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夫妇二人说话间,已经回到正堂,三郎,四郎和五郎都等在那里,因为杨业找了他们来,是布置几日后与辽国勇士大鹏翼的比武打擂。 简略说了说与曹彬的谈话,三郎沉默不语,四郎先开口了:“爹,曹大人这不等于贪功嘛,手段很高明”“嗯,是有点不那么。。”木呐的五郎也附和。。。“谁让小六这么不检点,让他抓了把柄”三郎瓮声瓮气地最后说。杨业阴沉了脸:“你们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曹公一代名将,身经百战,他着急奏报此事,是为我大宋军队的壮大,怎么会是贪功?尔等还是专心练武,备战大鹏翼才是正理!”顿了顿,杨业又说:“辽邦又来了战表,此次比武不仅比拳脚,箭术,武功,还有比攻防,布阵。尔等要当心了,他们是善者不来,来者不善”
早春二月的夜晚,洋溢着春的韵律和萌芽,昭圃里的竹园开始冒出棵棵新笋,竹竹呆呆地望着地上的嫩竹,一动不动。 “郡主,五少爷的小厮刚才来传话,说五少爷一会儿来看您。”“嗯”“郡主,您还没用晚膳,要不要奴婢给您摆上?”“不用”“郡主。。”“绿珠,你今天怎么这么多话?”“郡主,是。。”“绿珠,你说,六公子的手会不会还没好?我想他一定写不了字,才一直没捎信给家里,是吧?”“郡主,嗯”“六公子今天好像很苍白。。好像又瘦了,不过他跑得还是那么快。。让人追也追不上。。呵呵”竹竹说到这里,自顾自地笑了。 绿珠在一边心里很不是滋味,正想找话岔开,一个应门的小丫头来报:“五少爷过来看望郡主殿下”
坐在竹竹的对面,五郎显得很扭捏,半晌才说:“郡主,我。。我明天离京,前往九凤山的大擂与大鹏翼比武,此番成败有关我大宋的荣辱,在下将至生死于度外,全力施为,为我家国争光!”竹竹抬起乌黑的眸子,怔怔地看着五郎:“五哥,你说什么?擂台比武?那你会不会也见到六郎?”不等五郎答话,竹竹又低下头说:“你见到六郎,对他说,要穿暖吃饱,要照顾自己,要睡足觉,不要熬夜起早。。还有他的手,要多用暖炉捂着,才能好得快” 竹竹还在絮絮叨叨地说,这回是五郎对着澄明的月夜发起了呆。。。
宋辽边界处的九凤山,雄奇壮观,属太行一脉,因为即将成为大辽和大宋的“国擂”比武场,此时的南北山麓都有许多行人,大部分是武林中人,也有不少青壮的边民百姓,前来观擂。因为是必武定胜负,不是打仗,按规矩,允许观看。
通往九凤山南麓的官道上,走着一个一身灰布棉袍,头扎方巾,脸上满是灰尘的年轻人,他身上背着个小包袱,一边走,一边四处张望。。。
京城里,午朝门前,正在举行盛大的壮行仪式,皇帝亲自为十名参与打擂的青年斟酒送行,十名年轻人都是朝臣们仔细斟酌选定的,其中包括江湖上有名的无敌侠客皇浦策。 杨家子弟中的四郎杨昊,五郎杨显也将与潘美之子潘豹,石守信幼子石保利,田重进之子田也良等一并攻擂。。
另外还有一万五千人的护卫队伍,由八贤王亲自率领,因制造‘霹雳火球’有功而擢升为承轩将军的曹彬之子曹玮,和呼延赞,高怀亮及郑印三人一同奉皇上御赐宝剑同往观战。浩浩荡荡的队伍出了北城门往点苍山走去,在最后面的一队人马是杨业的两千龙虎军骑兵,由三郎杨晃带领,骑兵马队驶过城门时,三郎特意放缓马的步伐,杨业和赛花奔过来,赛花牵住伞菊(三郎的坐骑), 细细嘱咐:“晃儿,一定多加小心,保护大家的安全,照顾好两个弟弟,另外,娘怀疑你弟弟也会偷偷去观战,要是看见他,把这个给他,让他去洛阳找你大伯,别在外面流浪。。让娘担心。。” 赛花说着,递过一个精致的小包袱。

三郎冲着父母微一点头, 然后揣起小包袱,双手猛地抱拳, 带得身上的铠甲叶子一阵哗拉拉地响,紧接着他两腿急夹伞菊的小肚子, 伞菊四蹄亮开,风驰电掣般疾奔而去,一眨眼的工夫,人们的视线里就只剩下三郎背后的大红披风如红云似的飘飘舞舞.
九凤山和绵山交界处有个不大的小村子,名叫黄崖村, 村子紧邻汾水绵山,风景秀丽异常,此处有一个峡谷叫龙澍峪,内中有清泉,叫龙子泉,泉水甘冽,是用来酿酒的好水。 所以整座黄崖村的村民都以酿酒为生,早在汉武帝年间,武帝因事巡游,在汾水大宴宾客,并作《秋风辞》。据传,汉武帝当年宴请宾客时所用的酒是产自杏花村。南北朝北齐年间,汾酒被选为宫廷御酒。 到了盛唐,更是“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如今,此地已经找不到杏花村了,因为每个村落都会做佳酿,更会托称自己才是真正的杏花村。。
正月将尽, 歇业过年的小伙计们陆续回到了作坊, 黄崖村里最大的酒作坊清馨坊老板姓郭,名志,字怀远。 本是个北汉的举人,因为北汉亡国,他心灰意冷,便集结家财,开起了酒作坊养家糊口。 今天一大早,他就打开大门,准备等回家过年的四个徒弟回来,一齐开火, 酿制新年里的第一批美酒。。 打开门,进入他眼帘的除了地上的残雪和枯树昏鸦,还有一个人影。 此人一身半旧的灰布棉袄,灰布老棉裤, 头上缠着灰布头巾,怀里揣着个兰花布包,正瑟缩地蹲在自家的大门前。
“喂,你是哪村的?” “嗯?我。。我。。是过路的,迷了路,想歇歇脚讨口水喝” “噢,是外来的客人,进来吧” 郭志像所有大山里的村民一样,豪爽热情, 灰布衣服的年青人随着郭掌柜一同进了院子,在掌柜的耳房里坐下,郭志舀了一碗米酒给他,然后一边搅拌酒糟,一边坐在他对面闲聊:“年轻人,你是哪里人啊?”“汴梁”。“京城人氏啊,小哥你叫啥名字?”“我。。姓严。。叫小六”“家里还有别人吗?”“嗯。。嗯。。没有,就我一个”“一个人,你这是到哪里去呢?”“不知道,京里混不下去,想到边关看看,能不能吃粮当兵”“唉,这年头,当兵有啥好,不如学点本事,自己弄个营生”郭老板边说边开始烧火。。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