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66(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回到家里,正准备筹建楼房,100多平方米,用石块砌墙,浇注水泥浆。仅仅几年,农村的观念发生巨大变化,很少人盖土砖瓦房了,大部分是楼房,妈妈说了二件事:
“同院子‘阿三’的女儿长得过得去,嫁给小包工头,‘阿三’第一个从祖宗传下的老屋搬出,住在新楼房里,说话、走路都带有三分神气,其他人不愿被看低,有钱就往建房扔,就是借钱也要把楼房建好。”
“学校也有一样的事,一个教师有外援,买了彩色电视机,没人模仿。今年初,一个双职工家庭买了十四英寸彩色电视机,大家轰动以,各自寻找门路买回“新嫁娘”。”
罗游有点疑惑:“什么叫‘新嫁娘’?”
“大家非常珍惜,用布帕盖住,取了这个名。
“我家养猪过得去,没打算买吗?”
“家里的黑白是上海牌的,质量还好,我们就准备建房了。”
罗游看妈妈眉飞色舞的样子,知道自己考上大学,自恢复高考以来学校教工子女无人能考上这么高分数,别人无法攀比,不买彩电也风光得很。
农村建房可以说容易,也可以说不容易,说容易是地皮自家的,材料钱欠一点,师傅工钱欠一半甚至更多,杂工自己做,花费不大;说不容易是来钱的渠道小,要建房,起码要有基本的材料钱,两手空空是做不了的。
对这个村子来说,还多了一道坎:新建材取代了旧建材,沙石、水泥、钢筋全都要买,农村普遍用拖拉机运输,村与村相连的道路宽一点,可以过拖拉机,习惯叫机耕道,队与队相连的较小,拖拉机进不了,买来的建材卸在200米外,用平板车或独轮车拉到工地。

队里的人建房都是自己拉过来,极少请人拉,大娘有二个血气方刚的儿子,当然自己拉。这是纯体力活,没法取巧,村子地势高,拉货时是上坡,硬碰硬。大弟罗达人笨,笨的人往往有长处,不怕苦不怕累,和哥哥轮流拉,力气练大了,小弟罗志在平板车背后推。
队里有十几个7~11岁小孩,没事做,自告奋勇帮忙推,得到的奖励是空车时载他们走,那时是下坡,拉满了人都没关系。
以前经常干活,大部分是技巧活,这次是纯体力活,罗游不习惯,想出一法子,边拉边悄悄念“阿萍”二个字,“别人念阿弥陀佛,我念我的阿萍,一样长力。”
果然,每一次念到,自自然然升起一股暖意,仿佛没有那么累了。
拉一遍,不知念几十次,这二个字慢慢扩散到全身,和血液融为一体了。
几趟后,精力和体力稍差,“阿萍”二字冲口而出,怕被人听见,忙加上一句:“来啊。”
背后的小孩惊讶的看着,以为要加力,使劲往前推。
推车者的压力减轻了,有暇顾及自身:不知出了多少身汗,现在好象没汗了,出的是粘稠的液体,回到了原始社会。
大量汗水令镜片雾蒙蒙的,眼镜早拆下了,汗水还把眼眶浸湿了,没戴眼镜很不习惯,好在体力到了极限,身体自然调节,还是看得清楚。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