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另一场战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段时间在整理后面需要的资料,因此耽误了昨天更见谅。各国经济实力设定已经上传至作品相关,军事实力设定也整理得差不多了。后面很多地方会用到这些东西,所以没法不写。
普法战争之后,欧洲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变化,就开始酝酿着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世界性战争。特别进入1900年,大国之间的矛越来越激烈,也越来越公开化。各国一边疯狂的扩军备战,一边又有所顾忌的保持着对战争的谨慎。在这种心态下,1899和1907年两次国际和平会议在荷兰海牙召开。
第一次和平会议中,与会各国代表清谈空论,假惺惺地大谈裁军,但却没有就裁军问题作出任何实质性决议,仅仅在一个公约中表示“希望限制陆海军军力及军事预算”。而这次和平会议最大的成就是签订了关于和平解决国际争端、陆战法规、禁止从汽球上投掷炸弹和爆炸物三项“宣言”。到了1907年的第二次海牙会议,与会各国干脆连虚伪的具都懒得戴上,直接把限制军备的问题丢到一边,专门讨论战争的种种法规,最后通过的陆战和海战的法规达十项之多。与其说这是一届“和平会议”,不如说是战争的预备会,是制定战争底限规则的一次讨论……
1913年,巴尔干半岛隆隆的炮声发.<的气泡已经到了破裂的零界点,大规模战争随时随地都可能会爆发。就在野心家们摩拳擦掌地时候,另一场持续了十多年的“战争”已经进入白热化……
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爆发的同一年,世界工业再次跳跃式发展,全球工业总产值达到710美元。外贸总额达到80美元。对于蛋糕增大的本身,各国自然都喜笑颜开的接受,而在蛋糕分割的关键问题上却让所有人跌破了眼镜。
工业方面前两位的顺序没有变:第一位美国的工业总产值为元,占据世界工业总产值的30%;其后是德国,工业总产值120.7亿,占全球的17%。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地是,中国今年的工业总产值竟然达到亿,占全球总额15%,超过英国(92世界三甲之列。国际贸易方面。老大依旧是英国,其1913年出口商品占据世界出口额的20%左右;第二位是德国,当年出口额为51亿德国马克,约合世界贸易总额的12.7%,11%),中国(10%)。
美国的高速发展,使之一跃成为世界头号强国;中国的强势崛起,使之成为30年来第三个超过英国的新兴大国。在中美两国上演经济奇迹的同时,传统强国却江河日下。在欧洲,动荡的局势与军备竞赛引发的税赋升高。导致资本和人口地输出加快;在殖民地,投资饱和引发开发潜力下降。列强争霸增加了归属权的不确定性,自治运动使得地区安全越来越没有保障,这些因素让殖民地投资热情大减;在传统行业上,百年地发展形成产业规模的饱和,加上工业技术的发展,使得这些产业的产量大大提高,利润也随之下降。拿钢铁举例,随着提炼技术不断进步,钢的价格从1873年的每吨130美元降到1913的17美元。利润、回报率大跌,让死守着传统行业的老牌强国投资减少、发展速度放缓。甚至依靠出口维持的英国钢铁行业产量从十年前的1200吨缩水至900万吨。
在这种趋势下,产业结构落后、原料依赖殖民地进口、工业品需要殖民地帮助消化地英、法两国首当其冲的受到影响。尽管德国是依靠产业结构上的优势赶超英、法,然而德国人却有一个无法避免的尴尬——资源短缺。在普法战争之前,德国每年要拿出工业利润地大部分向英、法两国购买煤铁等原料。虽然通过普法战争抢夺了欧洲著名的煤铁产地。不过石油依然是德国人的心病。至1913年,世界石油产量达到万吨,而德国地石油产量仅仅为12万吨。这使得德国空有先进的动力技术。却无法大规模的运用,就连新造的“拿骚级”无畏舰也不得不放弃油煤混合动力的设计,而单一的使用燃煤做燃料。另一方面,中、美两国依靠稳定的国内政局、丰富的本土资源,吸引了大量欧洲的剩余资本,同时依托先进的产业结构、良好的政策开始的强势崛起。这种经济的大迁徙无疑预示了一个全球性的趋势——世界经济中心正在逐渐离开欧洲。
