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战祸的阴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
物资短缺,物价上涨,上海人感受到生活的压力在加重。
其次是谣言很多,人心惶惶,不可终日。
其实最可怕的乃是来自天上的飞来横祸,日军占领了上海,租界也就在日寇的包围这中,因此上海又有了“孤岛”的称号。
“孤岛”的外面,断墙残壁,尸骨累累。
“孤岛”的里面,歌舞昂平,灯红酒绿,俨然两个世界。
中日开战后,各地的富商,地主,纷纷来上海避难,租界当局对他们很欢迎,因为他们带来了大量资财,对于租界的经济十分有利,所以战乱下的上海租界,反而畸形地发达兴旺起来。
酒店,旅馆,剧场,舞厅,影院等各种消费场所都是生意兴隆,热闹非凡,到处纸醉金迷、笙歌漫舞,一派繁荣景象。
故而上海又有“天堂”之称。
日本鬼子后来也把上海的法租界接受过去,美其名曰“废除租界”,整个上海被日本鬼子侵占了,住在原法租界里面的中国人也开始倒霉了。
由于煤炭缺乏,电力也要限制。商店营业不能超过晚上9点,而且不许使用霓虹灯,指挥交通的红绿灯一律关闭,家庭照明用电不能超过定额。
再加上灯火管制,光亮严禁外泄,连路灯都要套上黑罩,过去的“不夜城”,现在变得黑影幢幢,阴森冷落。
过去繁华熙攘的“十里洋场”,这时显得萧条而凄凉。
日军进占租界。
接着,办理户口登记。核发“良民证”,再就是检查各种书籍。认为有反日倾向者一律禁售,甚至连书中有“九.一八”字样者都不允许。
为了搜刮物资供应军需,日寇的经济统制也开始了,从钢铁,棉布,羊毛,皮革,木材,煤炭,粮食,药品,纸张一直到机器附件,共有18大类。
这此物资要由“兴亚院”来处理,非经批准,不得移动。
附近各业店铺的柜台和仓库,突然之间被日寇和伪警贴上封条,海运断绝,米价一日之内数涨。
以前的租界时代,还能从南洋进一点大米供应民食,现在完全不行了。
当时很多任吃过霉变的面粉和大米,还有各色杂粮。
这些东西不仅沙粒多,而且透出一股臭味,难以下咽。
一是买不到大米,大米都被日本鬼子拿走了,她们只好吃“户口米”。
说得漂亮一点叫“计口授粮”,但是实际上配给的都是陈米和霉米,只有在黑市上才能买到好大米。
可是在黑市上买米是“非法”的,被日本鬼子看见就倒霉了。
战祸的阴影使得上海人不安起来,谁也不愿做鬼子的“陪葬品”。
二.
在日渐险恶的环境中,陈颖弘以她过人的机智和冷静,积累了丰富的革命的地下工作斗争经验。

她不停地变换姓名和住址,居住的地方大多只住个把月,有时只住半个月就搬家,最长的一处也只住了半年,而且每换一次住处就要改一次姓名,而真正知道她住处的只有两三个人。
由于社会上认识她的人太多,除了特殊情况,陈颖弘严格地把自己外出的时间限制在早晨七点以前和晚上六点以后。
她对上海的街道里弄进行过仔细的研究,尽量少走大街。
多穿小弄堂,也不搭乘电车或到公共场所去。
通常,她女扮男装化装成上海滩随处可见的商人。
巡捕房就是各租界的警察局,是一个藏污纳垢的罪恶渊源。
巡捕分为西捕,印捕和华捕三种。
巡捕房的各级头目大都由西捕充当,但人数最多的还是华捕。
无论是盛气凌人的西捕还是甘当外国殖民者鹰犬的华捕,大多灵魂空虚,惟利是图,心中既无国家民族,更没有理想信仰。
华捕的待遇很低,工资只有同级西捕的七分之一。
因此,他们的收入更多的是靠收受贿赂和敲诈勒索而来。
而西捕尽管收入已很优厚,但仍**难填。
无论是谁,只要给钱,就可以出卖情报,通风报信,如此种种,这就为陈颖弘获取情报,提供了许多方便。
陈颖弘思考再三当即决定,以霹雳娇娃的署名,将她们所得全部日海军情报发送美国太平洋战区司令部。
日本人根据“恩格玛密码机”研制出了“2597型字母打字密码机”。
这种密码机在加密时将电文经过复杂的转换,报务员用第一个打字机打入字母,每打一个字母便有一个电脉冲,经导线传到一个插头,插头按预先规定的位置排列在插板上,电脉冲经插头进入密钥转轮机,密钥转轮机则控制着第2部打字机,并在第2部打字机上打出加密后的字母。
为了破译这种称之为“紫色密码机”的密码,陈颖弘她们也仿制了一台结构相同的密码机,虽然这台机子常常冒出电火花和怪异之声,但却因为它与“紫色密码机”有相当的功能效力,因而使她们破译了许许多多日本的机密电文密码。
在抗日战争的一段历史长河中,爱国的英雄一直被人们所敬仰。
无论正史还是民间传说,英雄都是主角。
最能被称为英雄的,是那些在战争中为国家和民族献出青春,鲜血甚至生命的人。
她和她的姐妹们,被一种超越国界,超越民族的情感紧紧相连,痛击她们共同的敌人。
没有经历过战争岁月的人,没有理由忘记英雄和英雄的故事,没有理由不珍惜他们用生命与鲜血换来的宝贵的和平年代。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