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游园惊梦(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绪递给吴绍基的纸上,用毛笔工整的写着五个字:京。(读者吧 www.xiaoshuodaquan.com)吴绍基纵然是聪明机智过人,此时也有些糊涂了,不明白皇上交给自己这几个字究竟是什么意思。
“这些日子里,朕估计京城里到你那里走门路的人恐怕不少,两江自古便是富庶之地,随手一抓都是天下的肥缺,又不在朕的眼皮子底下,天高皇帝远,想来自然是让不少人趋之如骛。朕瞧着这么热闹,也是动了心啊,想走一走你这个两江总督的门路,将来赴任后腾挪点位子出来!”光绪半是打趣半是深意的目光,静静的注视着吴绍基说道。
吴绍基心中一动,刹那间一股百感交集的滋味涌上心头。这些日子里,他最为忧虑的便是夹带里面没有人,将来到了两江,想要做出那么大的动静出来,手里面没有得用之人,仅靠自己是断然不行的。此刻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皇上居然连这一层都替自己考虑到了。
“皇上果然是深谋远虑,微臣这些日子琢磨了很久,就怎么没有想到京师大学堂呢?”吴绍基一拍额头,恍然大悟的说道。“这些学子们当初报考京师大学堂的时候,备受科举功名出身之人的歧视,心中恐怕都存着一份前途渺茫的担忧,如今学成后就能够得到朝廷实打实的官职,又怎么不会死心塌地,用心为朝廷做事?况且这里面大多数人和官场牵涉都不深,做起事情来自然不会拖泥带水瞻前顾后,微臣也少了许多牵绊和顾虑,皇上想得何其深远啊!………”
吴绍基一边说着,一边自己也情不自禁的咧开嘴笑了起来,眉宇间的愁闷似乎一扫而空。
“天底下哪里有那么好的事情等着你啊?”光绪轻轻一晒,神情反倒是显得有些凝重。
“朕让你从他们中间选拔人才,主要还是考虑到他们学的都是西学,像经济、算数、工学等,这些学问不像咱们大清的科举,务虚不务实,半点用处没有。这也是朕当初开办京师大学堂的初衷所在,我们要追赶西方列强地步伐,缺少的就是这样的人才啊。这些人放到两江去,对你展布经济,发展实业都是极其有用的。另外一方面,朕也是考虑到大清的官场如同一潭死水,朕要整肃吏治,一时半会儿也根本无从下手。倒不如让这些学子们去冲一冲,他们年轻,做起事情来有热血有朝气,用他们冲一冲暮气深重的官场,未尝不能收到一点功效,不过有一点你心中一定要有个数………”
光绪停顿了一下,郑重说道,“用人这方面,你一定要牢记一点,有学问未必有能力,有能力未必有见识,有见识未必有魄力,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学的是西学,做的未必不是科举仕途的黄粱美梦,遴选人才,一定要多花点心思,多用点时间去看看。朕要地是能够扑下身子,不计得失不计荣辱干实事之人,不是一门心思想着做官的人。一定要有实干地本事,敢于任事且能妥善应对各种局面,否则一旦用得不好,反倒会授人以柄,朕将来在大清开办西学,恐怕都会由此招来满朝守旧大臣的诟病。”
“微臣明白,”吴绍基沉吟着说道,“微臣打算从京师大学堂里选拔一些成绩卓异之人,一部分放到微臣的幕府,为微臣参赞事务,一部分放到地方上去历练,先用上一段时间,看看他们当中每个人的本事如何,适合担当何种事务,能不能独当一面。如果确实是可造之材,微臣再向朝廷上折子,授予他们官职。”
光绪点了点头,这时候才似乎略微放下心来,轻笑着说道,“这些事情你自己拿主意就行了,用人不要拘泥于什么格式,只要有能力就大胆启用。不仅是这些京师大学堂的学子,两江自古便是人才荟萃之地,发现什么人才都可以向朝廷举荐,只要是你这个两江总督举荐地人,朕没有不照准的。朕就是要让天下人都看见,朕将来要用地是何等样之人,让那些还满脑袋存着科举功名的人,也看清楚一点,这就是潮流大势,谁都挡不住!”