对于依靠外资发展的中美两国而言,欧洲资本的大量输出无疑是一个喜讯。同时,这种国际资本的扩大,也让两国自然而然的成为了竞争者。往更深一层看,欧洲资本的输出导致了世界经济中心的迁徙,因此这场竞争的胜负也将直接决定未来世界经济中心地位的归属。
对比中美两国经济发展的条件不难看出,这是一场难分高下的竞争:两国都同样拥有丰富的本土资源,而中国的优势在于劳动力低廉、内需庞大、产业结构新、政策优惠,美国胜在起步早、基础工业发达、地理位置优越。更重要的是,美国是欧洲移民主导的白人国家,欧洲人更容易产生文化和人种的认同感。在1901年的经济危机开始后,中国其新兴国家投资回报率高的优势超过美国,成为最大的资本输入国,而后大量新兴产业更是加快了资本的输入速度。然而随着世界局势的紧张,中国也不可避免
影响。
虽然现在局势紧张,但是还没有人意识到战争离自己这么近,更没有人意识道到即将爆发的战争会席卷全球,当然有一个人除外——中国洪宪皇帝。袁世凯不仅知道一战即将爆发。同时他还知道:有的国家因为这场战争走向毁灭,也有地国家因此飞黄腾达。何去何从似乎是一道很简单的选择题,不过中国想要完全独善其身的闷头发财似乎不太可能。
首先,自中华帝国建国起,德国就以中国的“老大哥”自居,并且第一个承认中华帝国的国际地位,第一个向中国贷款,第一个提供技术援助,甚至还在国际事务中为中国出头、一起瓜分海外殖民地,这些事情也让全世界一直把中国和德国看成关系亲密的“盟友”。一旦德国陷入战争泥沼。中国难免会受到“连累”。其次,中国缺乏美国那样能够坐山观虎斗的地理位置。中国北部是俄罗斯,西南部是英国最重要的殖民地印度(英国的石油几乎全部产自印度),这样的地理位置不要说参战,中国就是稍有动作都会牵动欧洲地局势。第三,通过十几年的发展,中国已经不再是国际事务中可以忽视的弱国,而是一个能够影响世界局势的超级大国。
种种因素加在一起,使得中国一下子成为各国努力争取的对象。德国自然希望利用其与中国的关系,在亚洲布置一个牵制俄、英两国的棋子;而英、俄为了自己的安全。自然也希望中国最起码保持“友好”。特别是嗅到巴尔干半岛发出的危险信号后,各国派代表交涉的频率越来越高。而开出地条件也越来越丰厚。在这种情况下,外界普遍有种担忧,认为中国不久就会加入两大军事集团中,也成为世界不安全地区之一。种种猜测的存在,使得中国资本输入量十年来第一次出现放缓迹象,不少本来准备投资中国地资本都开始向美国转移,因为人们认为欧洲的战火不可能烧到美洲大陆……
为了平复国内外各种猜测,中华帝国外交部于191310召开记者招待会,并宣布了袁世凯御笔书写的《不结盟宣言》。在这份宣言中,袁世凯承诺中国十年内不会参加和组织任何军事同盟。同时绝不主动进攻同盟国或者协约国内的任何国家。但在最后袁世凯又表示:如果哪个国家敢侵犯中国的利益,中国也不放弃与这个国家对立势力结盟和向其进行武力进攻的权力。对于那些政客而言,“侵犯利益”这个词形同放屁,如果真要开战。找个借口还不容易?于是这宣言的弦外之音就是: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中国也可以找个理由与各国结盟。这份宣言发布后,虽然中国的局势稳定下来。不过各国派人交涉的平率更高,中国顿时成为改变同盟国和协约国力量对比最大地变数……


1913年底,中国科工部医药研究院
早在19世纪初期,各国就开始给国民注射各种传染病疫国在这方面却是空白。中华帝国成立后,为了提高国民身体素质,袁世凯下令成立医药研究院,开发各种传染病疫苗。在1895年底,中华帝医药研究院正式成立,这里不仅研究疫苗,同时还研究其他的东西,例如细菌武器、毒气弹,曾经轰动全球的“白龙珠”也是它的杰作。在海洛因禁令颁布之后,中国也断绝了与英国人地鸦片交易,而这里并没有因此而萧条,反而越来越壮大。此时的科研人员已经超过1000,研究]:也分成西医研究所、中医研究所、特种研究、细菌研究所等等更加专业的部门,同时旗下还拥有了中国甚至是全球最大地制药基地……
特种研究所一个宽大的实验室内,袁世凯从一个显微镜前抬起头道:“虽然我对医学外行,不过按照你们刚才解释,经过提纯之后的青霉素并没有失去抑制有害菌的效,看来你们的研究已经取得突破?”
