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民俗文化资源调查表之三(黄梅的风味小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湖北民俗文化资源调查表之三(黄梅的风味小吃)
所属地区:湖北黄梅 文化遗产名称:黄梅的风味小吃 遗产编号:Ⅵ— 遗产类别:民间手工技艺填表日期:2008年 填表单位:黄梅县文化局 联系人:詹玮杨立锋 联系方式:133
品种丰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勤劳聪明、热情好客的黄梅人民,在逢年过节或亲朋好友到来,或重要宾客临门时,喜欢拿出自制的蜜酒、糕点和佳肴待客。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提高,形成了许多独特的具有黄梅地方风味的传统风味菜点和小吃,如独山的印子粑、孔垅的豆油皮春卷、城关的豆渣敲青菜、孔垅酥糖、城关蓑衣圆、下新青豆炒鳝片、大源湖野鸭炒酸菜、孔垅云片糕、大河石鸡、城关灌心糖、孔垅茶饼、龙酥等。这些充满黄梅地方色彩的小吃,既可作为馈赠亲朋好友的礼品,也是招待贵客的不可多得的地方特产,特别受人欢迎和喜爱。特别是独具特色的五祖寺“素菜”,已成为黄梅风味小吃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独山印子粑:产地以黄梅上乡独山、停前一带,是黄梅人民喜庆送礼的传统食品。它用白米和糯米为原料制成粉,揉成面团,再捏成鸭蛋大的面砣,把它按进印模里,反过来拍打两下即成。烤、炕、油炸、水煮均可。印子粑兼得白米、糯米之长,又白又糍,可以存放多时。
(2)孔垅豆油皮春卷:是大别山乡村特有的传统菜,历经千年而不衰。据史料记载:唐明皇下江南时就品尝过这道名菜;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在朝拜五祖寺时,还不忘夸奖寻阳(黄梅)豆油皮春卷是道下酒好菜。孔垅豆油皮春卷外形金黄,其味清新爽口,不但营养丰富,而且易于消化吸收。这是因为它由豆油皮、孔垅梅发兴酱干、鲜地菜、花生米、芝麻油等制成。其制法为:将豆油皮切成方块,花生米炒熟、捣碎,酱干切丁,地菜烫过、切碎。将炒锅置旺火上,加油烧热,放入花生米、酱干丁、地菜末、精盐、葱花、胡椒粉,炒拌成馅。将其包在豆油皮里,封口,投入芝麻油锅里炸成颜色金黄即成。每年春节来临之际,鄂东黄梅一带,家家户户都要做上几钵豆油皮春卷,乡亲们为图吉利又把这叫做“发财卷”。孔垅豆油皮春卷品类繁多,以其选料不同,可分为八鲜春卷、五香春卷、元宵春卷等。当地人若将豆油皮春卷待客,还有一套约定俗成的吃食规矩:其一,豆油皮春卷必须作为第三道菜上桌,既不能早出场,也不能迟亮相;其二,应将豆油皮春卷在蓝花品碗的口上砌成金字塔状,席上要请长者先举筷子,食者要一层层地往下吃。红十五军诞生40周年纪念活动期间,时任国家体委副主任的赵正洪将军千里迢迢回故里,最喜欢吃的菜就是孔垅豆油皮春卷。实在是情系故土民风,重温乡土文化。

(3)城关豆渣敲青菜:其制作方法将“霉”过的豆渣切成小方块,烹饪时,加进青菜,佐以生姜、大蒜、辣椒粉煮熟即成,口感极爽,且有回味,还没有一般豆腐的那股泔水味,营养价值比豆腐还要高。
(4)下新青豆炒鳝片:将青豆去皮,下新大湖里的黄鳝去骨切片,加醋、盐、酱油、料酒、鸡蛋清,腌5分钟。青豆用猪油加木耳爆炒,放入姜末、葱、白糖、白醋、精盐、高汤烧片刻盛起。再放猪油、倒进腌鳝片,加湿淀粉爆炒,放进青豆和调料拌%9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