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再见洛阳(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洛阳高府,翠晓浓阴,小桥流水,假山回廊,亭台楼阁,像极了江南的秀美景致。
翠竹深处,小楼巧立。敞开的窗前,少女凝神挥笔,青黛色的身影略显纤瘦,瀑布般的黑发被一条青色的丝带简单地束在脑后,披洒于肩侧,几缕发丝垂落,轻抚着铺在桌上的纸。
少女神情专注,并未发现白衣少年渐渐走近的身影。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似陌生又似耳熟的温和的磁性嗓音回荡在空气里,“长孙小姐的字果得王右军七分神韵。”
无茗心惊,手不禁抖了一下。笔端,墨汁飞溅,勾画出浓重深黑的一点——字,变了形。
“抱歉,扰了小姐雅兴。”虽是道歉,陌生少年的神情里却不见愧疚。
无茗抬头,少年的脸近在咫尺。俊眉轻扬,桀骜不羁,星眸点漆,自信张扬,挺直的鼻梁坚定骄傲,
“公子?”无茗微微一惊,失神叫道,“你是?”
“我是——”少年故意拖长了声音,性感的唇角向上勾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
“你是昨日林中的那位公子!”无茗不禁想起昨日林中环在腰间的有力臂膀,嘴角荡起羞涩的笑容。她稍稍低下头,发丝轻飘,正巧掩住双颊的淡色胭红,“从未见过公子,公子怎会到了这里?”她低着头,没有看到少年笑容里飘过的淡淡失落。
“哦,我是来找你的!”少年似乎很认真地说道,紧紧盯住那张因吃惊而抬起的俏脸上带着疑问的清澈双眸。
“找我?”无茗双颊上胭红更深,迅速蔓延到整张脸,语气顿时戒备起来,“公子怎知无茗所在,找我所为何事!”
“我是来送书的!”少年的笑容里隐着淡淡失落,从怀中取出一本拓本《兰亭序》递到长孙无茗面前,“有个李姓公子说小姐喜爱王右军,便着我将此书交给你。”
无茗接过书,轻轻拂过封面上遒劲的三个字《兰亭序》,眼里涟漪渐起,“这是......”
“小姐想起她是谁了吗?”少年鼓励地看着她。
“李世民?”无茗心弦突然一动,那个骑马的身影渐渐在眼前清晰起来,“你是二公子!”
“世民还道长孙小姐一点也想不来了呢!”李世民洒脱地一笑。
“昨日你便认出我了吧!”无茗心中疑问终于落地,随即扬起笑颜,“怎不叫我,还惹了误会!”
“我只是猜而已,万一错了岂不笑话。”李世民呵呵笑道,露出一排整齐的白牙,“更何况,你那位大哥似乎对我......”
“张大哥是对你误会了,改日澄清了便好!”
“那位公子,看上去,与你甚熟。”李世民装作不禁意地随口问道。
“无茗刚到洛阳之时曾被强盗劫持,多亏张大哥相救。”无茗淡淡带过,仔细地将书收好,“谢谢李公子送我的礼物。”
“不必客气,只是拓本而已。还怕小姐不喜欢呢!”
“拓本已是难寻,无茗怎会不喜欢!”无茗感激地看着他。无茗轻轻摇头,“这几日总听哥哥说老朋友来了,不想是二公子。不知二公子见过哥哥否?”
“他没见我,倒先来见你了,难怪我左等右等,等不着人!”清朗的笑声浑然响起,长孙无忌迈着开阔的步子走来。
无茗顿时羞红了脸,娇嗔一句“哥哥没正经”便低下头去。
他斜看一眼故作镇定的李世民,戏侃道,“我还说带你去见见茗儿,你倒好,自己先跑来了!”
“我也是刚巧路过。”李世民反唇讥道,“谁让你总是慢吞吞的,个子长高了,习惯却不改。”
“我看你才是,模样变了,坏脾气一个没变。”两人对视,突然哈哈大笑,几乎是同时地伸出拳头往对方胸上用力一击,接着那两双有力的手紧紧握到了一起。
“高世伯呢?爹让我带了几斤上好的茶叶来。”
“真不巧,舅舅有事出去了。不过他临出门时嘱咐我要好好招待你。你有口福了,茗儿今早才做了百花糕,我已着人摆上湖心亭了。”
“原来哥哥一早让我做糕点是用来款待二公子的,早知如此,我便多放些花蜜了。”
“怎地,你还偷工减料了!”
“谁让哥哥前日下棋输了我,却要赖账!”无茗俏皮地撅嘴。
“你呀,还记上仇了!”无忌大笑道,“世民,我这个妹妹可不好伺候呢,不过她做的点心倒是一绝,咱们去尝尝。”

“说得我肚子里的馋虫都叫起来了。”李世民微笑地瞅着无茗。
......
