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煨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请赞普主持煨桑大典。”见众人分成两排站定,领头的尚扬丹朗声道。
我,顿时更加的精神。将眼睛瞪的大大的。生恐错过了一星半点。
“桑”是藏语的音译,其本意为“烟”,“香”。
苯教教徒认为,在迎请神灵前首先要焚香,以净化周围的环境,消除不净和秽气,而普通人生活之处随时都有污染,是一种污垢,一种不净,是必须要消除的。
煨桑,由其薰燃过程、人们煨桑时的心态以及所用物品来看,有两层含义:一是净化行为,随着袅袅的白烟,每一个污点、鬼、魔和秽物都会由此而排除,具有净化环境、消除邪气、秽气和净化之功效。二是祭祀献供,因为煨桑时除点燃有香味的干燥的柏技和香草外,还有糌粑、炒青稞、茶叶、糖、苹果、清水等众多食品,确有祭祀奉供之意。
所以有人将其译为“祭祀烟火”、“焚香祭”、“烟祭”等,看来都是较确切的意译。
这是藏族祭祀天地诸神的仪式。
在有着悠久历史的雪域高原,有着厚重文化积淀的藏民族和藏传佛教,燃桑之举是有其产生的思想基础、社会背景的,也伴随着美好的传说。
藏族原始先民常把煨桑视为部落社会中的头等大事,先民的煨桑活动都是在部落外举行,那时,每当部落中的男子出征和狩猎回来时,部族首领、老年人、妇女和儿童,便在部落外的空地上或者是山头或河岸上,让出征者从上面跨过,并不断地往他们身上洒水。开始也许是想通过熏香草的方式,除掉出征者身上的血腥之气,用水洗去其污秽。后来便演变成宗教仪式,人们再不从“桑”堆上跨过,水也不再洒在身上,而是洒在“桑”堆上。煨桑的目的也变成祭神祈福。后来,再加上苯教和佛教的渲染,煨桑便成了藏区宗教特有的一种祭神仪轨,与其他一些属于苯教和藏传佛教的祭祀仪规配合在一起,显得更加庄严。
出战或行军途中也经常煨桑,祈求神灵保护以获得胜利,在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中就不乏这方面的描述。传说中的格萨尔王在降魔灭妖、抑强扶弱的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一天格萨尔召集起了他的精锐将士、总管臣民,对众人唱道:
无人神灵保佑谁,无神万事皆逆云。
若是两者共在时,心想事成大吉利。
“佛经上说,神灵是不食人间烟火的,据说在煨桑的过程中产生的烟雾,不仅有清香舒适之感,使凡人有愉悦感,山神也会十分高兴。只要闻到桑烟之香味便宛如赴宴。藏语称其为“智萨”(即食味)。所以僧俗民众总是到寺院、山顶煨桑祭神,给神灵以美味,给自己以精神以解脱。”诸葛先生接手抱过我,往后退了一步。用着就我能听见的声音,细心的为我解释。

我回首,讶然于他不合时宜的解说。
这时刻,可算的上神圣无比,不是跟身后那帮子人收敛,庄重,也该是安分的不言语才对。
看我回头,诸葛先生神秘的对我一笑,不再说话。眼睛,专注的盯向前方。
“煨桑。”唃厮啰肃穆的脸上,难得显现出崇敬之色。口中念念词。
是“六字真言”。声音太小,听的不甚清晰,却是人人都知道的.
庄严之气,感染了在场所有的人。
前方那人的身影晃动,我的眼珠子也亦步亦趋,丝毫不落下值得观看的每一幕。
殿堂中的桑炉里。早已经用扁柏、小叶杜鹃、艾蒿、青松、桑面(糌粑)等物品堆起成一堆,中间放上五谷杂粮。
唃厮啰走过去,拿过僧侣手中盘子里准备妥当的柏树枝将桑炉内点燃,然后再撒上些许糌粑、茶叶、青稞、水果、糖。
“举行煨桑的地方一定都是经过精心选择的最洁净之处。”这次,我不回头,就晓得是谁在说话。
很快,炉内“劈啪”做响,浓郁的香味弥漫开来。
大殿空旷,所以,点燃松柏枝焚起的霭蔼烟雾,也不见有多呛人。我离的最近,甚至能嗅到五谷爆开时特有的引人垂涎的气息。
唃厮啰用柏枝蘸上清水向燃起的烟火挥洒三次,最后再洒上一点水,接着跪拜叩首,添嘛呢箭杆。
火光渐渐大了起来,与见亮的天色相呼应。我有种错觉,似乎又回到初来时,那正在进行的古朴招魂仪式。
博大精深的远古祭祀文化,令我赞叹。
藏族原始宗教的祭祀仪式,包括煨桑、血祭、跳神三个内容。在举行宗教仪式时,这三个内容,往往都是一并举行的。后来苯教教徒将其毫无变动地纳入自己的祭祀仪轨。
因而信徒们以此作为祈福的一种形式,希望神会降福于敬奉它的人们。
煨桑祭神,素以第一个去煨桑的人为荣。我,亦如此觉得。如同,此时面带崇敬,神圣之色的所有部族首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