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习俗留下稀世岩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岩棺,当地土家人称“仙人洞”。下路镇白岩岩棺群附近居住的刘成忠老人介绍,此地土家人有一个古老传说,就是人一旦老了,想返老还童就在峭壁上的“仙人洞”呆上几天,脱掉一层皮后,就会还原成一个年轻小伙子。不管这个传说的可信度有多高,但凿岩为**置棺以葬,确是土家族先民的一种丧葬方式。在现场记者看到,土家先民雕凿岩墓,以岩面宽窄而定。棺**分横式、立式两种,以横式居多,横式入口成长方形,洞浅;立式入口成正方形,洞深。横式岩墓,一般长2米,高0.8米,深0.7米;立式岩墓,一般高宽均0.8米,深2米。
岩**内的棺柩由木板组成,多数形如头大尾小的船状,也有类似于方形或矩形的箱子形状。多数棺内有一做工原始粗糙、长约50厘米的小木槽,喻意作用不明。有的棺内还有残骨、牙齿和少量随葬物。
据专业人士介绍,土家人自古还有二次下葬的习俗。据《太平广记》记载:“五溪蛮,父母死,于村外搁其尸,三年而葬,打鼓踏歌,亲友饮宴舞戏,一月有余,尽产为棺,于临工半崖凿龛葬之。”其意就是在人死后,将尸体装在棺木内,搁置于村外,三年后,再将其尸体或骨头进行岩棺葬。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