小亭四周,鸟语花香。好友重聚,品茗话谈,喜悦与**交融,在空气间缓缓流动。
李世民夹起一块精巧的百花糕放进口里,顿时芳香四溢。
“怎样?”长孙无忌紧张地问道。
“入口即化,口齿留香,妙不可言!我看就是皇宫里的御厨也没有这手艺。”李世民满脸陶醉。
“我说的没错吧!”无忌宠溺地看着无茗,得意地说,“天下第一不为过!”
“哪有这么表扬自己妹妹的!”无茗娇羞地低下头,“山外有山,天外有人,这天下第一,我可不敢当!”
“不夸张,这却是我吃过最好吃的百花糕!”李世民的眼睛真诚闪亮,“长孙小姐却是心灵手巧、才貌双全!”
“不错不错!我就说谁娶我这妹妹才是天下第一有福之人!”无忌开玩笑道。
无茗早已羞红了脸,声音渐轻如蚊蝇,“哥哥越说越不正经了,还不快换个话题,小心我以后不再理你了!”
“好了好了,咱们就说正经的吧!”无忌求饶道,转移话题,“世民,自杨玄感叛变被诛后,你可知那李密去了何处?”
“得不到这厮的任何消息!有人说被杀,也有人说半路逃了!我不相信他已死。以他的性格必耐不住寂寞,不久便会出来生事!没想到你也会留意他!”
“此人可不能小觑了,计划谋算不同常人!就是他向杨玄感提议直取关中,只是那姓杨的目光太短浅!”
“关中地处中原腹地,外有长城据草原突厥蛮人于北,内屏黄河,俯瞰中原。却是军事之要地。想当年项羽即得关中,却只知屠城抢掠,刘邦却能收人心而安民心,直取关中而得天下!高下立见!”
“世民可知近日山东邹平人王薄也反了。”
“我也听说了,草莽暴动,军政必混乱,不足为虑!不过他若与窦建德、韦城人翟让的乱军,互接应,便不好办了!不过我看这这暴乱已成燎原之势,不久之后,中原便会重现群雄割据场面,也正可是你我建功立业之机啊!”李世民兴致勃勃地说道,眉角自信飞扬。“不过草原十八部虎视眈眈,倒是让人担忧!”
“突厥蛮人,扰我国土,有朝一日定要灭了他。”长孙无忌踌躇满志,颇有些兴奋,“不过当务之急乃平乱。内不安则外不安。目前对突厥宜行安抚,平乱之后,再积蓄力量将突厥永远赶出国土,这也是我爹的夙愿!”长孙无忌越说越激动,眼神也热烈了起来。
无茗静静听着,时而蹙眉,时而凝思,时又轻轻摇头叹气。
“长孙小姐似乎另有高见。”李世民饶有兴致地看着无茗。
无茗脸微微一红,“我哪有什么高见。无茗认为暴乱并非百姓之错。孟子曰:君为轻,民为重。而当今皇帝却忽略了百姓生计。即位之初只望再现秦皇汉武的辉煌,成全千秋霸业,不惜穷兵黩武,耗尽文帝期积累的国力。这几年未见休养生息,鼓励生产,反而大兴土木。为了填充日渐空虚的国库,苛捐杂税更是时有之。战乱,最苦还是百姓,若能好好生活,谁愿将锄头换成刀剑,拿性命相拼?但是苛政猛于虎,如此官逼民反,民便不得不反了。无茗认为平乱不如疏乱!若朝中少些溜须拍马之人,多些正义直言之士,轻徭薄赋,民心自然安定,动乱也就消了。”言语依旧轻柔,却多了几分义愤与忧虑。
“说得好,”李世民眼里充满惊叹与赞赏,眼神更加发亮,温柔地看进无茗清澈的眼底,鼓励道,“但若是到了乱无可疏,为之何计?”
“到时便要靠二公子和哥哥的刀箭了。”无茗微微一笑,脸似染了一层嫣红,眼不自主地避开李世民灼灼的目光,柔声道,“无茗一介女流,只是希望国家安定,百姓安居乐业。”
“君为轻,民为贵!长孙小姐的话世民记下了!”李世民沉思道,“百姓追求的无非是吃穿住行,暴动如同洪水,越堵越凶险,只能如大禹治水般输导之,而其关键就在安居乐业。若国家安定富强,草原十八部自然不敢来犯了。”
无茗赞许地看了一眼李世民,恰迎上李世民热烈的目光,脸上更是红霞铺满,眼波流转间,清丽之中更显娇柔。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