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29、秦家母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秦琼字叔宝,祖籍山东历城,出身将门世家。其父秦彝曾任北齐国齐州郡守,生性忠勇兼备,齐州城破之日,为死保危城,率领部下与数倍于己的敌军殊死搏斗数昼夜,至终力竭自杀。是时,秦叔宝方三岁。秦母为了确保秦家这唯一骨血平安无事,丈夫去世后,因担心公开操办丧事暴露行踪,只得忍住内心极度悲伤,托人收殓埋葬,自己怀抱幼子,于齐州城东躲西藏,好歹混出城门,逃过一劫,后于城外一小村庄安下身来。
秦叔宝秉承先辈血统,自幼爱好习武,十四岁时,便将其父所遗一对重达一百二十八斤的镶金熟铜锏练得精熟,演试时,旁观者但见一圈黑影卷地翻滚,却无法辨出人形。秦叔宝生性急公好义,好打抱不平,颇受江湖朋友敬仰,也因此惹过不少麻烦,多次受到母亲责备,甚而打骂。秦叔宝为人孝顺,对母亲的话百依百顺,历来不敢违逆,惟独此点,老记不住母亲教诲,每回因此等事惹出麻烦,回家后便跪于母亲面前低头认错,任从母亲指责,痛打,但过后再度遇到不平事,照样会挺身而出,为弱者出头,义无反顾。对儿子的正直本性,秦母正所谓又爱又恨,往往责罚过后,又抱住儿子痛哭失声。此般痛哭,其实连秦老太太本人也很难分得清是悲痛还是欢喜!
秦叔宝**后,老母按照丈夫遗嘱,反复告诫儿子,不得寻找仇家报仇。道理再明白不过:两国交兵,各为其主,杀人与被杀者双方都是为了各自朝廷利益,不算个人私仇,无法确定仇人为谁,或者说,压根儿就不可将对方认定为仇人。当然,秦母之所以如此约束儿子,更多的是希望他少惹是非,从而确保他顺利**,顺利传承秦氏一脉香火。秦叔宝谨遵母训,为了光大秦门,专意于仕途上寻找出身,却处处碰壁,屡遭小人排挤,暗算,多少次险险乎白丧性命,加之炀帝一味胡作非为,官场黑暗到无以复加,以至使他对求官之路也彻底丧失了兴趣。出此原因,秦叔宝后来尽管颇为张须陀赏识,多番令人往邀,他也是再三借故推辞,至终自觉盛情难却,方勉强重入军营。
张须陀领军增援荥阳时,秦叔宝因老母患病,告假回乡探望,凑巧躲过一劫,事后得知张须陀阵亡噩耗,自问对张以往的知遇之恩自此再无机会报答,忍不住伤心落泪。近数日,因母病痊愈,暂时已无后顾之忧,他正打算前往荥阳,寻找张须陀遗骨妥善安葬,好歹了却一桩心事,但尚未动身,徐世勣却先他一步寻上门来。
秦、徐二人是结义兄弟,秦年长为兄。见面后,徐世勣也不转弯抹角,直言来意。如是,无疑给秦叔宝出了一道难题,断然回绝吧?在徐世勣这位好兄弟面前委实开不了口,答应呢?张须陀刚刚死于瓦岗军手上,虽然碍着与徐世勣等人的兄弟情谊,不便与他们公然作对,但前往投奔,内心那层隔膜却无从驱除,犹豫再三,他不得不委婉推辞,反复表明已无意参与世间种种是非之争。对秦叔宝与张须陀那份交情,徐世勣以往也多有所闻,颇能体谅他内心的苦衷,不过,此回专程前来,何况还是自己主动于李密面前揽下的差事,自然不肯轻易空走一趟,于是再三苦劝,并且一针见血指出,张须陀无论其才其德,均值得人敬重,这一点无可否认!可惜的是,他忠于的是炀帝统治下的腐朽朝廷,一片忠心献错了地方,从而便注定了他的可悲命运!也就是说,张须陀即便不于此回死于瓦岗军之手,迟早也会被其他义军铲除,既然他迟早难逃一死,兄长又何必耿耿于怀呢?论口才,秦叔宝哪是徐世勣对手?既然嘴巴说不过人家,就不能不顾着点结义兄弟的情分吧,于是,他又将事情推向老母,表示只要得到母亲首肯,自己也无话可说。

秦母是个深明大义的人,虽已年过花甲,头脑反应却极敏捷。老人家六十大寿那年,于寿诞上头一回认识徐世勣,便对这位聪敏英俊的少年英雄颇有好感,于心目中留下了良好印象,此刻,对方邀请儿子前往瓦岗,老人家的第一反应便是,以徐世勣如此聪敏多才之人,也乐意铁了心跟定李密,足见李密其人的非比寻常,儿子追随他打江山,闯天下,日后肯定不会辜负父亲生前所望,耀祖扬宗,闯出一番事业来。何况,以儿子的耿直本性,无权无势,长期居于民间,日后还不知会惹出多少意料不到的是非,甚至飞来横祸!因此,经徐世勣详尽描述完瓦岗军当前的大好局面后,秦母二话不说,便爽快地应允了。
秦叔宝见老母点了头,再也无法推辞,只得令人将义弟罗士信与儿子秦怀玉传来拜见徐世勣。二人遵命前来,一见徐世勣,恭恭敬敬要行跪拜礼。徐世勣慌忙伸出双手,一手一个,将他们扶住,进而张大双眼,自头至脚,将二人反反复复看了又看,忍不住由衷赞叹:何其难得的两位少年才俊!尤其是罗士信,他粗粗一看,便总觉得有些面熟,进而认真回思,不由哑然失笑说:“罗兄弟莫非便是当年力分斗牛之小兄弟乎?”
秦叔宝也笑着回答:“正是。”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