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章 弃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阿济格一把大火烧掉了苏州,驱使难民们涌向了北伐军,虽然成功的拖住了北伐军的脚步,可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人崩溃阿济格自己也经被打的很窝火,北伐军的骑兵突袭也将他的后阵打了个措手不及,损失了不少人马。最后无奈,他只有派出投降汉军中战力最强的平西王吴三桂部。
吴三桂也算不负众望,终于死死的拖住了北伐军的骑兵,但是他自己,却陷入了后来赶到的北伐军重重包围。奇怪的是,刘国轩并没有命令下死手,他看重的自然不是吴三桂的性命,而是他率领的那支铁骑。关宁铁骑,自从袁崇焕提出‘以辽人守辽土’的政策,辽东大地上,就多了这一支关宁铁骑,姚勇善战。直到袁崇焕因为牵扯到魏忠贤之乱被杀掉后,这支关宁铁骑就落到了吴三桂手中。
不可否认,吴三桂虽然投降了满清,但他的实力却不容抹杀,他的才华也不能抹杀。这支关宁铁骑被他收入囊中,更是如虎添翼,成为辽东大地上一支异常彪悍的军队,成为连皇太极都忌惮的存在。即便吴三桂投降之后,多尔衮也不敢轻易抽了他的这支军队,害怕反出事端。幸好吴三桂投降之后,表现一直不错。
就连殿后这种明知道危险无比的任务,吴三桂也没有叫苦,毫不犹豫的接了下来。而后的反击战中,这支关宁铁骑的战力也让北伐军惊讶。这些人比满八旗的骑兵还要厉害,也让追击的司马冬部吃了个闷亏。
刘国轩的想收服这支部队,消息传来,海军已经出动,满清军是过不了长江的。更只要的是,吴三桂部队只有三天的口粮,司马冬虽然被吴三桂打了个埋伏,吃了闷亏,损失了一千多人马。可他的部队也成功的突袭了对方辎重营,烧了吴三桂的粮草辎重。现在吴三桂被北伐大军包围在白丹山,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小帅,我们不能拖得时间长了,会影响我们追击满清军的。”
对于部下的建言,刘国轩不置可否。长江被封锁了,多铎的军队只有一条路,那就是沿着长江西进入川,豪格现在正在四川,得到他的接应,才有最后一丝希望。只是这一路上的难度,也是难于登天啊。前有堵截,后有追兵,多铎在厉害也成折戟之势。
五胜渡的清军现在也是有些士气低落,自从进关之后,他们所向披靡,横扫中原。眼看着天下就要平定,该安享这花花中原了,可这该死的明军。简直就是僵尸复活,不知道从那里钻出来和自己做对,现在这个局势,大家都清楚,这仗不好打了。要不然以豫亲王的作风,怎么会退?他作战一向是有进无退的。
“主子,附近的船只都被征集完了,可这远远不够大军所需啊。船又小又少,您看。”
多铎叹息,水军一直本方的弱项,朝上根本不重视水军的建设,更不要说这水军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设起来的:“左梦庚呢?他那里不是有舟船上万只吗?怎么不拿出来?”
“主子,左梦庚投降的时候,那些船都被一把火烧了,至今不知道是谁干的,难道您忘记了?”
多铎一下想起来,那时候确实有这么一个消息,只是那个时候还没有意识到水军,他也就没有在意,现在却是追悔莫及:“少便少些吧,多渡几次就是了。对面有元宁的人接应,没什么好担心的。”
“主子,还是小心为上,探子说南京码头有不少明军的战舰,我们要小心这些人啊。”
多铎一个还用你说的眼神,这事情是明摆的,可那又怎么样?还是得渡江,事到如今,如何将更多的八旗子弟带回北京是多铎所想的,至于破釜沉舟,这事情他不是没有想过。明军的器械太精良了,他们吃的亏还少吗?说心里话,就算野战,他也没有十足的信心打败刘国轩。
明军的北伐军与以往所有的明军都不同,死战不退的明军他几乎看不到,但在北伐军中比比皆是。这不是一支部队冒尖的事情,而是整体素质的问题。他现在逐渐的明白了。对于汉人,传统的力量是何其的强大。多尔衮的‘剃发易服令’对于朱慈煃来说简直就是灵丹妙药。也正是因为这条法令,朱慈煃在招募人员,鼓动士气上占据了相当的优势。

不愿剃发易服,这几乎是每个汉人的想法。只是碍于‘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的压迫才剃发的,现在有了别的选择,他们毫不犹豫的投入了北伐军的怀抱。掩护明军,提供清军情报,破坏清军的地方征粮队,人民战争的力量何其之强大。就连那些给自己添的复社成员,现在的态度也暧昧了起来。这帮孙子,早晚杀光他们。
王爷,大事不好,二十里外发现大量明军战舰,看方向正是向我们而来。”
多铎一听急了,明军这么快?急忙问到:“图海呢?他的疑兵被识破了?”
