝!”不等大臣们谢恩,就匆匆的走了。
百官们只好无奈的退朝,大多数人都是心有不甘,可木已成舟多说无益,只有默默的回府而去。
大家多多的支持!本书会保持更新的!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