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芸的学生时代 第一章 小学篇(6)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那时学校里也经常对学生们进行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教育,黄纪光、董荐瑞、欧阳海、邱少云、草原英雄小姐妹,这些英雄人物是青芸他们从小就学习的榜样,教育孩子们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后来又有当代英雄出现了,说某地某女知青为了抢救集体的落入水里的一只羊,奋不顾身跳进了水里,结果被洪水冲走了,壮烈牺牲,号召全国人民向她学习,这些一直是青芸从小耳濡目染的,直到后来长大了,才反思到:像女知青抢救落水的羊,是不是做的有些过火?毕竟人命还是比羊命有价值。但不管怎么说,青芸还是挺钦佩英雄人物的,觉得他们的行为和思想是如此的高尚。
有时还组织看科教片,其中有一部是号召大家要讲卫生,预防蛔虫,饭前便后要洗手,还举例:一个农村的小男孩不讲卫生,边吃东西边蹲在地上玩,结果他肚子里长了蛔虫,肚子疼痛难忍住进了医院,医生从他肚子里取出了一条条长长的蛔虫,像面条似的。
看完电影,一个同学就绘声绘色地给大家讲了一个关于蛔虫的故事。说她妈妈医院里的一个护士,是一个小女孩的继母,每天都给小孩吃一种奇怪的面条,小女孩长得很瘦,跟邻居诉说妈妈每天给自己吃面条,终于引起了邻居的怀疑,让小女孩拿面条给邻居看,邻居一看大惊失色,连忙报了案,原来那些面条居然是蛔虫!听得大家一阵阵地恶心,只有青芸不信,说她的故事是编的。
爸爸不在,送钱的事就交给了青芸,妈妈把二十元钱放到青芸的衣袋里,用线把衣袋缝好,青芸需要走一段路,倒一次车,两次车都几乎是从头坐到尾,历时两个小时才能到姑姑家。一般青芸是挑星期六放学去,星期日回来,在姑姑家可以住上一天。这是青芸高兴的时候,因为她可以见到奶奶和表哥了。表哥也开始做家务了,扫地擦地,样样都会,比女孩子都能干,姑姑家早上起床,这边洗着脸,那边就忙乎吃的,也不用先擦桌子做卫生,真让青芸惊叹不已。
上语文课,赵老师经常给大家默写学过的字,每次一张作业纸,共四十四个字,一学期下来,一共默写了两本,青芸一个字也没错过,这让赵老师更加喜欢青芸了。期末考试,青芸各科成绩都是100分。考完试,青芸她们几个班委跟着赵老师一起去学习差的学生家家访,其实就是向差生们的家长告状,述说差学生在学校的种种不良表现。
青芸她们以为这样做是为了差生们好,是为了帮助他们进步,实在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而且当时时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其实有哪位家长爱听别人说自己视为心肝宝贝的坏话呢?只是碍于老师的情面,不得不装出一副虚心接受的态度来。
同院的马纪也是如此,他的父母和青芸爸妈都是一个单位的,而且他爸爸是单位的干部,他们家住在后院有暖气的漆着红地板的旧楼里,在七十年代初,能够住在有暖气的楼房里可以说是居住条件很好的。
青芸家虽住新楼,但也没有暖气,后楼中间的空档处有一个锅炉房,旁边堆着高高的煤堆,冬天二十四小时专人负责后楼两座旧楼和院内四大座平房别墅的供热,烧完的煤碱,外面灰白,只有里面带一些黑色,被丢弃在楼前的空地上,经常有家里不太富裕的人蹲在那里拣拾。而马纪的父亲是老红军老革命,在爸妈单位很受人尊敬。

马纪长得很精神,大大的眼睛圆圆的脸,可就是坐不住,也很淘气,经常课间时踩着教室里的桌椅和同学追追打打,或乱扔粉笔头。这次家访,班委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向他妈妈诉说着马纪在学校的种种表现,弄得马纪的妈妈脸红一阵白一阵的,很不自在。
家访完,青芸邀请赵老师上她家坐坐,到了家,青芸妈很热情,和赵老师也很谈得来,并诚意留赵老师吃饭,最后,赵老师在青芸家吃完饭才走。其实青芸妈这样作,也是为了青芸好,不发脾气的时候,妈妈还是挺疼青芸的。
青芸的体质不太好,一生病发起烧来,经常是三十九度多,一次在学校,发起了高烧,同样是一声不吭,赵老师不放心,让男同学小坚送青芸回家,青芸躺在床上,等妈妈下班回来时,已经睡了好几觉了,也并不觉得很难受,只是觉得眼皮很烫,浑身疼。妈妈带青芸到医院打了一针,晚上回来的时候,特意把妹妹喝的桔子汁给青芸沏了一杯,青芸喝着桔子汁,居然对妈妈说:“生病真好,可以喝到桔子汁。”
青芸妈听了没说话,但第二天下班回来,递给青芸一整瓶没开封的桔子汁,说:“喝吧,这是妈妈专门给你买的。”当时,一瓶桔子汁卖二元九角,十块钱可以够一个人半个月的吃喝,可谓昂贵。在家生病闲得难受,又怕拉课,就自己找出课本看了起来,看完语文看算术,过了两天再去上学,居然没有落课。
在同学们中间,青芸应该还算比较富有的,因为手里总有零花钱,夏天买冰棍,冬天有时跟着同学跑到路边的小铺去买豆杆糖,豆杆糖一根根硬硬的,似乎是黄豆面做成的,小孩们都很爱吃。有的同学有时还偷偷去买私人卖的食品吃,青芸虽也有些眼馋,但牢记着老师的教诲,说私人的东西不卫生,忍住不去买。
放寒假了,老师布置下去寒假作业,并成立了学习小组,规定几个人一块写寒假作业,青芸回到家,用了半天的时间,一口气就写完了,更不想去什么学习小组了。快过年了,青芸爸也回来休假了,家里充满了欢乐的气氛。青芸先让爸爸给自己作了一个钩针,然后求楼上的燕姐用塑料头绳编个钩针套,钩针套编得很精致,在钩针的尾部还打了一个小小的中国结,青芸用细砂纸把钩针头磨亮。
接下来又磨着爸爸给她作宝剑和红缨枪,因为那时电影里的儿童团员人人都有一杆红缨枪,爸爸用刨子几下子就给青芸把宝剑作好了,再镶上剑柄,把手上还拴了一块红布,青芸拿出去玩,惹得小伙伴们一片的羡慕。而红缨枪则是一次全家人蹓商店时,被青芸爸看到了,买了回来。
爸爸回来真好,许多活就不用青芸来干了,青芸挨说挨打的几率就小多了。过春节了,北京的、山西的姨姨、舅舅都聚到了青芸家,大家在一起有说有笑,他们喊青芸爸妈叫大哥大姐而不是姐姐姐夫。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