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龙腾凤飞(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三十八章龙腾凤飞(七)
长尾军进入武藏的时机,选择得并不太好。九月初,武藏国下起了连绵数日的细雨。道路开始泥泞,这也预视他们将要面对坎坷前路。
九月七日,长尾军进入一座名叫‘松山’的小城堡。松山城的城主,是在河越之战中遭受大败后被北条氏康赶出居城的扇谷上杉朝定。这座木栅围成的米粒小城,与许多年后加藤嘉明所筑的名城松山仅仅有同名之谊。
曾经拥有武藏国大部分领地的扇谷上杉氏没落到如今的地步,和灭亡已无甚区别。然而没有时间去感叹别人的命运,长尾军在这里遭受了出征以来的第一场挫败。
九月十日,北条纲成率领一万军队到达河越城。并不停整休息,北条军立即发动了进攻。两军在松山城外进行了一天一夜的激战,战况对长尾军逐渐不利,鹤姬不得不下令暂时后退。
结果长尾军一泄千里,从武藏一直退回了上野。到一座名叫厩桥的城堡,才堪堪刹住脚。这座厩桥城是长野氏领地,在箕轮城的东南方向。
北条军随即将厩桥城团团围困。
攻守已经逆势,北条纲成得势不让。针对这座厩桥小城,两军进行了连续数日的攻防战。
九月二十日。
上野国的秋雨下了十几天,依然不停。厩桥城外,北条军统帅北条纲成望着滚滚流过的利根川水。
这一年的夏天,因为利根川水泛滥而冲毁了厩桥城的城墙一角。所以北条纲成没有想到,长尾军会在这里止住退却,坚持着防守下来。
本以为这一轮进攻,能将长尾军就此赶回越后。这样,下野的安田顺易、长野业政、佐野昌纲的部队都会变成被切断退路的孤军。
厩桥并非坚城,却是与下野连接的交通要道。看来他的对手也明白,绝不能再向北退却了。
外面一阵喧嚣,很快有一个年轻武士走了进来。这个武士浑身是血,肩上挂着几道浅迹。
“父亲大人,氏繁今天失败了。”
应该是,‘又失败了’。北条纲成叹了口气。
他是北条纲成的嫡子,名叫北条氏繁。昨天北条纲成本想从厩桥城下撤兵,可是氏繁还不服气,想再发起最后的猛攻。
看来这一天的事战,依然不太顺利。
“算了吧,”北条纲成望向天空,“到此为止了。我们立即撤兵,回武藏重新布阵。”
“父亲大人,眼看着就要进城了。请给我一天时间,不,一个晚上就行了。我今天夜里,一定能攻入厩桥城的。”
“这是不可能的!”北条纲成一声暴喝。他自己何尝不想攻进城去,把长尾景虎的脑袋取回来。可是战机只在一瞬,现在已经不可能成功了。
然而北条纲成的话,年轻的北条氏繁似乎不太理解。
“为什么?今天已经快要攻破城墙了。要不是长尾景虎的旗本队出动,我们已经成功了。”
旗本队是最精锐,不过也通常是最后一支预备部队。如果投入旗本队,那证明战争已进入最后阶段,很快就要决出胜负了。
北条纲成却打了个寒战。
“已经投入旗本队了吗?看来,黄昏是撤退的最后时机……”

“为什么?父亲大人?”
“你不明白吗?”北条纲成再度喝道,“你都不知道我们为什么能轻易逼退敌人吗?”
“不明白。”
“那是因为长尾景虎,她不能出阵与我们作战。”
“啊?”
北条纲成不得不沮丧地坐下来,向自己的儿子详细解释一遍。
北条纲成到达河越城之后立即发动攻势,是因为得到了越后奸细的可靠情报。那就是每个月十日前后,鹤姬都会因剧烈的腹痛而无法骑马。因为无法亲自出阵督战,北条军较顺利地取得了松山之战的胜利。
北条纲成本想就此一股作气,将长尾军逼回越后国去,然后再回头对付下野安田顺易的那支奇兵。可是没想到,对方却顽强地将厩桥城守了下来。
从长尾军旗本队的出动看来,鹤姬已经可以亲自上阵了。此外下野传来的情报,安田顺易也将整个下野国平定,这支军势目前正向厩桥靠拢,晚间就能到达北条军的背后。如果黄昏以前不撤退,北条军即将腹背受敌。
北条纲成是百战练成的老将。不仅能够正确判断形势,更感到此时自己手上的兵力过于单薄。
“将长尾军从武藏一直追着逃回上野,氏政殿下下野惨败的面子已经捞回来了。现在必须见好就收,回到河越重新构筑防线。”
这一天黄昏,北条纲成下令从厩桥城外撤退,重新退回了最初的起点,河越城。从松山到厩桥的这一场追逐战就此结束,对阵双方的损失情况,北条军约有一千人,长尾军大约二千人。这一场战役,后来也成为长尾关东远征时的著名逸事。
能将长尾景虎追着一败千里的名将,当世除北条纲成以外更无二者。
然而,当这样的战报传到小田原城,却引起了北条氏康的震怒。
“什么?纲成从上野又退回了河城?他怎么敢?”
“依氏政所见,纲成若是有心追击,怎么会攻不下一个小小的厩桥城?”北条氏政在旁边侍机吹风。
北条氏政在下野战败,回国后受到北条纲成的奚落,他对北条纲成早有不满。北条纲成出征以后,一有机会就在父亲面前指戳对方的不是。
北条氏康却不得不承认,北条氏政说得有些道理。
厩桥城不过是箕轮城的一座支城。六月武田信玄进攻上野的时候,仅用半天不到就把它攻陷了。
北条纲成将长尾军从松山追到厩桥,其间要经过多少比厩桥更加坚固的城堡?能攻陷这么多城堡,为什么就不能再多攻下一座厩桥呢?
从厩桥的急速撤退也很可疑。到底有什么必要,要从厩桥一直退到起点的河越?
最可疑的,是其后的求援书信。北条纲成在信中称,为保证一定能取得胜利,需要多达五万的援军。
五万,这接近等于北条氏未出动的军员总数!有这必要吗?若出动如此规模的援军,小田原城中的守军也要被掏空。
“父亲大人,纲成的居心,好象值得怀疑哦。”
北条纲成……说到底,他只是拜领了北条姓氏的外人呀!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