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四章 多余的拉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朱慈煃摇摇头:“云沛,不必担心我让你派人去跟着,就料到这厮会去皇上那里搞风搞雨。你不必担心,我和吴三桂的事情皇上心中有数,陈演这小人不会有什么作为的。”
谢云沛心中也是大震,他可不是因为自家王爷料到了陈演的行动而震动。而是因为朱慈煃的话语,他自称是在说‘我’没有说‘本藩’,这是没有了架子,拿自己当心腹才这样说。看来自己在王爷心中的地位也是越发的稳固了,这让他心中大震。这个时代,等级森严,他虽然王爷的护卫,可他以前是一个盗贼,更没有功名在身,连称呼一声‘殿下’的资格都没有,现在一个堂堂的藩王,拿他当自己人,都自称我,让他感动的不行。
看着谢云沛那愣愣的样子,朱慈煃呵呵一笑:“发什么呆啊?你还不能休息,有事情要你去办。”
谢云沛当即单膝跪地:“王爷敬请吩咐,肝脑涂地在所不惜。”
“没有那么严重,又不是叫你去闯什么刀山火海。你去打听一下,看看这陈演到底对皇上说了什么。”就知道这家伙不地道,传闻这厮为人刻薄,还不知道他去崇祯那里说什么坏话呢,打听一下对自己没坏处。虽然都能想的出来,这小子必然是拿自己与吴三桂结交的事情说事,藩王不得与大臣结交,这是祖宗定下的规矩。可惜啊,这次我可是奉旨结交滴,还怕你胡说?不过还是知道的仔细一点,改日应对崇祯的询问总没有坏处。
至于这陈演怎么去折腾吴三桂,他才不管呢,反正他对吴三桂没有好感。在他看来,这个吴三桂是一镇总兵,好歹也是征虏前将军,一个将军,现在看起来却更象一个政客,这样的人让他很不舒服。
他派人私下探查过,宣府镇(现张家口宣化地区)是京城的北大门,而这里上报士兵六千,骑兵三百,火器三千。可实际上呢?这里常备兵只有四千,马匹倒是有两百多,可都是残次品,而骑兵的话,那可不是骑上马的步兵就是骑兵了,这一点朱慈煃更是严重怀疑。火器更是不足一千,其中大部分还是永乐大帝时代的东西,算的上是古董了………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有了空额将领就可以吃空饷,朝廷的饷银可都是按照六千人发的,而有火器自然就要配给火药。两千人的粮饷,两千火器的火药补给,那里去了?自然进了以总兵唐钰为首的军官腰包之中。宣镇离北京那么近,都搞成了这个样子,其他的地方可想而知是一副什么德行,怪不得以明朝火器之发达都要失败,实在是让人无语。
话说这些官员就不怕上面发现?当然怕,但是皇帝在深宫之中,又那里知道这些事情。就算有人来视察,那也简单,难道他们还一个一个的去数人数火器?有人来视察的时候,随便拉上些人补足差额就是了,等视察的人走了,该怎么样还怎么样。
对于这个情况,朱慈煃本来想提醒一下崇祯皇帝,可一想,自己也别多事了。全国之内皆是如此,一旦自己把这个事情捅出去,那全国大部分将领都得罪了,这股力量,那可不是开玩笑的。自古欺瞒上峰的事情少了不成?现在大明搞成这个样子,也不是他一个无权的藩王能管得了的。管那么多做什么?自己过自己的逍遥日子就是了。要是自己对朝政非常关心,又是一副精明强干的样子,那离皇帝‘圈养’自己就不远了…………闷声大发财才是王道。
回头想想这些人也是好笑,这般做贼的人却是一点也不心虚。果然都是高手,明朝军队都成了这个样子,让人还能说什么:“来人,将棒槌叫来。”
不是因为吴三桂,他还想不到这么多事情,这个时候,他也想知道明朝士兵的想法了。
“王爷,您叫我。”
看着棒槌那憨厚的大脸,朱慈煃放下手中的书问了起来:“棒槌,你以前在王巡抚手下当过兵吧?”
“是的。”
“你们的军饷是怎么拿的?”
“军饷?王爷您太看得起当兵的了。刚进王府时候您赏的十两银子是小人这辈子见的最多的银子了。”
朱慈煃心中一阵慨叹,也起了好奇之心:“那你们当兵不给饷的吗?”
“有是有,可是我们很少见到钱,我们这些小兵的月俸是一石,一年才十二石米,又能有多少银子。能吃饱肚子就没有别的奢求了。”
朴实的话语,朴实的表情。除了感慨,还能做什么?一年只给十二石米,还常常拖欠,凭什么让士兵给你拼命?朱慈煃又问:“如此少的饷银,你们没有怨言?”

