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陵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到达定陵的时候正是上午,天气不错,初冬的太阳懒懒的撒在地上,沿路的柿子树上挂着许多红灯笼,麦苗也一点一点的干了叶子,缩着脖子等待冬天的到来。
我还是把伟子拉来了,因此此行路途遥远,而且又是山路,根本不通班车,伟子没开他的车,而是借了辆北京吉普,车看上去是破了点,但是动力不错,而且非常适合此行的路况。
定陵位于富平县城北的凤凰山下,在很远的地方我一眼就认出了此山必定是陵山,因为从远处看,连绵不断的山岭上有三个突出的山峰,东西两个山峰猛一看好似凤凰的两个翅膀,而中间的一座山峰呈圆形,整体形状有些像墓葬封土的倒圆锥形,但是更像一个若大的馒头。中间山峰比后面两个略低一点。好似凤凰正在展飞翔的凤头,和期于两座连接起来,就是一只正在展翅而翔的凤凰。
富平的唐陵破坏非常严重,但是定陵的陵山并没受到大的破坏,不像其他的一样半个山体都给炸石头的炸掉,定陵陵山完整无缺,我一直在想,这到底是为什么?为什么定陵就保存的比其他的要完整的多呢?
石刻破坏更严重,只在朱雀门发现了一只比较完整的石狮,但是朱雀门阙台遗址保存完好,按照丧葬制度,从阙台开始,有两只石狮,然后沿石狮继续朝南,便是神道,神道两旁原应有诸多石刻,但是都不见了。
据相关史料记载,定陵东西长1250米,南北宽1180米,下宫遗址在陵东南约2公里处。整个陵园筑有城垣,总面积约有1。5平方公里,虽不算很大,但也不小。
定陵记载有陪葬墓15座,有王妃赵氏、宜城公主、长宁公主、成安公主、定安公主、永寿公主、节愍太子李重俊等。但是目前只能确认身份的只有李重俊一座,并进行过挖掘,出土了少量文物,其他陪葬墓目前尚未确定身份。
我们并没有急着去上陵山,因为此次来掌握的资料与现实中所见的区别还是比较大的,一切东西都需要临场发挥,于是我和伟子就先决定去次李重俊墓看个究竟。因为毕竟挖掘过,好的话我们还能进墓室参观呢。

李重俊墓就在定陵东两公里左右的地方,但是想要直接沿山脚下过去那是不可能的,只好有绕到南边的公路,然后再到东边。进了个村子,村子里全是做石雕工艺的小厂或者作坊,如此看来,他们放炮炸石头也确实有理。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么,这里的山石属于石灰岩质,质地坚硬,成色纯正,一般没杂色,非常适合做石雕。
前头已经没有路了,出了村子,大老远就能看见墓冢了,我和伟子下了车,带上相机步行而去。大约十来分钟上了一个土坡就到了跟前。
此墓为平地起冢圆丘形,周长大约有150米,高度大约有20米,在墓葬正南方,有新盖的楼阁,楼阁里面就是墓道的入口处,从楼阁到冢下,有长约50米的甬道,甬道上方已经完全用水泥和砖头封了起来,只留下6个天井,每个天井口呈四方形,大约有一平方米大小。
可惜的是,楼阁的门窗全部用水泥和砖头封了个严实,看来是不允许外人进去才那么做的,没有办法,只有趴在天井上朝里头看,天井下面电焊了几条钢筋,人是不能够钻进去的,但是趴在地上,用手电还是能够勉强的看到里面的情形。
里面并不像在献陵见到的那样,有精美的壁画,里面甬道陡峭,两面坍塌严重,估计能不能进到墓室都是问题了。
我拿着手电在6个天井下都全部看了一遍,因为这样把6个天井下的情形连接起来就能想象到甬道大概是个什么情形了。
最后一个天井的直下方就应该离墓道口不远了,而且距离地面也高了很多,手电筒照不清楚,但是坍塌情况比外面要好的多,在一道门的两边还有神龛的位置,而且有在顶部有白灰的残留物,可能还有残缺的壁画,就在我要离开的时候,在手电筒微弱的光线下,神龛上放一副非常小的壁画引起了我的注意。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