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历尽艰难危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
在陈颖弘,蔡映雪她们和南方地下党的护送下,斯柯特历尽艰难,苏州,无锡,太湖,转水路抵达阜宁县,住在**地下党员袁其中家中。
南方地下党立即斯柯特已到苏北的消息,报告给了新四军军部,请求派人前来接应。
统治着南方的日伪特务,当然不容忍这位斯柯特成为反法西斯斗士。
他曾长期在上海长期工作认识他的人很多。
出于安全的考虑,他无锡日夜闭门不出,等候苏北那里派人来接。
不久苏北来人了,是个叫刘玉兰的大嫂。
她是苏北根据地的敌工部干部,年纪不大,却是个经验丰富,机智勇敢的老‘交通‘,当时日伪严密控制着通往苏北的交通。
沿途车站,码头布满卡哨,明岗而外,更有无数便衣,凡认为有可疑的,不是立即拘押,就是暗中盯梢,故斯柯特的根据地之行还仍然充满了危险。
她们让斯柯特假装病人,但称得了传染病,此去是到苏北乡下疗养,因言语难改,他必需尽量少说话。
在途中组织一个临时家庭,刘玉兰为斯柯特的妻子,另一地下党员的母亲张老太太为他的丈母娘。
一切准备就绪,他们就分批踏上了去苏北的冒险之旅。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帝国主义调整了对华政策,对国民党从军事打击为主,政治诱降为辅,改变为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
从重视国民党,轻视**,改变为轻视国民党,重视**,将对华作战的重点放在对**控制的抗日根据地上。
由黄克诚率领的八路军第五纵队南下占领盐城,新四军陈毅部北上进抵东台,两军的先头部队在盐城,东台之间的白驹镇胜利会师。
这使中国**领导下的苏北敌后抗日根据地连成一片,八路军和新四军连成一片,开辟了华中最大的一块抗日根据地。
新四军军部在苏北盐城重建,由陈毅同志任代理军长,**同志任政治委员。
八路军第五纵队编为新四军第三师,黄克诚同志任师长兼政治委员,主要任务是保卫和建设淮海,盐阜两块抗日根据地。随后成立了**盐阜区党委,盐阜军区,**淮海区党委,淮海军区和淮海,盐阜区行政公署。
在苏北区委领导下,新四军加强抗日民主政权建设,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大力发展地方武装,多次粉碎日,伪军大规模的“扫荡”和“蚕食”,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根据地。
云岭是革命老区,是新四军军部所在地,是丘陵半山区,夹两脉青山之间,南北长30华里,东西宽5华里,土地肥沃,山川秀美,风光旖旎。
“四顾”,“云岭”两山对峙,有“云中美人雾里山”之称。
二.
斯柯特摘下眼镜,刮掉胡子,换上夹袍,戴上只露出口,鼻,眼的筒帽,登上了去码头的三轮车,张老太太上了后一辆,手拎装着香烛的篮子。

车前车后,自有交通员照料保护。
黄浦江边码头上熙熙攘攘,伪警察逐个查看旅客证件,吆五喝六如凶神恶煞,又特别卖力地搜查行李,趁机捞点油水。
斯柯特由刘玉兰搀扶着,慢慢走了过去,骤然不戴了眼镜,视物模糊,步履蹒跚,看上去倒真像个久病之人。
顺利上了船,重要一关算是过了。
航行途中,江里不时有日军的巡逻炮艇穿过。
为防突然上船检查,他们仍是高度警惕,斯柯特按刘玉兰的嘱咐,侧身躺着,不时呻吟几声,张老太太则手捻佛珠,轻声诵经祈祷。
陈颖弘她们乔装成各式人等,或坐或站或闲话着,暗中麻密切注视着周围的动静。
船老大早已摸清了敌人巡逻炮艇的往来规律,在夜幕掩护下他们穿越封锁线,直达江苏靖江口岸登陆,久别重逢来到向往的新四军根据地。
他们的兴奋之情难以言状,情不自禁挥舞双臂欢呼到家了,到家了!
这里的空气也格外的清新!
黄克诚对斯柯特尤其关怀备至。
他是1943年11月由上海历尽艰辛辗转到达苏北阜宁县三师驻地的。
黄师长象老友重逢那样热情相待,促膝畅谈。
斯柯特当时身体有慢性病,黄师长指示有关部门积极为他治病,提供方便。
不久,遇上了日伪对苏北抗日根据地进行第二次大“扫荡”,斯柯特因病不能随军行动。
为了保护他的全家安全,黄师长和张副师长研究决定,派人护送斯柯特全家到王沅江先生家去隐蔽。
在这条特殊的战线上,他有着丰富的阅历和出色的成绩,后来被选调到新四军军部任敌工部长。
后来新四军北撤,他也随之来到了江北。
赵秉臣部长身材颀长,仪表堂堂,一米八十以上的个子,英俊而又潇洒,既有知识分子的儒雅,又有幽燕汉子的豪迈。陈颖弘从容不迫地向他汇报了斯柯特的重要性和日,德军事当局对他的重视,以及军统局在上海组织部属的历史和她的姐妹们现状。
赵秉臣部长语重心长地对她说:“颖弘啊,你们是党最宝贵的财富,你们非常能干,你们身在曹营心在汉,在敌人那里暂时作栖身之所,忍辱负重,白皮红心,不单我们重视你们,就连你们的戴老板也不放心,担心你们被赤化呀!
按理说我们不应该发生联系,你们的级别比我们高啊!”
陈颖弘笑着说:“我知道,现在还远不是回家的时候。
恐怕就连穿一下军装也不可能,在这里要保持一定距离,这是组织原则。”
赵秉臣部长接着说:“古人赞美莲花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你们就是具有这种高尚品格的**员!”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