“能有啥怨言,朝廷给口饭吃就不错了。我们还好一点,那些军户才惨呢,他们可是什么都没有,平时耕田,战时要上战场。可这些人都没什么训练,纯粹是送死。”
朱慈煃摸了摸下巴:“那你们为什么打仗?”
“为什么?”棒槌眨巴眨巴他的大眼睛,一张大脸憋的通红也没憋出什么来:“将军一声令下就打了,让打谁打谁,那里有什么为什么。”
对于这憨直的汉子,朱慈煃决定转移话题了:“你家中还有什么人?”
“回王爷,小人与家人失散很久了。当年小人与家人一起逃难,走散了,沿街乞讨,是王大人收留了我,我就参军了。后来王大人调我做了亲兵这日子才好一点,就是找不到家人了。”说到伤心处,这憨直的汉子脸上也是悲切的神色。
摇摇头,朱慈煃也是感慨:“回头你多打听打听吧。棒槌,你可会使用火器?”
“火器?我是没机会用,小人块头大,还是用刀砍的舒服。”
“原来如此。”朱慈煃失望的点了点头,随手拿起一张百两的银票:“棒槌,赏你的。用这些钱托人去打听打听你家人的下落,本藩的属下,不能就这么不明不白的。”
棒槌却迟疑了,迟迟不接,好一会才说:“王爷厚赐,小人不敢接受。”
朱慈煃呵呵一笑:“棒槌,你怎么也搞这一套?难道你也要来个无功不受禄?行了,赏你的,就拿着,难道不想知道你家人的消息?”
棒槌为难了一下,有跪下了:“王爷,这是交钞啊。”
交钞?对了,现在的银票是这么个叫法。还有一种大明宝钞,可那面值太小,最大的才一贯钱,也就是一两银子。朱慈煃也奇怪了:“交钞怎么了?嫌多?难道你想本藩给你宝钞?那可才一两,呵呵。”
棒槌急忙摇头:“不是,不是,王爷,您听小人说。交钞是私人票号发行的,小人不敢要。”
朱慈煃奇怪了,拿起银票来看了看,没有什么异常啊,遂问到:“为什么?难道怕兑不出银两?”不会吧,这个时代,商人的地位很低,所以他们更看重信誉。因为一旦失去了信誉,他们那本来不高的地位就完全失去了,这也是中国古代商人为什么能做到一句话就能当契约,就是自己死了家人也会实现。那里如现代一般,就是签订合同板上钉钉了照样是一堆幺蛾子…………
“不是这样,王爷,交钞是大人物们图方便以及大商贾用的。我们这些小人物一辈子连银子都见不到多少,交钞更是不敢想。不是票号敢做什么,实在是小的不敢去票号…………”
原来如此,这家伙,还真是憨厚的可爱啊,不过是一百两而已,就成了这个样子,不过想想他说的也有道理。交钞,这只是民间的叫法,可这叫法好像挺多,交钞、飞钱、便换,估计这世上也就自己一人称这个为银票了,呵呵。普通人确实也很少见到交钞吧,这个时候交钞也还没有普及。不过一百两你就惊讶成这个样子,没出息。可他也没想想,当初他刚知道自己有多少身家的时候,样子实在比棒槌还不如,当然几百万和一百两当然不可同日而语。
朱慈煃存心展示自己的仁爱之心,这个时候,他是要拉拢棒槌的。他来到这个时代,虽然下属不少,可他对于这些人没有放心的,而棒槌,却是现在可以拉拢的。首先这个家伙憨厚,可不傻,属于粗中有细的人;其次,这家伙和自己以前的身体没有多少交集,只要拉拢住了,可以放心使用。同时他又是自己的侍卫,多个人保护,总是有益无害的。
一百两银子,在普通人看来是不小的款子(现在的七、八万块),可对他来说,小钱而已。只要能拉住一个有用的人,非常之值得。温和的说到:“怕什么,只管去,你是王府的人,是本藩的人,谁还敢为难你?若有人为难你,本藩给你做主。”
谢云沛、棒槌,这两人是自己手下的哼哈二将,简单点说就是最忠心的狗腿子,他们的用处大这呢,希望这拉拢不会多余,也希望能有效果。看着棒槌的背影,这憨厚的家伙,还要在观察一段时间,只要能将他完全控制住,自己可也就多条命了。棒槌的身手好,力量大,心思也不笨,是个做侍卫的好材料。
“王爷,梅姑娘求见。”
梅雪容?她来做什么?朱慈煃也奇怪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