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中国茶文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中国人有“关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
相传神龙氏在一个风和日丽、阳光普照的某一天,带着妻子儿女去爬山,突然觉得口渴,就在那时侯,忽然有一片树叶飘至眼前,捡起来一看,用手一揉,觉得汁液润滑,用舌头一舔,苦涩的不得了,神龙氏就凭着丰富的经验。知道这是一种能止渴,提神的药,当然大家听听就把它当成一个神话故事,用不着去考证它的真实性。但是也因为如此“茶”渐渐被大家所熟知,许多人便一再改良,而有我们今天所尝的茶滋味。所以说,茶能有现今的风味是一代代努力的结果。
中国历史上有很长的饮茶纪录,已经无法确切地查明到底是在什么年代了,但是大致的时代是有说法的。并且也可以找到证据显示,确实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饮茶的习惯是从中国传过去的。所以,很多人认为饮茶就是中国人首创的,世界上其他地方的饮茶习惯、种植茶叶的习惯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从中国传过去的。
我国第一位著《茶经》而将茶艺宏扬光大的人,是唐朝的陆羽,后来经营茶艺的人,都供奉他为“茶神”。
“喝茶”在粤方言里称作“饮茶”,**有“饮茶粤海未能忘”诗句。广州人爱“饮茶”,茶文化既是民俗文化,又是饮食文化。在广州,民间以茶相待已成为一种礼节,如有客到,第一件事便是奉上一杯“靓茶”,第一句话是“请饮茶”,以此表示主人的热情、友好和礼貌。由于岭南自古具有“重商”的价值取向,“饮茶”也从家庭走向市场,使广州的茶文化具有较浓的商品经济的特色。广州较早出现人们聚集饮茶的居所,如茶室、茶馆、茶寮、茶居、茶楼等,名目繁多.形式各异。至清代,广州的茶市渐趋兴旺,出现一批颇具特色的茶楼。民国时期,广州茶市的兴旺势头有增无减,经久不衰。
“饮早茶”是广州茶文化最具特色的重要内容。早茶习惯,遍于各阶层,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车夫“苦力”;饮茶去处遍布城市乡镇,广州茶楼之多可为全国之最。
“早茶”突出体现岭南文化“早”的特色。岭南,春早;岭南人。起早。正是特定的地理气候环境使广州人养成了早起的习惯,与之相应的有“趁早墟”(赶早集)、“饮早茶”的习惯。广州人“饮早茶”,早得出奇,凌晨4点来钟起床,步行到茶馆,“一盅两件”(一壶茶、两件点心),慢慢“叹”(好好地享受)。饮茶配以点心或炒粉、面,这是广州早茶的特点,也是广州茶系异于其他茶系的突出之处。中国人喝茶大都就茶喝茶,没有佐食,而广州人却不然,饮茶总配以点心。其原因不知是由于光喝茶太单调,还是由于气候炎热不喝茶吃点心难以下咽,也不知从何时开始,广州人开始有了这种习惯,是否受到西方饮食的影响,也无从考究。
明清以来,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饮茶更为普遍,茶市兴旺。商品经济给人们带来的首先是竞争,而竞争的关键是能否节省时间;虽然广州人井不能在理性上认识“时间就是金钱”,但实际上却不得不加快生活节奏,传统的时间观念开始改变,“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老观念被动摇,人们处处珍惜时间,饮食中“饮早茶”正是合乎“惜时”的原则。“饮早茶”是利用未开始工作之空暇,喝茶,清洗肠胃;吃点心,喂饱肚子;聊天,沟通信息,联络感情;大清早漫步至茶居(茶楼)吸收了新鲜空气,锻炼了身体,可谓一举而多得,精明的广州人何乐而不为。

广州人饮早茶,注重好茶,也注重配茶的点心与茶楼的环境。清代的茶楼,茶台上摆有茶盅、茶盅盖和茶杯,点心糖果放在茶台旁的小窗厨里,由茶客自取,吃完再结帐。广州人多爱饮龙井、水仙、普洱、寿眉、红茶等。广州茶楼所供应的点心,开始时较为简单,仅有蛋卷、薄饼、酥饼之类。近代以来,广州成为中西文化交融的窗口,广州的茶楼也接受了西方传进的点心,如各种面包,蛋糕等。民国时期,茶楼的点心出现多样化趋势,增加了各种富有岭南特色的包点,以及岭南特有的用肉类制作的“烧卖”,如豆沙包、麻容包、椰容包、叉烧包、腊肠卷,以及排骨烧卖、干蒸烧卖、虾饺烧卖等。
广州的配茶点心,由简单到丰富多采,不仅体现广州人饮茶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标志着广州茶文化逐渐进入兴盛时期。二十世纪初,广州配茶点心愈来愈丰富,茶市的竞争也愈来愈激烈,为适应竞争的新形势,惠如楼首创“星期美点”,每周更换一次点心品种,以吸引茶客。广州点心,兼收中西点心制作之优长,而形成自身的特色,主要特点是:选料广博,造型独特,款式新颖,制作精细,皮松屑薄。茶点,也成为广州美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州人饮茶,讲究环境。广州人称茶楼作“茶居”,有不同的档次。上乘茶居,门户金碧辉煌,室内字画高挂,瓷盅沏名茶,配以高级点心,名伶演唱,此为达官贵人的去处;较低层的茶居、茶寮、炒粉馆,不设茶盅,用瓷茶壶,消费水平较低,薄茶足以解渴,闲聊可以沟通信息、联络感情、消遣与歇息,顾客多为“苦力”(搬运工)和“收买佬”(收破烂者)等下层劳苦民众。广州的茶市,从来就十分兴旺,大清早就人声鼎沸,熙熙攘攘,即使在抗战时期也不中落,可见“饮茶”已成为广州人饮食文化生活中不可少的部分。
广州老字号茶楼,多创于清代,长年陈旧的字号,始终客似云来。老茶居有市内的惠如、巧心、太昌,东关的东如,西关的太如、平香、西如等,均有令人虽一日数登而不厌的吸引力。
广州不产名茶,但是全国各地的名茶在广州都能找到,且茶通天下。
江南名茶:顾渚紫笋浙江名茶-湖州--顾渚紫笋江苏名茶-南京--雨花茶金奖惠明径山茶浙江名茶-余杭--径山茶安化松针高桥银峰湖南红茶:湖红工夫茶遂川狗牯脑茶江西狗牯脑茶江西名茶:婺源茗眉江西名茶-婺源--婺源茗眉绿茶南京“钟山人”细说雨花茶史惠明茶孕育新突破白玉仙茶嫁接成功花果山---云雾茶花果山云雾茶江苏花果山云雾茶开采无锡毫茶江苏名茶-无锡--无锡毫茶江苏名茶-宜兴--阳羡雪芽江苏阳羡雪芽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