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备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次日,我让虞翻先入会稽城去通知步骘等人,随后便与潘临做别,自回了营寨,命大军拔营,全速前往会稽城中而去。潘临待我走后,亦领大军先回大山准备去了。
我大军一到会稽,便见步骘、贺齐、阚泽、虞翻四人已领着城中众多军民在城门处恭迎。走近去,只见步骘比之从前,又多了几分精练;贺齐明显比从前成熟了许多;阚泽还是那般简朴。三人同时向我见礼,我大喜道:“子山、公苗、德润,你三人可真是会稽的顶梁柱啊!这些日子,真是辛苦你们了。”三人皆大为感激,入到城中,步骘谓我道:“主公,与潘临结盟一事,仲翔兄已与我等大略的说过。今年秋收所得粮食颇丰,给他们粮食易办。但若是要我城中百姓去教他们耕种,就不好办了。”
我奇道:“却是为何?”
步骘与阚泽对望了一眼,阚泽道:“主公有所不知,往年潘临手下的兵士抢掠我等百姓粮食,手段甚是狠毒,百姓与山越人的怨恨由来已久,并非一时半会便能和解。如此何人肯去教山越之民耕种。”
我听后不禁一叹,“是啊,双方积怨已久,倒不是一时半会就能解决的了的。”虞翻道:“主公何不请一德高望重之人前来处理此事。”我忙问:“何人能解此难题?”虞翻道:“主公平时还常常提起此人,怎地这会却忘了他。”我一怔,随即大笑道:“对了,对了。”
众人齐问何人?我笑道:“必是顾雍先生不可。” 顾雍乃江东望族,又有经天纬地之才,我早就想请他出山相助,可惜上次前去不遇,后又忙于战事,无暇他顾。如今既有此难题欲请他相助,且又无战事缠身,正是前往探访他之时。于是次日,我便与潘武前往吴郡,在郡中又与卫旌谈论了一番,歇了一夜。第二天一早,便前往顾雍府上。
到庄前,回想起前次,还是与严舆一起来的,这次却与儿子一起来,颇有感概。下马后,潘武正要去敲门,门却抢先打开了。从内走出一位相貌清秀的先生,三络长须,举止甚为儒雅。
我拱手问道:“先生可是顾雍,顾元叹?”
那先生一揖道:“正是在下。将军是谁?”
我大喜道:“总算得遇大贤。在下严白虎也。”
顾雍道:“原来是严将军,失敬失敬,快快入屋内说话。”
我与潘武随顾雍入庄,庄中设置与从前无异,到厅内坐定,命人奉上茶来。顾雍道:“将军百忙之身,还抽空来访,必是有要事。”
我点头道:“先生果真高才,我此次前来,确是有事要请先生帮忙。”
顾雍道:“将军为国为民,雍实钦佩不已。若有用得雍处,敢不效力。”
我道:“若先生肯相助,大事定矣。”遂将山越之民耕种一事说之,顾雍道:“若能与山越和睦相处,却是有利万世之事。”沉默了一会后,顾雍又道:“百姓不肯前往,一是仇恨山越,二也是怕山越之民野蛮脾性不改,恐为其所害。以我之见,不如先从军屯开始?”
“何为军屯?”
