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九 时代的巨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上海市公安局也加快了对潜伏特务的清理工作。甚至有特务企图刺杀陈Y将军,但是及时被公安机关逮捕。由于特务机关被破获,失去了指引目标的人,这段时间来,国民党空军已经基本上停止了对上海的轰炸。
“云飞!”库尔尼喀秋莎叫住了他,“走,让你驾驶下波-2,我坐后面,今天我想上天亲自看看你的技术!”
两个人一前一后登上了一架波-2轻型飞机。
“波-2是种适合夜间空袭的木制轻型飞机,需要极好的超低空驾驶技术。”库尔尼喀秋莎坐在后座上说。其实,陆云飞从2017年回来,他知道,当年苏联的魔女轰炸队曾经令德军闻风丧胆。也叫夜间魔女,夜间值班军士。
飞机启动了,冲上了蓝天。“降低点高度!”库尔尼喀秋莎在后面指挥着他。陆云飞一下降低了高度,飞机离地面只有不到30米了!
“危险啊!”库尔尼喀秋莎紧张得叫了起来。但是,陆云飞却操作得非常自然顺手,他再次降低了高度,离地面只有15米!
“我从那个桥中间飞过去!”陆云飞说,而库尔尼喀秋莎脸色都变白了,她看到了那座桥,桥洞高度只有10米,而桥墩间距只有20米,这是何等危险的动作啊!不知道陆云飞行不行?
陆云飞再次降低了高度,飞机几乎是贴着水面飞行,距离桥越来越近了!感觉那桥象山一样向飞机压了过来,库尔尼喀秋莎不由得尖叫了起来。可是她的叫声还没落,飞机已经顺利穿越了桥洞!她不禁欢呼了起来。而此时在桥上看热闹的人也不由得鼓起了掌。
回到了地面之后,库尔尼喀秋莎含情脉脉地对陆云飞说:“云飞,我爱你!”
陆云飞脸一下红到了耳根,他憋了半天,才憋出了一句话:“可是……可是……我……我家里有个小妹妹,我……我很爱她。”
库尔尼喀秋莎楞了一下,感觉有点失落,但是她还是镇静了下来,说:“没关系的,这个不影响我爱中国,我爱中国人。”
她也知道,她和陆云飞是不可能的,但是,她实在是很爱这个优秀的中国飞行员。俄罗斯的姑娘热情奔放,让她把爱深深埋在心底是不可能的,她只能表达出来。虽然他们之间是不可能的,但是在中国的这段日子,和陆云飞在一起的这段日子,却是她最幸福的时刻。
几天后,她又提出来,要带陆云飞驾驶图-2轰炸机。陆云飞心里也很高兴,他也愿意学轰炸机,毕竟,在未来的战斗中,能把敌人的飞机消灭在地面,才是最好的办法!
陆云飞跟着她,进入了图-2轰炸机的机舱。
“轰隆隆”的轰鸣声响了起来,喀秋莎熟练地发动了飞机。巨大的轰炸机飞上了天空。
“云飞,今天你进行实弹投弹训练!”喀秋莎对他说。
陆云飞聪明,学什么都快。在库尔尼喀秋莎的指导下,他很快就明白了轰炸机的各个操作部分和各个仪表。
毕竟轰炸机和歼击机不一样,除了一个驾驶员外,还需要一个轰炸领航员专门负责投弹,还有空中机械师,机枪手。
飞机飞近了靶点,为了锻炼陆云飞的技术,喀秋莎特意把飞机飞到8000米以上的高空。那么高的高度,下面的靶心只有针眼大的一个点。
经过计算飞机速度,高度,风速等因素,陆云飞调整了下瞄准具,对准了靶心,一按下投弹按钮,弹舱打开,飞机轻轻一震,炸弹从弹舱中掉了出来,落向地面。
过了一会儿,炸弹准确地击中靶心。
“云飞!你真的是太棒了!”库尔尼喀秋莎兴奋地叫了起来。

一艘豪华邮轮从英国启程,经过半个多月的长途旅行,一个名叫李成刚的新加坡商人踏上了美国的国土。这个“新加坡商人”其实就是身怀特殊使命的陆贵平。美国海关和美国中央情报局没能查出他有什么可怀疑的地方,他很顺利就进入了美国境内。
到了纽约码头后,他乘上了前往华盛顿的特别快车。在火车站,一辆黑色林肯轿车来接他。陆贵平乘上了轿车,轿车绕了几个弯,中途还进入了一个地下停车场换了次车。终于,他抵达了苏联大使馆。
大使握住了陆贵平的手,用俄语说:“陆贵平同志,欢迎你!”
陆贵平也用熟练的俄语回答:“我代表中国人民感谢大使先生的帮忙。”
两个人经过了三个多小时的密谈,确定了一系列召回优秀科技人才的方案。因为那个钱SX远在洛杉矶,这里去洛杉矶需要横跨整个美洲大陆,所以陆贵平决定先带走贝尔实验室的中国留学生实验员林道函和麻省理工学院的电子专家吴玖教授。可是,陆贵平他没有想到的是,他的这个决策现在是错误的,后来由于朝鲜战争的爆发,使得钱SX差点就没办法离开美国。
在苏联人的帮助下,陆贵平见到了一批当年为躲避战乱而离开祖国的优秀学子,现在他们都已经成为了优秀的学者了。那批学者被请到了陆贵平所租住的别墅里。
“各位优秀的学者,你们好!”陆贵平说,“现在我们的新中国成立了,中国人民长年处于战乱中的生活已经结束了。但是,经过多年的破坏,我们的国家现在是一穷二白,现在祖国需要你们啊。”
此话一出,那些学者纷纷主动要求回国报效祖国。由于当时,中美没有正式建交,陆贵平带着他们从欧洲辗转回国。等他再次来到美国准备带走远在美国西部的那些著名学者时,朝鲜战争却已经爆发了,而他也差点无法把那些人带回来,这是后话,以后会说到的。
学者们登上了英国开往香港的豪华邮轮,到达了香港,然后,香港那边的人迅速给他们办理好了证件,乘上了广九铁路的火车。
火车到达了广州火车站,陆贵平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周恩L同志!总理亲自来到了广州迎接他们了!
“优秀的学者,你们是祖国建设的栋梁!祖国欢迎你们的归来!”总理亲自上前和这些学者们一个个握手。这些回到了阔别多年的祖国的学者,一踏上祖国的大地,就受到了总理亲自接待,一个个激动得热泪盈眶。
“贵平同志,你辛苦了!”总理握住了陆贵平的手,“感谢你带回了这些著名学者,祖国的建设,太需要他们了!”
陆贵平没有想到,总理竟然亲自长途跋涉来到广州迎接他们,他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不过,他知道,他还得再前往欧洲,还有一大批的学者在欧美,他得去把那些人带回来。
这些优秀的学者一回到国内,马上投入了紧张的科研工作中去。此时的中国,一穷二白,但是祖国还是咬着牙给他们建立了实验室。条件是非常艰苦,没有在欧美的那种先进的设备,只有简陋的设备;没有当年已经问世的大型计算机和计算器,只有手摇计算机。而那些电子专家,他们得在艰苦的条件下,研制出中国的先进电子设备。这些电子设备,在当时中国的条件下是无法完成的。但是从美国回来的学者带回来先进的晶体管技术,在刘远光的提议下,决定和苏联共享这些先进的技术,由苏联提供资金和设备,中国的归国学者提供技术,今后的产品两国共享。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