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越南兵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就在人人等候着中秋佳节到来的时候,镇南关前来了一群衣衫褴褛的人。其中一个身材还算高大(与普通越南人相比)的汉子左手拄着一根木头,右手搀着一个病怏怏的年轻人向关上喊道:“我是越南国御林军提督黎显昌,我们越南王在此,希望能够进入贵国避难!”
要是别的军队驻守镇南关,恐怕早就一顿讥笑,但这里驻扎的是纪律严明的萃军。当值头领是个千总,自幼是个孤儿由冯子才养大,随姓冯。听了喊话,冯千总不敢怠慢,向关下张望片刻后喊道:“可有凭证?”
那自称提督的汉子举起一个物件道:“越南王大印在此,可交你们将军验证!”
“好,你们等着!”对关下喊完话,冯千总立刻对手下传令兵道:“事关重大,快快通知少将军!”
现在冯子才已经调任广东提督,驻守镇南关的是他的长子冯相荣。不一会,披挂整齐的冯相荣走到关前问道:“怎么回事?”
冯千总如此这般一说,冯相荣没有立刻行动,他思索片刻后道:“这些人身份不明,还有待验证。护卫!”
亲卫头领抱拳道:“请少将军吩咐!”
冯相荣默然道:“你带亲卫把这些人带回大营,我要亲自盘问以确定他们的身份!”
“是!”
看着亲卫去执行命令,冯相荣对冯千总道:“你记住,此事重大,说不定关系到国家安危,切不可外传!”
冯千总抱拳道:“请少将军放心。小的一定牢记在心!”
“很好。”说罢,冯相荣押着那群人匆匆赶回了大营。这件发生在边陲的小事,如同历史长河中的一个小音符,还未响起就被淹没……
经过五年的河道治理,两江三省沿江地区地防洪措施大大加强。这一年秋天,袁世凯治内迎来史无前例的大丰收。就在百姓们欢庆的时候,袁世凯等到了一个意料之中的好消息——越南兵变。
其实在中法之战前,越南这场兵变就已经埋下了祸根。1883年8,统治越南的阮朝第四代皇帝阮福时病逝,因为他没有留下儿子。因此王朝内部互相争权,引起内讧,短短的一年时间换了四位皇帝,最短的在位三天,最长的四个月。越南动荡的局势,相互倾轧的内部斗争,让一直在旁窥视地法国人找到了入侵的最好时机。中法之战初期,法军占领顺化。为了稳定越南政局,法国人决定在阮氏旁支中挑选一个人继位,阮福昇和阮福明出现在侵略者的视野里。阮福昇在越南国内有一定的影响力。而且与军队关系较好,但是他年纪较大。不易控制。反观阮福明没有什么大的背景,而且当时年纪不到十四岁,于是他成了法国人扶持的傀儡皇帝。阮福明由法国人扶持上位,受到一帮前朝遗老遗少的支持,后来法国战败,他又在那些大臣的唆使下投靠大清,这王位自然坐不稳,现在终于走到兵变的地步。农历七月二十,阮福昇勾结部分官员与士兵发起叛乱,占领皇宫。越南王阮福明在一帮近臣的保护下逃出顺化。在镇南关前为萃军所救。当得到阮福明逃到广西地消息时,徐世昌将其秘密“保护”在军营,并第一时间通知了袁世凯!
两江总督府。
看刘永福把情报放下,袁世凯问道:“看完了?”
刘永福点头道:“看完了!”
“说说你的想法!”
“我认为这是我们把势力伸进越南地好机会!”
袁世凯点点头道:“我叫你来就是这个意思。我记得越南王封过你‘雄威大将军兼三宣副提督’,你属下军官可有受封者?”
刘永福有些尴尬道:“有倒是有,当时我们都是草寇。不过是希望从越南王那里捞点兵饷粮草罢了,这些封号没什么用处的……”
袁世凯笑道:“哈哈……原来没用,现在用处就大了!我已经让徐世昌上书朝廷,要求派兵入越平乱。另外,我想从你手下征调几个对越南熟悉的军官做副将!毕竟他们有些根基,在那边行事也比较方便!”
刘永福道:“这个没问题,四师一团长黄守忠、三团二营长吴凤典、特务连连长杨著恩都是在越南根基深厚之辈,也受过越南王的封号,可以派他们过去!”
袁世凯道:“好,就让他们过去。”
刘永福有些担心道:“可朝廷会同意吗?”
袁世凯笑道:“这个你放心,如果是徐世昌上书,相信把他们调去当副将应该没有问题——他现在可是翁门的高徒啊!”
一旁的文增瑞问道:“那元首打算选谁当主将?”
“刘正南!”
刘正南是护国演武堂一期学生,曾经到德国陆军学院深造,后来调入夏威夷党卫军任职。刘正南擅长的是丛林作战,他的战术素养连有不少实战经验的刘永福都赞不绝口。在广西编练新军之前,徐世昌让袁世凯从两江抽调军事人才帮助练兵。虽然袁世凯手下人才不少,但是基本都在朝廷挂了号,他只能从夏威夷抽调人才到广西帮助练兵。尽管广西的新军名义上地统领是冯子才的长子总兵冯相荣,但是实际参与练兵的是副将衔的刘正南和他带去地数十个演武堂毕业生。袁世凯的计划很简单,让现任广西新军副将刘正南带兵入越,平叛后以稳定局势为名驻扎越南。这样广西新军分驻两地,徐世昌就可以再次要求朝廷在广西增练新军。同时,让黑旗军的旧部入越,利用他们地在越南的根基,帮助越南王训练“越南兵团”。由于这些人受过越南王的册封,而且在越南与法军打过仗,容易取得越南民众的信任。
袁世凯把自己地扩军计划一说,王浩晨下意识的问道:“元首。越南军团打算用什么装备?”

