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七月突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摩罗历474年5月27日,不出嬴梵等人的预料,克米拉挥军一万五千人进攻霍尔的奇斯哈特谷地,坚守该处的是霍尔五千七百名正规军。战争进行的异常激烈而残酷,双方处于一种僵持的状态。霍尔方面凭借地势上的优势一次又一次击退克米拉军队的进攻,而克米拉则依仗自己在兵力方面的所占有的优势,不分昼夜的向霍尔发动进攻。
对于双方的兵士和将军而言,这都是一场意志与精神的较量。鲜红的血液在这里飞溅,年青的生命在这里倒下。这场战争已经摒弃了一切所谓的战略战术,这里只剩下无尽的杀戮。
惨烈的消耗战仅仅进行了三天,双方军队的伤亡就都超过了一半,将近万名战士在这短短的三天时间里倒在这个战场上,不管他们生前是霍尔的战士还是克米拉的英雄,他们都将被永久地留在这片谷地中。但战争并没有结束,双方的后援部队仍旧源源不断地从各自的后方赶来,又有许多生命将被投入到这场“绞肉机”式的战争中。
根据《大陆纪事》的记载,这场“奇斯哈特谷地争夺战”持续了一个月零四天,最终以克米拉一方获胜而告终,双方前后共投入了四万八千名士兵,其中霍尔为一万四千名,克米拉为三万四千名,而其中的三万九千名士兵在此长眠,其死亡率竟然高达惊人的八成,不能不说创造了一个战争“奇迹”。
摩罗历475年,有一名游吟诗人途径奇斯哈特谷地,发现山谷中的草木竟然都有一人多高,整个山谷仿佛成了一个草的森林,为此他做了一首描述那场战争的诗歌,其中有一句流传至今。
“勇士们的血肉滋润了这块山间的谷地,这片草的海洋成了他们灵魂呻吟的墓地。”
从此以后,奇斯哈特谷地就有了“墓地”的称号,而这场战争也被后世称为“灵魂的呻吟”。
但是,战争不仅仅发生在诺达克的北面。几乎在同时,诺达克的南面也发生了战争。
摩罗历474年6月1日,季天王国第三军团指挥伯克对外声称江元昌是杀死凤天扬的元凶,也喊出了“清君侧”的口号,并呼吁一切有爱国心的军人加入到自己的军队中讨伐江元昌,一时间声势大振。但也就在他的主力刚进入季天本土,一路高奏凯歌向季天首都凰城推进的时候,从季天南部调来的王国第四军团挡住了它的去路。
于是,除了名义上归属季天的第五兵团以外,季天王国的四大兵团在两条不同的战线上对峙着,一个月前还强大到让大陆南部国家为之震惊的季天王国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谁也不清楚这场季天内部的战争会怎样收场,但季天王国由强盛走向衰落的趋势已经不可避免。
也就在伯克的主力进入季天的本土后,一直被军粮问题搞得焦头烂额的嬴梵得到了第三军团反叛的消息,另他欣喜若狂,急忙召集手下一众将领召开了一轮新的军事会议。
这是一次“微不足道”的会议,在以后的众多历史文献和官方记录中,关于此次会议的描述都极其简单,甚至可以说是几乎没有。许多研究这段历史的学者甚至于将这次会议忽略不计,还有更多的学者根本不知道在帝国的历史上有过这样一次会议。
在官方文件中是这样讲述这段历史的。
摩罗历474年的5月到6月期间,整个大陆南部战火纷飞。可令人惊异的是,圣皇嬴梵及其所率领的“自由军”则进入了一个休整期。但紧随其后爆发的“七月突袭”以及“自由军”所取得的巨大战果,充分说明了圣皇做为一个军事上的天才,其对于战机的捕捉是如何的高明。
在这段描述中,根本没有提到过这次六月初在艾亚格召开的军事会议。
事实上,若追究原因,与“自由军”在摩罗历474年的整个六月份的“安静”是有很大联系的。正因为这年六月的“平静”,才使得后世的学者甚至于以后帝国的史官们对于这次会议的经过没能很好的记录,最终造成了该次会议的意义被忽视。
但是,这并不是说后世的学者就不能了解该会议的主要内容与其重要性,历史仍就留给了他们一些蛛丝马迹。
封存在帝国大图书馆的帝国海军上将军吕征的《航海日志》中有这样一段记录。
“摩罗历474年6月17日,晴。
今天的海上没有一丝风浪,大海平静地好象一个熟睡的婴儿。‘自由军’的商船队经过几十天的航程,终于将急需的八十万斤粮食运到了冯布尔。我不知道这些粮食能不能解决现在困扰着我们的难题。”
而做为帝国上将军的秦玉的后代,帝国的世袭公爵秦南天曾向外公布了家族保存的一本秦玉亲笔手札,在这里面也有关于这段时期的描述。
“根据六月初会议的讨论结果,向当地贵族高价收购的六十万斤粮食已经入库,与先前由冯布尔运来的粮食合在一处,基本上完成了我们原先的目标。这些粮食对于我军七月南下作战提供了有力的后勤保障。现在唯一让我感到担心的是,少帅真的只是将目标放在达尔那斯吗?