吴绍基是何等心思灵动之人。闻听皇上刚才地一番话。心中一动。已经是些许明白了皇上此举地用意。
这几年他跟在皇上身边。对于皇上心中地想法多少还是清楚一点地。皇上一直认为科举牢笼人才。曾多次在私下里提到过将来要废除科举地话。只是科举自唐朝延续至今。天下人都视科举为正道。骤然废除谈何容易。况且皇上才刚刚稳住朝局。自然不会在现在这么去做。引来天下人心浮动。
而皇上此番这么施为。恐怕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倒还不只是为着自己地两江选拔人才。瞄准地正是科举。科举骤然间不能废除。大可放在一边不去理会。但是皇上却可以大力选拔任用西学人才。委以官职。授予重任。科举能够深入人心。

地原因就是科举连着官场。从来都是做官地唯一科举之路越来越狭窄。反而是西学变成了通往官场地康庄大道。天下人热衷科举。视西学为歧途之心未尝不会动摇。长此以往。经过十多年地时间。慢慢地便会有越来越多地人开始弃旧学就新学。西学在全国推而广之也会顺利得多。科举恐怕慢慢地就成了摆设。不废也等于废了。
“皇上用心深远啊!微臣必定以两江。为皇上地宏图远略做出一番表率出来……”吴绍基情不自禁地感慨道。
“这也是没有办法地事情。国家如今就是这么一个情状。百废待兴。可即便是朕。也不能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还是要先易后难徐徐为之。等到做出一番局面。见到一些成效后。自然会有越来越多地人跟随而至。就好比如今大清地官场。卖官鬻爵贪赃枉法。还有许多扯烂污地乱七八糟地事情。朕每每想来都觉得腻味透了。近来也有不少言官上折子要朕整肃吏治。朕何尝不想这样去做。可朕却不能这样做。尤其是在国家内忧外患之时………吴绍基你地学问很好。你知道明朝是怎么亡地吗?”光绪忽然转头问道。
这话吴绍基再大胆也是不敢回答地,明朝所以亡,很大原因还不是眼前这位皇上的祖宗干的,他是汉人,如何敢牵扯这样的事情。
光绪看了一眼吴绍基战战兢兢的样子,也不以为然,吴绍基那点心思他还能够不明白?
“朕每每读明史,都感慨于明朝崇祯皇帝说过的一句话,朕不是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朕仔细想过,他并非没有作为的君主,然而他反对植党,可党争却越演越烈,他唯才是举,可朝中却半染褚衣,他惩治宦官,可宦官之势却如日中天,他严惩贪腐,而贪腐之风却越演越烈,他整武备,其结果却是将不治兵,兵不杀贼。面对国家的烂,他也不是没有用重典,他在位十七年,杀了首辅二人,总督七人,巡抚十一人,其余各级官员不计其数,为历代所罕见,可最后还是亡了国,为何啊?………”
“在朕看来,是他根本不懂得治国的道理。一个国家败亡,首先是从根子上开始烂地,可是要改变这样的局面,要推行变革,振兴国势,却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办得到地。要懂得屈伸之道,会迂回,善权变,更要能够坚韧。朕今日叫你进宫,就是要给你说这些话。别人说我大清煌煌盛世,可在朕看来今日我大清与明末何其相似,同样的内忧外患,同样的百弊丛生,越是这样的时候,越不能急,更不能乱!………现在你明白朕为什么要留用奕、孙毓汶等人了?因为朕必须要朝廷大局稳定,才能从容展布,而不仅仅是什么平衡朝局,相互制衡!你这个人,才干是有的,对朕地忠心也是有的,但是有时候心思太重,过份聪明就不好了,过犹不及地道理你应该明白吧。朕既然能容得下奕、孙汶等人,还包容不了你们这些心腹重臣!放心大胆去做事吧,只要是为了国家大局,就算是做错了,朕也能够体谅的。

吴绍基顿时一身冷汗,他如何听不懂皇上话语中的意思,由明亡而指眼前的朝局,表面上说的是为何保持朝局稳定,暗含的却是对他地敲打。为臣之大忌,就是妄自揣度圣意。他不仅揣度了,还琢磨的很深,又怎么能不引来皇上地警惧。而皇上所说的稳定,何尝不是指地是君臣一心。皇上其实已经告诫他自己了,皇上什么都能够包容,但绝不容许臣下生出别的心思出来,动摇了皇上地天下大计。
吴绍基慌忙跪了下来,低头说道,“微臣谨记皇上今日的教诲,此去两江,必当专心任事,以朝廷大局为重,不敢心存丝毫杂念。”
光绪微微一笑,见敲打的也差不多了,吴绍基的聪明之人,当能明白自己的一番苦心。便轻轻拍了拍手,对殿外说道,“传景铭进来吧。”
“朕明日即下旨让景铭任江宁将军,再带点新建陆军过去,一来是为朕看住两江这块地方,防备着背后有人搞东搞西的,二来也替你护护驾,有景铭在,朕也就放心多了,两江官场断然不会有人敢打你的主意,你手上有了景铭这把刀,做起事情来也会容易得多。”光绪一脸微笑,从容的看了吴绍基一眼说道。
光绪的这番又搓又揉,又是敲打又是恩遇,即便是聪明过人的吴绍基,此时心中也是一片迷乱,望着光绪傻傻的跪着,连谢恩都忘记了。
又是一更,凌晨4点还债,太冷了。这几章都是铺垫,大家或许觉得有些闷,要打雷下雨前都是这样的。其实铺垫才最难写啊,写得我很痛苦的说。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qidian,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