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芸的学生时代 第一章 小学篇(14)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终于有一天,青芸等到了机会,扬琴练得已经能上场了。上台伴奏小合唱《大南瓜》,合唱的共三个人,双声部,也是低年级的同学,一个高个的叫文英的孩子嗓门特别亮,一个人就唱一个声部。演出很成功,青芸也很陶醉。若干年后,青芸在办护照时,又遇到了文英,一下子就认出了她,文英的学习也很好,后来不知通过什么图径去了德国。
妈妈一心想培养青芸拉小提琴,说钢琴是弦乐之父,小提琴是弦乐之母,还说爸爸出差回来给青芸带一把旧的来。青芸于是望眼欲穿地盼着爸爸的归来。终于有一天夜里,青芸醒来看见了风尘仆仆刚下火车的爸爸,第一句话就问:“爸你给我带琴了吗?”爸爸说没有,青芸听了有说不出的失望。
妈妈见青芸如此上心,终于狠狠心,拿出四十多元钱,托姨夫的二弟给买了把练习琴,让青芸喜出望外。要知道妈妈当时的月工资只有五十多元钱,还是高工资呢!琴买回来了,可没有老师也不行,学校里宣传队的老师也没有会拉小提琴的,青芸照着爸爸给买的一本小提琴入门的书练,可终究不是办法。
还是妈妈神通广大,找到了小时的邻居——洪叔叔,当时是滨海歌舞剧团的当权派――革委会的。洪叔叔很快给青芸找到了老师,是剧团里的小提琴二把。
当时学琴是不能收钱的,收钱就是犯错误,青芸只是给老师送过一瓶香油,但这在当时也算是贵重物品,家里生活比较富裕,从不为衣食发愁,爸爸出差能有不少的津贴,爸妈的工资在当时都算是高工资了。可既使是这样,妈妈在做汤的时候,也只是用筷子插进香油瓶里沾上一两滴。
妈妈带青芸去学琴,坐车来到闹市区附近的一个大院里,还没进院子,就听见里面夹杂着各种乐器的声音。一会儿是小号,一会是长笛,甚至是吊嗓子练声的声音,一片嘈杂声。青芸一听到这些声音,就开始血流加速,有一种莫名的激动,感觉这里虽嘈杂,但是一个和平常生活不同的地方。
老师三十来岁,下巴很大,青芸怀疑是老师夹琴时夹出的大下巴。老师给了青芸一本乐谱,是《开塞》练习曲,让青芸拿回家抄下来。青芸在五线谱上怎么抄也抄不工整,于是爸爸帮青芸抄了下来,爸爸画图练就的一手好字,把个乐谱抄得如同印得一样。
爸爸还给青芸做了一个乐谱架,一个塑料杆连着木制的十字底托和木制的琴架,方便青芸练琴用。爸爸用一晚上的时间教会了青芸如何看五线谱,青芸这才知道爸爸居然还认识五线谱。
爸爸说:“小时候,爸爸也很喜欢乐器,只是家里没有条件,后来有机会弄到一只口琴,练得爸爸嘴唇都快磨破了皮。现在你有条件练琴了,要珍惜机会。”提琴老师的弟子太多,需要一个月才上一次课,所以青芸进步很慢,上了几次课下来,由于没有收到什么费用,老师就找了个借口不再教了。

自从妈妈和洪叔叔联系上,洪叔叔有时还会给家里几张歌舞团演出的票。有一次,是上演舞剧《小刀会》,青芸一家早早的就到了剧场,看到乐池里坐满了乐队的人,还有指挥。青芸趴在了乐池旁边,明白了最靠近指挥的小提琴叫一把,其次叫二把,果然看见老师坐在二把的位置上。
有时候,洪叔叔也来家里坐客,一次带来一个非常漂亮的女人,青芸觉得她漂亮得非常与众不同,堪称绝色佳人,而且她的脸很有光采,总有亮亮的东西在上面,后来有一次青芸看一部关于演未代皇帝的电影,居然在电影里看到了她的身影,让青芸好激动。
粉碎“四人帮”后,由于洪叔叔是革委会的人就被革职了,但好在洪叔叔还会美工,仍留在歌舞团里作舞台设计,青芸上初中时参加了少年宫时,一次在会演时遇到了洪叔叔,以后就再也没有洪叔叔的消息了。
妈妈由于工作关系,又和一起长大的张叔叔联系上了,国庆节时,全家一起到张叔叔家去做客。张叔叔家是在闹市区内一座旧楼房里,屋子很小,一家三口挤在六七平米的小房间里,青芸这时明白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像她家一样住宽敞的房子住。
张叔叔家里有一个小青芸两岁的男孩,叫豆豆,长得很精神,一口一个小姐姐地叫着青芸,还把自己最好的玩具拿给青芸玩,那是青芸从没有见过的,是一套房间的模型,有家俱,有楼梯,有门窗,还是两层楼,青芸长这么大也没有见过如此精致的玩具,爱不释手,牛牛很大方,在一旁忙前忙后的,像个小绅士。
青芸很喜欢张叔叔,张叔叔长得很帅,像个电影明星似的,而且也很有品味,小得都快转不开身的房间里居然有许多张叔叔自己制作的艺术品,有上面画着画的彩蛋等。张叔叔的画画得很好,其中有一张豆豆妈妈年轻时的画像,画得惟妙惟肖。国庆节的焰火开始燃放了,青芸和豆豆站在窗前,格外的兴奋,而屋里的大人们喝酒聊天,其乐融融。
若干年后,当青芸再见到张叔叔时,张叔叔已然满头白发,但依旧风度翩翩,富有魅力。上了年纪的张叔叔刚从上海回来,这些年来,一度公派到俄罗斯去,在那里自己还作废钢铁的生意,已经赚了一百万,并帅先在上海置下了豪宅,而此时青芸的父母还尚未买跃层来住,豆豆早已长大成材,仪表堂堂,医科大学研究生毕业,在某大医院当医生,后来又移民去了加拿大,让青芸自愧不如,这是后话。
七六年这一年真是多灾多难。一月八日,传来了恶耗,敬爱的周总理逝世了,听到消息后,全校一片哭声,很快,在学校的高台上立起了总理像,全校师生站在台下开追悼会,最后一项是向总理像敬献白花。那天,天空灰蒙蒙的,仿佛也要落泪一般。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