医药研究院院长迟丹鹤道:“回陛下,我们同时用数十种方法进行青霉素提纯,发现用这种冷冻干燥法提取青霉素晶体最有效果,提取量大,而且不会破环原有属性。”
袁世凯点头道:“做过量产和临床试验没有?”
迟丹鹤点头道:“第一批生产小样一共100,全部进行了临床人体试验,无一例失败。我们准备进行第二次小样生产。如果再次试验没有问题就大批量生产。”
青霉素的发现,可以说是一个偶然,其培养也并不困难,不过要把青霉素投入临床却有一个关键的工艺难点——提高纯度。当年弗莱明发现青霉素之后,历经11年才找到了提纯方法,使之能够投入~也为人类找到了一种征服细菌危害的武器。
听完迟丹鹤的话,袁世凯道:“很好……对了,五号工程怎么样了?”
迟丹鹤道:“回陛下,五号工程现在已经掌握了11种变种赌气地生产方法。其中7病毒已经有相应的疫苗……另外,‘银翘散’的片剂我们也研制出来了……”
袁世凯道:“这里有成品吗?”
迟丹鹤惊慌的道:“这……这恐怕有些危险,陛下要看效果还是去地下的密封实验室……”
袁世凯笑道:“我说的是银翘散,我想看看成品。”
迟丹鹤愣了下道:“这里没有……臣这就去拿……”
“银翘散”为清代医家吴鞠通研制,是治疗流感的名方。在袁世凯下令医药研究院研制青霉素、毒气弹、细菌武器的同时,这种非常普通的中药也被划入重点项目
让很多人非常不解。此刻袁世凯连毒气弹都没有过看这种中药,更是让迟丹鹤有些诧异。不过既然皇帝下令,迟丹鹤还是拿来一个白色玻璃瓶。并用子郑重的取出几粒黄褐色地药片道:“这就是‘银翘散’的片剂,我们管它叫‘银翘片’。从临床应用上看。至10片相当于一副普通中药的功效,只要用水冲服即可,相
由于‘银翘散’非常普通,是个人就知道它能清热去火、治疗和预防伤风感冒等症状,因此迟丹鹤只能把介绍重点放在“方便”上。听到迟丹鹤语气中的尴尬,一旁的科工部程春出来圆场道:“陛下,等青霉素的第二次小样试验成功后,我立刻着手开始扩建几个重点药厂。这扩建规模还请陛下示下……”
袁世凯道:“依我看不要等到试验结果出来,现在立刻就开始筹备,不过不是扩建旧厂。而是建新厂。青霉素、银翘片都必须在独立的工厂生产,而且要对外严格保密。在明年这个时候,我要你们科工部有每个月5000支青霉素的产量。军工企业的扩建也必须加快,步枪以产量10000为目标。火炮、坦克、飞机的产量也要有大幅度地提升。我要你们科工部的产量两到三天能够装备一个步兵师,十到十五天可以装备一个空军师、一个月可以装备一个装甲师。还有,从现在起你们要开始囤积战略物资。所有军工企业全负荷生产……”
袁世凯地话音未落,程春已经是一脑门子冷汗:“陛下,这样的扩建速度已经大大超过预算,而且军工企业全负荷生产超出销售和使用量很多,这些产品囤积起来要占用很多资金……”
袁世凯道:“你放心,钱不久就会有人给送来,而且我保证不出一年,你会觉得军火产量太小……”