摩罗历474年6月25日·艾亚格”
从秦玉的手札中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六月初会议”与“七月南下作战”之间的联系。不难看出,发生在摩罗历474年7月的“七月突袭”,其整个作战计划与战前准备都已经在“六月初会议”中有了具体部署。

因此,准确的说,对于摩罗历474年的“自由军”而言,六月份是一个战前准备的月份,而七月份则是一个具体作战的时间。后世的许多军事学家在分析这场战争时,几乎所有人都为嬴梵对战机的精确把握而惊叹不已。因为战争到了七月份,各个交战方都已经精疲力竭。而令所有人都料想不到的是,没有一场战争是速战速决的,所有的战争都成了拉锯战。一个多月的持续作战使得交战各方的战斗力都消耗了许多,但整个南部的形势却还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样的状况说明当时的“自由军”是选择了一个最好的时机介入到这场南部群雄混战中。
当时的嬴梵是否真的都已料到了整个战局的变化?事实上根本没有。整个六月,嬴梵与他手下的众将领都在焦躁与不安中度过。一面催促着军粮的征集与购买,一面又时刻注意发生在季天的两场战斗和以霍尔王国为舞台的两场战斗。
六月份各方僵持的结果可以说是上天赐给了嬴梵一次非常好的机会。从他第一次上战场到最后完成他的统一大业的二十多年中,“七月突袭”这场战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如果当时吐浑没有进攻霍尔王国,那克米拉与伯克联手,极有可能打垮季天这个大陆南部一流强国。克米拉将成为继季天之后又一个强国。这样势必将压制新崛起的嬴梵和他的“自由军”。如果在六月份的战争中,不论是伯克,凤弈或者是季天取得决定性的胜利,那胜利的一方都将完全把握整个战场的主动劝,成为制约“自由军”发展的力量,他也就不可能发动什么“七月突袭”。
但是,历史的最终结果证明了这些“如果”都没有变成事实,它在朝着一个有利于嬴梵的方向发展。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历史的“故意”。
摩罗历474年6月30日,历史上著名的战争“灵魂的呻吟”以克米拉方面的惨胜而告终。
摩罗历474年7月3日,在霍尔西县上作战的霍尔军主力在得知奇斯哈特谷地落入克米拉一方的消息后,士气低落。终于在决战中输给了吐浑,雅提联军,连国王都被对方俘虏,霍尔王国已经是名存实亡。在接下来的短短一个星期中,吐浑和雅提联军横扫了整个霍尔王国,联军在7月11日抵达了奇斯哈特谷地。但声势强盛的联军并没有向奇斯哈特谷地的克米拉军队发动进攻,反而发表了一个愿意与克米拉和平相处的外交文件,显然是默认了克米拉对奇斯哈特谷地的控制权。在此期间,大量的霍尔难民经由索伦关进入诺达克地区,驻留此地负责防务的舒琅和独孤明为此忙得晕头转向。后来经过秦玉等人的统计,仅在7月3日以后这8天中,涌入诺达克地区的霍尔难民就多达十三万之多,其数量令人瞠目结舌。
但战争真的就此结束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在七月份的最后两个星期中,嬴梵和他的“自由军”让所有的人都大吃一惊。
摩罗历474年6月29日,文康江。
这是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文康江波涛汹涌的江水奔流向海,江水拍打着江岸巨大的礁石,发出的声音有如雷霆。自从半年多前“自由军占领了诺达克盆地,一切来往于文康江两岸的渡船以及渔民的渔船都被禁止航行。整条文康江靠北岸的江面已经有半年多没出现过航行船只的身影。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黑夜,竟然有一支庞大的舰队借着夜色的掩护逆流而上。这不是一支渔船队,也不是一支商船队,从船身上密密麻麻排列两旁的箭孔就可以看出,这是一支可以在海上航行的战舰所组成的舰队。
天上是浓密的乌云,这支舰队离岸边有两,三百米的距离,站在岸边只能看见一点模模糊糊的影子,没有人会相信那里的江面上此刻正有一支庞大的舰队在航行。但如果是常年与大江打交道的渔民就不一样了。虽然滔天巨浪拍打岸礁的声音震耳欲聋,但他们仍然可以分辨出哪些声音是江水击石声,哪些声音是桨橹划水声。
这支在夜色中前进的舰队正是嬴梵花费巨资建立的海军舰队。而现在这支舰队的指挥官“蓝鹰“吕征正坐在舰队旗舰“少帅”号的船舱中悠闲自得的喝着茶。
三天前,也就是6月27日,来自艾亚格的斥候带来了少帅嬴梵的一封亲笔密令。要求他的舰队延文康江北上,在7月3日之前到达文康江江北小镇卡莫,任务是为“自由军”提供江上运输和掩护。
接到密令后的吕征兴奋的不得了,这是自己第一次参与“自由军”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在布置完所有的事宜后,吕征即在当日夜率领十四艘战舰连夜延江北上,其中包括海军的旗舰“少帅”号。
少帅要挥军南下,那就意味着要和季天开战,不知道季天的铁甲步兵与“自由军”的骑兵哪个更胜一筹。不过以少帅的英明睿智,击败季天的铁甲步兵团应该不成问题。
同大多数“自由军”的将领和兵士一样,吕征对自己的少帅嬴梵有一种近乎盲目的信任与崇拜。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