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民间修真方法(无科学考证,切莫模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静坐之定义
静坐,是儒家的名词,泛指心平气和、静定安坐的状态。道家则称做打坐,打是「打扫心上地」,坐是「坐出性中天」。儒家要人「喜怒哀乐之未发,发而皆中节」。「惟精惟一,允执厥中」。道家叫人「心息相依,抱一守中」若乎释家之坐禅,则参话类,止观也。因三家的目标不同,下手方法殊异。有人认为静坐、打坐、禅坐是名不同而意相同,我想内行人是不会这麼说的。道家讲究「凝神调息,性命双修」。儒释单求「凝神」,少了「调息」,「只修祖性不修丹」也。本篇使用静坐名词,是便於读者望文生义,减免宗教味道与疑虑。
二、如何静坐
静坐是一件很容易,很轻松自然的「休息行为」,所谓「道法」自然也。就像吃饭、睡觉一样,毫无拘束严肃的心情。只要记著四点基本原则马上可以学会。不要误中伪师道贩邪说歪理,故意危言耸听,制造「走火入魔」恐怖的名家。恐吓他人,读者只要不心存幻想,不鲁莽蛮干,绝对不会出大差错的。既使出点小差错也无妨!
第一步:身体不要动。(气机发动后,由内而外之震动不算),神不外驰也
第二步:念头不要动。(气机发动后,气动神知,气行神随不算)专气致柔也。
第三步:把「我」忘掉。即神气相忘也。「我相」包括与知觉。无我,当然就没有对立的「你」,及旁立的「他」。无我、无你、无他,当然此时也没有什麼山河大地,日月星辰,花草树木。万里无云间,只存清空一片,什麼过去,现在、未来,身内身外统统没有了。那时身内就是身外,我就是你,你就是他,他就是我,时间、空间也都桓定与凝结了。丹经说:「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又说肝镂覂赏耐摗咕褪沁@种心态。
第四步:「元和内运」。当无思无虑混混沌沌的状态维持一段时间以后,常常会觉得有一种异样的感觉龑来,於是开始稍有知觉了,同时呼吸也开始了,乃经上说:这种异样的感觉叫做「琼钟一扣」,开始呼吸叫做「玉洞及开」。只是此种知觉要叫做「元神」。元神会感知眼前的金光闪电,感知周身的云雾烟蒙,感知呼吸不在口鼻而在皮肤,吸入呼出。一不小心,阴蹻可会觉得有热气团流荡,流向生殖器,舒舒服服,「欣快」莫名,然后男根高举,然后河自然通,车自然行。丹经上说:「恍惚之中寻有像,杳冥之内觅真精」此男根高举,术语叫做「活子时」。上半截诗叫做「真空妙有」。当然这是指低层次功夫而言,入是高层次的意义则又不同了,读者千万不要误会。
至於如何使身体不要动,如何使念头不要动,如何把我相忘掉,如何把元和内运,其中详情细节一言难尽,读者请参阅书末庄子心斋集释及把本书熟读,即可融会贯通,不另赘言。

三、静坐前的身心准备
预备动作,术语叫做「热身」,外过人名为「Stretch-up」,译为延伸或延展的意思。是说把筋肉活动活动或拉长的意思。根据我个人的认知。完整且健康的人除具备的健全外,还需有一副维护正常功能的神智。静坐既是一种训练,则热身宜乎包含热身与精神热身。至於其实效,读者试试看就知道,所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我不卖瓜,但徵之丹经,或时下「一般老师」,往往忽略或不予重视,良感惜憾!
A.热身
1.做几趟全身性柔软体操,或八段锦。或十二段锦,使全身筋肉延展,使筋骨柔黏灵活。
2.按摩全身,轻拍躯体,尤其下肢。帮助血液循环活畅,以免因久坐致血气滞留下肢,而产生麻痹。
3.呼吸训练
a.原则:先呼后吸,深长细缓,呼吸等长。
b.形式:腹式呼吸,胸式呼吸,肛门呼吸。
B.精神热身
1.自我暗示,例如:「杂念如浮云,如飞烟,马上都要消逝」。「是虚幻的,有生有死,那麼我那可怜流浪生死的灵魂在哪里呢?」
2.背诵心斋口诀,或二十四首丹诀串述诗,最好还能悟入。
3.回光返照,内视整体,由下往上,再由上而下。反复缓慢观照几趟,最好还能配上呼吸。
三、静坐的姿态
「静坐」广泛的说还应包括静立、静卧,甚至随便坐。二十年的经验告诉我,姿态於静坐过程中,几乎根本不影响结果,只要能让自己的身心松静自然,舒适安详就是最好的姿式,勉强作做,徒然扰乱情绪,劳累而已。古人说:「天若泰然,百体从命」就是告诉读者如何轻松愉快来静坐,不是叫人开始就要「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当起苦行者也。
如果勉强要我写些原则,那我就背几句太极拳的术语来搪塞了,其词曰虚灵顶劲,含胸拔背,尾闾中正,垂肩坠肘,舌抵上颚…。」不过初学者刚下手,心未静,息未调,津未生,舌以不抵或抵下颚为佳。否则易因口乾舌燥而发生乾咳。若津已生则一面随生随吞,此时起就该抵上颚了。另外双手的处置,以我的经验,以双手轻轻合握(两劳宫**吻合也),或左右五指指尖轻轻接触,然后放置於脐下或脑顶处(睡姿)为佳。(仙道学术著重实证,如依法试之,且稍稍凝神手掌心或手指接触点,几分钟内马上可感觉手掌心热起来或手指间有风生或静电磁场的感觉。(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