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文化旅游景点资源调查表之二(黄梅五祖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湖北文化旅游景点资源调查表之二(黄梅五祖寺)
所属地区:湖北黄梅县 景点名称:黄梅五祖寺 遗产编号:Ⅵ— 图片资料:
填表日期:2008年 填表单位:黄梅县文化局 联系人:詹玮张妹发 联系方式:133
星期日下午,一辆大旅游车满载着我们的欢声笑语,在畅通无阻的盘山公路上行驶着。坐在车上向外眺望,只见绵亘千里的大别山至此戛然而止,两条跳跃的小川从这里分流左右,这就是东山。
听车上导游介绍:“东山位于黄梅县城偏北,其山气度不凡,又名‘凤凰山’,有诗为证:‘东山突起正中央,玉带双飘镇凤凰’,山上有饮誉四海的古寺──五祖寺。每年来自日本、印度、东南亚和祖国各地的香客、游人多达几十万,山上山下,热闹非凡。”
五祖弘忍是黄梅县濯港人,唐代咸享年间(670-674年),他选东山这块风水宝地建立五祖寺,讲经说法,并使禅宗发展成为南顿教和北渐教两大流派,影响深远,因而五祖寺被尊称为“天下祖庭”。五祖寺兴盛时期,建有殿堂九百余间,僧人多达一千三百余。
车停了,大家一拥而下,自东山脚下一天门沿石级而上,跨入山门,但见一桥凌空,名为“飞虹”,宽六米,高约十五米,长三十六,无墩,成一弧形飞跨南北,其气势甚巍峨。桥下是一飞漱而下的山涧洪流,大雨初晴,水流声震数里;桥上建有过路亭,两壁绘有“黄梅十影壁画”。崐站在桥上,凭栏望去,长江一衣带水,庐山如一尊石刻。游人到此,心胸顿开,烦恼全无。故桥两头有二苍劲的横批,一曰“放下着”,一曰“莫错过”。
在飞虹桥的后上方有三棵油朴树,犹如哨兵挺立在古寺门前,树冠遮天蔽日,树下终年浓荫。三棵树也是老寿星,都有一千数百岁,是古寺的见证人。
再往后,便是古寺建筑君,大雄宝殿、毗卢殿、圣母殿、千佛殿并排屹立。在毗卢殿门头上书有“西来四叶”的匾额,意思说这儿就是五祖禅宗。毗卢建筑宏大超群,据寺志记载,它竟是六七百里以外的麻城信徒们在每年朝山时带来一砖一瓦建成的。因此,这殿又称“麻城殿”。
在毗卢殿后,有一主建筑叫真身殿。其殿宽阔高大,飞檐斗拱,画栋雕梁,门碧亭朱,藤缠葛绕,门前两根粗大的立柱上各缠有一条塑金巨龙把门,气氛森严。殿内藏有五祖弘忍的真身。是虔诚的佛教徒和香客必拜之地。
圣母殿两侧,有一股淙淙泉水,昼夜不息。宋代轼互此一游,感慨豪发,他把这淙淙泉水取名为“流响”,并留下了潇洒的石刻手迹。当年,五祖弘忍取这泉水煮茶,饮之清心明目,扣人效法,故名“法泉茶”。现在五祖寺管理处备有此茶供游人品尝。

真身殿后,有一通天路,由二百四十余级石阶分三个层次砌成,直插蓝天。每当山雾神来,行人就有登天离俗之感。佛界传说,五祖老佛爷超度的众生就是从这里升天的。
登上通天路最后几级石阶,便见大满禅师石塔,塔后便是三米多高的讲经台。台系条石筑成,当年五祖在这里向一千多僧人讲经说法。五祖死后。历届主持僧效法先祖,这里就成为永久性的讲经台。
讲经台的左侧是舍身崖。旧社会,一些厌倦人生、看破红尘或穷困潦倒的人在这里了却残生,指望修来世,新社会再也没人做这糊涂事了。
舍身崖前方山下有二洞。一名“桃源洞”,一名“授法洞”,都系天然石洞,提起授法洞就要说到弘忍选择法嗣的故事了。弘忍继承四祖的衣钵后,各地僧众纷纷慕名求法。在众门徒中神秀是上座。按佛教法规,神秀应是禅宗衣钵的继承人。可是弘忍却改革了法嗣继承办法,他命众崐僧各书一偈,然后择其善者,神秀奉命首书一偈:“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指拭,莫使惹尘埃。”一位身材瘦小的春米行者慧能也大胆书一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诚然,慧能的空无观比神秀更彻底。弘忍即选择慧能为法嗣继承人,秘密讲崐授《金刚经》,并约夜授衣钵,是夜秘引慧能进洞授法。慧能继承了五祖衣钵后,连夜逃离黄梅,回广东原籍新州,是为六祖,后人将此洞取名为授法洞。因此,弘忍令后人敬爷还在于他敢于打破惯例,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沿授法洞路下,穿过庭院,有一“求儿塔”。塔高近三米,上有一正方形小孔。游人背向求儿塔,向方孔内投掷硬币,如中,即能生儿。旧社会,这称最热闹,那些善男信女为求一儿,必至此投币。如今,也有许多游人来这里为游山助兴。
折回讲经台,再往上至东山最高处白莲峰,便见一天池,名为白莲池。池里第一棵白莲为五祖弘忍所植。历代文人墨客游五祖寺,必登上白莲峰诗赞白莲。裴度、苏轼、欧阳修、张维屏这些大诗人都在此留有诗篇。明清以后,莲池荒废。1976年,修建白莲峰电视差转台的工人在莲池崐取土,挖出七颗古莲子,投入池内,第二年居然芙蓉满池,这真是“生来有种情难断,白莲花向半天开”!
游了五祖寺,买了五祖旅游纪念品,您若有余兴夜罕黄梅县城的话,黄梅县剧院演出的黄梅戏将为您再助一兴。黄梅县是风靡九州的黄梅戏的故乡,浓酽的乡音会使您心醉如痴,特别是以五祖故事为题材的黄梅戏《佛山孽火》,将会使您五祖一游的印像更加深刻。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