“不清楚,还没有图将军的消息。以奴才之见,应该没有,要是被识破,图将军必然会有回报的。”
多铎脑袋一转,现在不是追究的时候,应付眼前的局面才是最重要的:“舟师能否出战?”
一听多铎问这个,汉岱跳了出来:“王爷,不能啊。明军的战舰高大坚固,火器犀利。现在这些船只根本不是对手,迎战只是送死。”
“屁,你汉岱胆子都被明军吓破了吧?有那么邪乎吗?老子还就不信了,王爷,末将请求出战。”
面对反驳他的将领,汉岱却说不出话来了。面对明军的海军,他的苦是刻骨铭心。扬州一次,差点把命丢了;南京一战,以为贝勒爷都死了,明军战舰上的火炮简直就是他的噩梦。他早已经上了关于水军的条陈,却是石沉大海,没有任何反应。
幸好多铎也清楚仓促之下迎战是不智的:“鄂硕,战心可嘉,只是没有仓促迎战的道理。传令,三军固守。”
多铎采取了龟缩政策,见清军没动静。北伐军海军大摇大摆的在长江之上晃悠,却也不展开进攻,只是时而谩骂,时而鸣炮示威。他们的任务是封锁长江,不可轻举妄动。清军也是有红衣大炮滴,可不能小看了他们。
白丹山之上,吴三桂的大营之中,也迎来一位客人。
“长伯,多年不见,想不到会在这样的情况见面。”
一见来人是朱大典,吴三桂慌忙起身:“朱大帅,您怎么来了?”
“呵呵,你都是满清的平西王了,我做吉王的使者又有什么奇怪的?”
吴三桂顿了一下,似乎也是想起当年的事情:“是啊,很多年没见了。大帅当年是何等英姿,现在却见老了。”
朱大典摸了摸自己有些发白的头发:“岁月不扰人啊。”
“大帅可是来劝降?”
“长伯是聪明人,何须我多言?你怎么看待此事?”
吴三桂却摇头:“大帅,赎三桂不敬了。我不能投降,也无法投降了。昔日我与吉王殿下在北京城中打过交道,吉王为人隐忍,又怎么会放过我?”
“郑宏逵这等人物都得宽恕,难道你就不能,只要你将功折罪,以王爷胸怀,这将来必有你一席之地。”
吴三桂再次摇头:“郑宏逵是郑宏逵,我是我,让我如郑宏逵那般活着,还不如去死。还请大帅体谅。”
“看来你是铁了心了,可你不为你麾下的将士们想想吗?我军的火器你清楚,若是攻打,你能坚持多少时间?他们又会是什么下场?”
吴三桂有些犹豫了,以他的心情,百折不挠,却还是有些动摇。现在的局势对他来说是死局。只听朱大典继续说到:“满清人对你如何?让你殿后根本就是送死,他们放火烧了整个苏州,我军将士怒火冲天,这个时候,你就这么有信心阻挡住追兵?”
挡不住也要挡,我吴三桂不论生死,皆要轰轰烈烈,就是可惜了麾下的士兵们,朝夕相处这么久,吴三桂抬头说到:“大帅,且听听他们的声音吧。”转头问帐中众将:“诸位,可愿随某死战?”
“愿为王爷而战,愿为王爷而死。”听到这齐刷刷的声音,朱大典也是叹气。如此得军心,吴三桂你也算一员上将了,可为何要走这一步错棋呢?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