半个小时后,参观结束,众人纷纷走出研究所。在袁世凯随行的队伍里,有两个三十出头、挂着少校军衔的军官,他就是帝国总参谋部的二级副官蒋百里和蔡锷。对于军队人才,特别是参谋人才培养,袁世凯可谓费尽心机。他首先是把后世一些经典的战略、战术理论,象什么“大纵深战役理论”、“闪电战”等,全部放到特训班,灌输给深造的现役军人。其次,那些重点培养的学员不仅要在国内接受军校教育,而且还要送往德国进行深造。另外,对于一些重点中的重点,他们还要担任一段时间的“御前参谋副官”,袁世凯亲自在思想和军事上对其“言传身教”。经过这样重点培养地人有现任蒙古军区中将参谋长的吴佩,西北军区少将师长冯玉祥(跟随张之洞一起投降),东北军区骑兵师少将师长的张作霖等。蒋百里和蔡锷今年刚刚从德国学成回国,立刻被袁世凯调到身边,开始为期两年的“御前培养”。
在参观地过程中,二人只是默默的跟随一直没有说话,不过等众人一走出研究所,一脸儒雅的蒋百里和一脸精干地蔡锷对视一眼,两人都一脸欲言又止的表情。看到二人神色,袁世凯一边走一边问道:“方震、松坡,你二人有什么话就直言。”
蒋百里道:“陛下,臣斗胆猜测,陛下是否有意扩军?”
蔡锷道:“臣所想一样。”
袁世凯用考校的口吻问道:“你们有什么想法?”
蒋百里道:“臣认为,现在国际局势紧张,我国边境、海岸漫长,因此扩军是必要的,不过对于扩军的幅度却必须控制。”
“怎么讲?”
蒋百里道:“中国虽处亚洲,然而却毗邻印度与俄国,对欧洲局势也有间接的影响。如果我们扩建规模过大,必然引起英俄的巨大反应,从而招来各种猜测,这样并不利于我国的边境稳定。”
蔡锷补充道:“陛下,帝国这些年虽然已经屹立东方,不过四万万臣民和百万将士并没有做好战争准备。而且陛下也说过,近期帝国以和平发展为主要战略。在陛下方才的命令中,对军工企业的扩建计划似乎不是扩军所需,反而更像战争之前的生产动员,因此臣等都有些担心陛下有对外用兵之意图……”
蒋百里道:“臣复议……”
袁世凯笑道:“我做这些也可以说是为了开战,不过跟你们所说的战争不一样……现在不必多问,不出半年,你们就会知道我的用意……”
袁世凯进行战略物资储备和加大军火的生产,其根本用意很明显——为了根美国人抢生意。历史上,美国在一战前共欠欧洲60亿美元的外债,而一战结束后,美国不仅还清了所有的债款,而且还借给英、法等国还105美元,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另外,在一战五年的过程中,由于战争消耗产生的巨大需求,使得美国工业四年内再次飞跃。至1919年,美国的工业总产值达440亿美元,比1914增长了近一倍。
此时的中国虽然发展迅速,不过工业底子比起美国还是差了不少。一旦战争爆发,如果中国能够如愿的保持中立,那么战争创造的巨大物资和军火市场将由中美两国瓜分。至于瓜分多少,那就得看各国的实力和准备情况。而此时袁世凯就是要利用自己对“历史”的熟悉,提前做好与美国在战争中竞争的准备。一旦中国成功抢占军火和战略物资的市场,那么中国很有可能在一战过后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的经济中心!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