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十年一剑,川中岛(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六十七章十年一剑,川中岛(终)
“假如天道虫迷失了方向,那是因为天黑了……”
时间回溯,光秀仿佛回到了甲斐。为了营救阿国,他只身前往武田信繁的府第。
“光秀殿下,希望您能顺利救出阿国小姐。也希望您能明白,纵然天会黑,老天却不会瞎眼。”
“信繁大人,您到底为什么,要为我做这些事情?”
“因为我有一个附带的请求,假如有一天我们在战场相遇,我希望光秀殿下能饶我一命。”
光秀十分惊讶。其实,如果阿国安然无恙,他会象神圣的耶稣一样容忍和宽恕。
“想不到,大名鼎鼎的武田信繁也会向敌人摇尾乞怜。那么好,希望我们不会在战场相会。”
“谁知道呢?世事变幻无常,人的生命如草叶般脆弱易折。假如有一天,光秀殿下违背誓言,亲手将我杀害于战场之上,您就要放弃对武田家的复仇之心。”
“这不可能……”
“那么这样吧,我的请求修改一下。如果有一天仇恨蒙蔽了您的眼睛,您错手将我杀害,那么在十年之内,您不可以再取我兄长的性命。十年之约,请您牢记……”
十年之约,这样的约定等于一张白纸,光秀曾经这么认为。
“十年!居然有人能想得出来这么卑鄙的约定。武田信繁,你这个人……”
光秀仰天长笑。不是因为输了,可是心中突然涌出许多苦涩,他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此时,武田军本阵的鲜血已被冲洗干净。秋风涩涩,八千人对八千人的八幡原之战就这么结束了。然而在胜利者占领的大营中,胜者却不是自己。
“安田大人,本营传来紧急讯息。武田军的别动队已经突破甘粕军的防线,即将到达八幡原。主公令您转向西北,继续搜索武田信玄的踪迹……”
“不。你去回禀,通往善光寺的道路已经打通,战争结束了。”
“啊?”周围将士无不愕然。
鹤姬,会原谅他的决定吧……
他只是不明白,约定的期限为什么是十年?
难道武田信繁认为十年的时间,足够冲淡他心中的仇恨?又或者认定十年以后,武田家族将发展到自己无法将其消灭的地步?如果能将其唤醒,他很想问个清楚。武田信繁,你到底在谋划些什么?
上午十时三十分,武田军的别动队终于赶到八幡原。然而这里硝烟已散,剩下的只有一片地狱恶鬼游荡的坟场。
在战场西北的一片小树林里,马场信房找到了武田信玄。敌人为何退得如此突然?这谁也弄不明白。武田军的本阵明明已经覆灭,一边抵挡武田别动队的进攻一边搜索武田信玄的踪迹,应该不是什么难事。当时,八幡原向东、向西的道路据说都被上杉军切断了。
“不管怎样,主公安然无恙,这比什么都好。”
武田信玄在武士的搀扶下走出树林,武田军上下顿时一片欢呼。
这欢呼是便宜捡来的,马场信房不禁想到。武田信玄看上去故作精神,眼里却没有几丝神采。
“主公,是不是先向海津城撤退为好?”
武田信玄没有听到马场信房的建议。仿佛在一天之内,突然苍老了许多。
“原地……驻营吧。”
武田军于是临时建了一座营帐。这里离武田信玄原来的本阵,大约只有一里路途。
到了中午,伤亡名单清理完毕,关于敌情的报告也送了回来。上杉军早已脱离战场,渡过犀川,驻进了川中岛以北的善光寺。看起来,并不象是假撤兵。

“回禀主公,今晨我军阵亡者,有武田信繁大人、诸角虎定大人、山本勘助大人、初鹿野源五郎大人,此外还有步兵、骑兵大将……”
“行了。”武田信玄冷冷的打断了马场信房的汇报。阴沉的空气,让马场信房不自禁的打了个冷战。“信繁,在死前有没有留下遗言?”
“这个……”
“到底有没有,快说!”
“我军到达之时,战火早已熄灭。信繁大人的亲卫武士团几乎全军覆没,只有大隅守大人尚有一丝气息。他说出‘十年一剑’四个字,随后便嚥了气。这到底是否信繁公的遗言?末将等也不明白,这几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
“十年一剑……”武田信玄重复念了一遍,不再开口。
帐中的空气实在过于压抑,马场信房受不了退了下去。
眼前是一片凄凉的景象。几面尚未燃尽的武田军旗,在阴风中无助地扇动着破布残片。武田家遭受过几次这样的惨败?马场信房努力回忆。
答案是,一次也没有。上一次的败仗是在上田原,当时有坂垣信方大人、甘利虎泰大人阵亡。然而比起今天的惨败,那根本算不得什么。
武田家二十四名将之首座武田信繁阵亡、第一军师山本勘助阵亡、第一猛将诸角虎定阵亡、旗本队第一武士初鹿野源五郎阵亡……武田信廉、武田义信、饭富昌景、原昌胤、迹部大炊介等十几位大将几乎个个重伤,而武田八千大军的本阵,头一次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马场信房真是一分钟也不想在这尸横片野的八幡原上多待。偏偏武田信玄本人,却一点没有要离开的意向。
这种情况,仿佛似曾相识。对了,马场信房想了起来,上一次上田原惨败,坂垣信方、甘利虎泰战死的消息传来时,武田信玄也是这样久久不肯撤军。谁也不会知道,武田信玄心里真的在怀念阵亡的亲人、勇士吗?
第四次川中岛之战,世人又称其为‘八幡原合战’。到了第二天,八幡原上下起了绵绵不断的秋雨。武田本阵移到了一座叫做净兴寺的寺庙中,然而武田信玄仍不肯撤军。上杉军方面,则只在善长寺留下二千人殿军,大队人马凯旋而归越后。
武田信玄一直在净兴寺待到了九月二十八日,才将马场信房再次叫到身边。
“下达我的命令。明天,向甲斐凯旋而归!”
“凯旋?”马场信房以为自己听错了,“主公,您是说胜利的凯旋吗?”
“不错。要以胜利者的姿态,回到甲斐国去。”
第四次川中岛会战,从开始到结束只不到半天时间。然而死亡人数,却令全日本的军事家都感到咋舌。武田军自己公布的阵亡数字,竟有超过一万人之多。而上杉军阵亡者加上甘粕景持的一千人,才不到二千。
再加上众多名将的负伤与阵亡,如此结局,也能‘凯旋而归’?
但武田信玄自有他的道理。武田军在战场上待到了最后一刻,上杉军却提前脱离战场,这就是‘凯旋’的理由。
永禄三年九月,日本国发生了一桩史绝无前例的怪事。一场悲壮的战事之后,交战双方的上杉、武田都宣布自己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双双凯旋而归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