袁世凯笑着打断道:“王工不要着急,这次我找你来就是商量换装计划!在我们原来的安排中,在这两年内准
江南兵团进行换装,不过现在恐怕要加上广西的一个
王浩晨道:“元首是不是打算把广西那个师的装备淘汰下来,用以装备越南兵团?”
袁世凯点点头道:“不仅如此,福建兵团一个正规师也要列入换装计划内!”
王浩晨道:“元首,我们现在只有金陵第一武备厂能够生产武器,第二、第三武备厂还在建设中。上次江南兵团扩编已经打乱了我们的计划,现在再次扩大换装范围,恐怕我们的生产能力无法满足!即便有足够的兵工厂生产武器。但是凭着江南机器局和金陵火药局的生产能力,弹药也无法保证战时供给!”
袁世凯道:“不用伤脑筋,从今年底开始,在南京再增加六个兵工厂的建设计划,其中两个枪械厂、一个火炮厂,三个弹药厂。另外,我已经致电刘铭传和徐世昌,他们也会在治所建造一到两个配套兵工厂。这样三年后,我们地生产能力就能满足需求!”

听了袁世凯疯狂的扩建计划,文增瑞开始啰嗦道:“元首。这、这恐怕资金会跟不上。今年我们上马的主要项目有第二、三兵工厂,南通鱼雷厂。南京发动机、汽车厂,0104号工程的初级配套工厂,还有通、上海两个船厂要扩建,南京长江大桥也要开始动工,为了这些新项目,我们还要增加数个发电站、炼油厂、特钢厂……”
文增瑞一条条的提出这些项目,目的是让袁世凯知道现在很多事要花钱,而他账上已经挤不出多余的资金。没料到袁世凯不以为然的打断道:“是不是没有一分富余的资金?”
文增瑞道:“所有资金都计划得满满当当,没有富余……要不我们把夏威夷01号建造工程停下?那个项目太费钱了……”
袁世凯斩钉截铁地道:“不行,这些项目一个也不能停!”
“可是资金差得太多!”
“还有多大缺口?”
“按照第二、三武备厂的首期建设资金计算。六个兵工厂今年开工地话,需要增加投入900两以上。”
就在文增瑞犯难的时候,袁世凯掏出一把钥匙交给他道:“这是太平天国留下的1100万两白银,你把它们>::<.们动挪西藏。他们一下也查不出来源!”
接过钥匙,文增瑞松了一口气。袁世凯转头向王浩晨问道:“王工,你回国也快半年了。我们的原料生产以及技术力量能不能跟得上?。”
王浩晨点头道:“如果是现在,恐怕有些困难,但是这些兵工厂只是开始建设,到投产还要三到四年,足够了!”
听了王浩晨的话,轮到袁世凯松了一口气,因为他担心的就是技术人才!第一个五年计划中,虽然两江工业发展的重心基本集中在炼钢、冶铁等基础工业的发展上,不过它为两江的工业成品加工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更重要地一点,那就是技术以及技术人才的储备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在袁世凯的脑中,虽然有很多后世地技术资料,但毕竟他不是计算机,也不是带着太阳能笔记本穿越的家伙。很多后世的东西,他只能记住大概地研究方向以及基本原理,还需要一大批的技术人才按照这些方向与原理去深入研究,最终形成产品。
见问题解决,袁世凯又问道:“文先生,南京长江大桥的招标结果怎么样了?”
文增瑞道:“今天英国、比利时以及德国三个桥梁工程局的报价和设计草案刚刚传到郑廷襄那里,不过好像他都不太满意……”
袁世凯道:“把郑廷襄给我叫来!刘大人,你先回去安排吧!”
“是!”就在刘永福离开不久,交通厅桥梁工程局的主管郑廷襄抱着一堆图纸走进袁世凯的办公室:“中堂大人,卑职正要向您通报长江大桥的工程招标情况!”
袁世凯道:“讲吧,三国的设计方案有什么问题?”
郑廷襄道:“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虽然郑廷襄参与过布鲁克林大桥的设计,但他毕竟还是个不到三十的年轻人。南京长江大桥设计长度达4500米,江面正桥长度不仅施工难度很大,而且还是中国第一个跨越天堑的“面子工程”,袁世凯不想有一点闪失,所以才决定请国外的公司进行设计施工。听了郑廷襄的评论,袁世凯笑道:“呵呵,口气不小,说具体点!”
郑廷襄打开图纸道:“您英国人这个图纸,看起来桥面宽阔,而且外形宏伟,但那是表面功夫。其致命伤是桥下净空不足,最大通行的货轮只有9000吨。比利时人这个更离谱,这样的设计根本抵御不了稍大点的洪水。德国人的设计方案倒是很严谨,实用性也比较大,不过他们毕竟不了解长江,若是按照这个设计方案,遇到85那样的洪通行货轮吨位就要限制在7000吨,而且白银!您再看英国人这个……”
看着郑廷襄一点点指出外国人设计方案的不足,袁世凯打断道:“若是让你设计,你有把握吗?”
郑廷襄吃惊的道:“让我设计?!”
袁世凯点头道:“对,我把设计交给你,你有信心吗?”
在美国参与布鲁克林大桥设计的时候,郑廷襄因为自己的国籍饱受非议与排斥,于是萌生了为祖国建造一座“世界级”大桥的愿望,此刻实现这个梦想的机会就在眼前,他怎能不兴奋:“请元首放心,桥梁工程局这些年积累了不少经验和设计人员,我一定做好!另外,我的预算是300两以内!”
袁世凯笑道:“好,如果大桥能够建造成功,就以你的名字命名!”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