“军屯便是让军队去耕种,如今暂无战事,将军何不就拨一枝军队出来,往大山边开垦田地。这样一来,既可教山越之民耕种之术,亦可加强两军交流。将来联合做战之时,亦可避免相互猜疑之状。且由军队前去,亦不怕山越人生乱,闲时还可请教山越人山地作战之术,岂不一举两得。”
我闻言大喜,忙起身拱手道:“先生之言,使吾茅塞顿开也,还望先生能出山相助,成就此事。”
顾雍起身拱手还礼道:“此事利国利民,雍原助将军一臂之力。然尚需一人相助,此事方能成功。”
我忙问道:“所需何人?先生请讲。”
顾雍道:“非潘武将军不可。”
这一句话,倒把我提醒了。潘武与山越人最善,又是我军中顶梁之柱,若他出面,必定胜过任何一人。如今由他与顾雍联手,那我还有什么后顾之忧,于是满怀欣喜的答应了下来。
回到会稽后,即时派人通知潘临让山越之民搬到大山脚下,我与顾雍、潘武亦率领一枝军队并带上种粮、农具前往与其会合。到达山脚下后,顾雍又把早已拟好的条文告诫众军兵们,不得与山越人为难,否则军法从事。

一切安排妥当,便让众人先行搭建房子,我想暂时无事,也就在山脚下住下。当晚潘临就到我屋内,说我为了帮他的山民学会耕种,竟动用了一枝军队时,他心中实在是感激不已。我笑着对他说:“既是兄弟了,又何必如此见外。”潘临点头称是,心中对我再无任何猜疑。连夜与我谈论了不少山越族中之事,与对付丹阳山越的一些想法,而众军将士与山越之民也还相安无事。
也许是我太过乐观,不加约束的原因,几日之后,潘武竟来向我禀报了一件有损两家友好的事:我军一个战士砍死了一个山越之民。
原因是那个山越之民向我军战士请教耕种之事,由于请教事情过多,我军战士烦躁,便骂道:“你他妈是猪生的啊?这么简单的事都要老子讲好半天,还没听懂。”山越之民便回应道:“你骂我可以,但不可以骂我妈。我要是骂你妈是猪,你难道乐意。”就这样你一句我一语,最后打起手来,我军战士竟一刀将这山越之民杀了。一时之间,双方便都充满了敌意。
潘武道:“顾雍先生已在处理此事,对那名战士打算处以军法从事。”随后又道:“这名战士立过不少战功,更是跟随父亲从白虎寨一路走到现在的一名老兵。”
我忙道:“那可是我的生死弟兄。”急与潘武赶到现场去,心中打定主意,若是能救得下这名老兵,那无论如何也要救下他。从白虎寨起家到现在,众多兄弟已剩不多人,我实在不愿意再看到有人死伤。可是当我赶到现场时,顾雍却已将那名老兵斩首了,众多与那名老兵交情非浅的士兵哭着向我抗议,我看了看潘武,又看了看顾雍,最后无奈叹道:“此事有军令在先,便是我亦不敢触犯。如今既是犯了军令,便该依法从事,并无情面可言,大家以后谨记了。”
当时潘临亦在现场,见状赞叹不已。从此,两军之中再无相争之事发生,看来耕种一事当可顺利完成。我想此间之事也算告一段落了,便将顾雍与潘武找来,先对顾雍的行事果断赞赏了一番,再对潘武道:“为父欲先回秣陵准备讨伐丹阳山越之事,会稽这边就靠你和顾先生打理了。”
潘武点头答应,我再嘱咐了几句后,便去会见潘临,向他说明准备讨伐丹阳山越一事,并约他开春到丹阳郡会兵。所有事情按排妥当,我便先回了会稽郡,在郡中住了几日,与步骘等人多叙旧情,还去拜访了陆翁等豪族。然后便率军前往吴郡,这一次,除了虞翻等从秣陵跟随而来的将士,贺齐、阚泽亦随军同往。便连凌统与凌操之妻,我也让他们随军搬迁,打算让他们都到秣陵去住。
在吴郡处,让卫旌给军队补充了军粮物资,我便去拜访了陆康、陆逊,还见过了刘基,然后就马不停蹄的率大军回了秣陵,并让阚泽去曲阿换回了凌操。凌操一见凌统与妻子,欢喜非常,连连向我拜谢。秣陵城一时之间,甚是和谐。从此以后,秣陵便是我军的主城了。
很快一个月过去了,我大军人数也骤增到了六万多人,兵力是足够了,但是将来要与鄱阳湖贼首彭虎一战,那是少不得战船的。而秣陵城中原本就有造船厂,且早在之前,虞翻便已命人赶造起了战船。
我往造船厂一看时,正是叹为观止。本来以为古代的造船术不甚高明,不想造出的大型楼船与走舸却是如此先进。这大型楼船高五层,列女墙、战格、树幡帜,开驾窗矛**,置抛车、垒石、铁斗,状如城垒,可纳三千人。而这走舸,舷上安重樯。棹夫多,战卒少,装纳者皆选武勇之士,精锐士兵充棹夫,往来如飞,乘人不备。如此两种战船,便如重轻两种骑兵,若是灵活搭配运用,在海上必能发挥出超强的战斗力。
在造船厂内巡视了一圈,原先刘繇亦留下不少战船,如此按进度行事,不出意外的话,到开春之时,我军当可多出近千艘大小不一的战船。
军士方面的训练也没有落下,由盾牌兵,丹阳兵,连弩兵三类兵种组成的这枝精锐兵力,在我与虞翻的操练下,日益完善。看看我军实力一步步的强大起来,我甚感欣慰,一切就等开春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